编著者简介
张勇,男,1953年出生,内蒙古丰镇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内蒙古古诗词学会会员,丰川诗社社长、《丰川诗苑》主编。
序 一
张俊涛
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编、原市政协副主席张勇同志编著的《百年沧桑丰镇城》一书今天终于付梓出版了,这是一项艰辛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浩繁的史料中爬罗剔抉,精心筛选;需要有坚定的勇气、扎实的功底和出众的实力,为此,编辑和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鉴往知未来,探古以兴今。丰镇历史悠久,史实纷繁。总览全书,只是丰镇历史长河中的一粟,尽管史料只是记述了一个侧面、一个片段,难以反映丰镇的历史全貌,但它从不同角度印证了丰镇悠久的历史、繁华的商贸、厚重的文化、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丰镇人民生生不息的战斗精神……
该书较为完整地收集整理了丰镇商贸古镇、民俗文化、烽火岁月、史海钩沉等内容,从而大大增强了它的可读性、可研究性和可借鉴性。为研究、了解丰镇提供了有价值的珍贵史料,为今天的丰镇发展提供了历史鉴镜,不失为一本“以史为鉴、教育今人、惠及后代”的好书。
丰镇自建制以来,就有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农民纷纷应招而来开荒垦殖,而农民的主体大多是山西人,这其中多数为从商意识较强的忻州、代县人,他们带来的晋商文化及农耕文化逐渐与当地游牧文化相融交汇,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丰川西口文化。在漫长的风雨岁月里,晋商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丰镇人,同时,也刺激了丰镇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可见,丰镇人的经商意识是有其历史渊源的。随着京绥铁路的开通,丰镇成了名副其实的“旱码头”。当年,城内商号、货栈云集,城外商旅、驼队不断,是旅蒙商道上张家口与百年沧桑丰镇城
归化城之间最大的一座贸易城市。由商业之兴衰而察一国、一地区、一民族之兴衰。由昔日丰镇商贸经营之道、兴衰之经验为构建今日丰镇“五大发展”理念,诚信竞争、开放共赢的商贸道德体系和实施“商贸兴市”之方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也正是该书浓墨重彩之笔的初衷之一。如今,国家把发展“一带一路”经济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丰镇作为一个地理上的契合点,正当其时。相信,勤劳朴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丰镇人民一定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文物古迹是一个地区灿烂文化的缩影,是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显著标志,它承载着这个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个地区各族人民历经沧桑而奋斗不息的象征。丰镇过去虽然是边塞小镇,但丰川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建设,描绘出了一道道壮丽的风景。据1917年刊印的《丰镇县志》书记载,丰镇境内有八大胜景,最早可上溯到始建于辽天庆五年的金龙大王庙,至今保存完好,已有整整九百年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或地域的归属变化,一些古建筑多已消失,现存的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当代丰镇人民创造的更加绚丽壮观的美景。
一个地方的民俗,是这个地方的群体记忆与生命印记,更是这个地方群体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体现。丰镇的民俗从一衣一裳、一粥一饭之中,无不折射出民俗传承的力量与影响。古时治者常以一地的民俗风情为资治之鉴。今天,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来详尽细致地介绍丰镇民俗文化,启发人们了解丰镇民俗之兴趣,如能参与到发掘、传播民俗之行列,为地区形象助锦上添花之力,为地区文化兴抛砖引玉之功,则不胜欣慰矣。
丰镇地处蒙晋冀交界,属内蒙古自治区南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区,早日实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建设的全面进步,挖掘、研究这一地区的区域文化,提高全市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人大教科文卫委不辱使命、适时而动、主动作为,着实难能可贵、可圈可点!
时代之潮如大浪淘沙,多少旧事新人渐沉渐浮。然而,书中介绍的却再现了丰川大地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代又一代的丰镇儿女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光辉业绩。尤为值得丰镇人民引以为自豪的那段历史,那就是丰镇曾两度为绥蒙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绥远地区的指挥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地区性领导机构,并圆满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是丰镇历史发展长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是我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市情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我们重温那段历史,进而使人们能够更进一步深化对丰镇历史的认识和定位,提振信心,为建设美好丰镇重振雄风!
丰镇的历史与文化,是一幅星汉灿烂的人文图景。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蕴育和释放着前所未有的耀眼光芒,奏响这座城市的最强音应该当属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群众,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是创造这座伟大城市的真正英雄,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谱写出了一部部壮丽的新篇章。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文化的挖掘与总结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一本书就妄为地囊括整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百年沧桑丰镇城》只能粗浅地介绍它的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思考丰镇的今天、明天。同时也为热爱丰镇、建设丰镇的人们开启一个思路:研究丰镇,传承历史,让经济的丰镇、文化的丰镇重焕新的光芒。
2016年8月
(作者现任丰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