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温州薛氏通志》序(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也。”稽粤上古,民智未启,茹毛饮血,群居杂处,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炎黄之世,圣人出焉,度地乍邑,立君利群,因生赐姓,分宗立族,定婚姻,置嫁娶,人伦始具,文明初曙。故尔中华民族皆称炎黄子孙,号为龙之传人。此乃华夏文明统一性、连续性之第一基石,亦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之根之听系,脉之所维。
三代以降,“家国同构,宗君合一”,封邦建国,胙土命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礼制于此大备。奠世系,辨昭穆,官有专司,分庶嫡,别族属,家自为牒。故尔殷有甲骨世系,周有彝鼎铭记,《六经》《三传》多有载录,《帝系》《世本》备述详明:由是可知,谱系之学,由来旧矣,事关家国大典,岂可阙略?
汉魏六朝,尤重谱牒,选官任职,首重阀阅,婚姻嫁娶,必论门第:谱牒之作,于斯为盛,“青箱之学”,备受推崇。隋唐以下,科举取士,无论寒庶,皆可入仕。官修谱牒废止,私家修谱兴起。宋元以来,此风大渐,“欧苏体例”,遂成定式。明清两代迄于民国,民间修谱尤为鼎盛,三世不修谱,被视为不孝。故尔家皆有谱,族皆有志。宗法礼仪以此传承,族规家训由是而立.资政育人,以此为基,修齐治平,因是而成。乃至民风习俗,古迹遗珍,江山易姓,地域变更,人口繁衍,民族交融,无不涉猎,俱加收载。堪称华夏文明之缩影,社会百态之写真,可补正史之缺憾,可备方志之采撷。诚如章实斋所言:“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焉。”故尔族谱家乘与正史、方志三足鼎立,为史学大厦支柱之一,是为解读历史、剖析社会之微观窗口,亦乃弘扬传统,民族复兴之重要源泉。
谱志之学,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迭遭难以数计之兵燹浩劫,但其根祖文脉之核心价值,无可取代,与时俱进之生命活力,永葆青春。时至今日,盛世修谱蔚然成风。续谱、修志已是广大民众自编、自述、自律、自慰,体现自身价值,跻身社会舞台,实现宗族文化需求。热衷于传统文化之有识之士接踵而起,别具特色之志乘佳作相继面世。《中华温州薛氏通志》,即其中精品之一。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虽冠以“通志”之名,实乃统宗会谱之别称。既有贯古通今之主旨,亦含兼融众派于一本之深意。据余所知,宗谱族志冠以“志书”之名古已有之,如孔氏之《阙里志》,孟氏之《三迁志》,颜氏之《陋巷志》,曾氏之《宗圣志》,子路之《仲里志》,并称五大名谱,亦称五大家志。而《通志》之称始于南宋,系福建莆田人郑樵所作,与唐人杜佑之《通典》、元人马端临之《通考》合称“三通”。明清以来,续修不断,故有《十通》传之于世。是为“类书”之经典,史学之别集。明清姓族志、会通谱多仿效参阅。其精要在于“广博会通,纵贯古今”。“会者”汇焉,“会其源万殊,而归一本也”:“通者”达焉,“通其派一本,而达之万殊也”。其追源溯流,必慎终追远,其敬宗收族,亲疏成载=盛行于明清之“会通谱”、“统宗谱”即是成例。如嘉靖时张宪、张阳辉主修之《张氏统宗世谱,上起黄帝赐姓,下至嘉靖支裔,收录一百一十七个宗支,遍及十五省之广大地域:程敏政于或化十八年纂修之《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则以周代大司马程伯休父为得姓受始之祖,以东晋元谭为新安程氏开派之宗,记述祁门、休宁、绩溪、婺源四十四个宗支之传承谱系、人物志传,收录族人逾万之众,历时二十年始成。其文献之嵬集,取精用宏,其谋篇布局,兼融大宗小宗,其记事述史,皆信而有征,其广收博采,则自立篇目,融史志谱为一体,集古今论著于一帙:“程氏谱法”被尊为统宗谱之范式,亦乃姓氏通志之滥觞。由是可见统宗会谱之作,实是繁杂艰深,无渊博深厚之功力,难以任之,无皓首穷经之毅力,无以成之。
今之《中华温州薛氏通志,虽系一姓之史,一族之志,实乃“五志”“三通”之流绪,统宗会谱之创新,其编修纂集耗时七载有余,卷帙百馀万言,艰难玉成,其功至伟。综览该“志”,体大精深,纵贯古今,内涵丰厚,史料翔实,考辨精当,论述公允,可谓鸿篇巨制,深得史志之精髓。
其追源溯流,上溯五帝.下启三代,以轩辕氏为人文初祖,尊夏奚仲为受氏之源。由禺阳封国,到薛侯食邑,备述任姓薛氏之根祖文脉;从田陈代齐,至秦灭六国,详叙妫姓薛氏之嬗变原委。根干分明,言之有据,分支衍派,传承有序。温州一脉,源自河东,“永嘉之乱”,南迁江左,唐末五代,散居七闽,由廉村而入温州,平阳、瑞安、乐清诸县而迁乡邑,枝开叶散,落地生根,瓜瓞绵延,蔚然大族。
其述史纪事,以历代王朝之兴废为经,以宗支衍派之播迁为纬。首叙开宗立派之列祖列宗,次述英贤辈出之名门望族=无论功业显赫之公侯将相,立言立德之宗师巨匠,抑或高蹈隐逸之名流大贤,一德一善之古今才俊,无不收录俱载,景行仰止。科甲门第多有铭记,簪缨世胄,谱系详明。先是薛元长、薛正明祖孙,六代连捷,金榜题名,继而薛强立、薛弼、薛徽言父子叔侄,五隽联芳,蟾宫折桂,一门五进士,世所罕匹。其兄弟伯仲或高居庙堂,辅弼朝政,或出守州郡、造福黎民。据《宋史·本传》,薛弼一生,历任多职,军政兼理,屡建殊荣,特进敷文阁待制,谥日“忠简”。其弟徽言亦以忠直著称,因指陈时弊,为权臣吕颐浩所忌,又因和议之争,忤逆秦桧,累遭贬斥,郁郁而终,后冤案昭雪,追谥“忠简”。北有“河东三凤”,南有“永嘉双忠”,薛氏功业得以彰显,家族风范薪火相传。诸如薛昌宋、薛凝之、薛据、薛应龙、薛梦桂、薛汉杰、薛宗澄等,亦各有业绩。
其谋篇布局恢弘大气,考辨史实,严谨周密。该“志”总计二十五章,百余小节,网罗宏富,史料翔实,既蕴含“源流世系、人物传记、宗祠祖庙、族规家训、艺文杂录”之诸种要素,又新增“永嘉学派、名臣奏议、历代文选、各家评选”,及“题名录、言行录、大事记”若干条目。其中以“永嘉学派”之论述尤为翔实。据该文所称,永嘉学派系宋代三大学派之一,与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薛氏十二世孙薛季宣即其领军人物,首创“事功学派”旨在经邦治世,一改空谈经学之流弊,被尊为一代宗师。
其敷陈世次,图录谱系,以谱牒为蓝本,以史志为印证,辅以野史杂记,金石题铭,考辨精微,多重论证。其文献辑录,古今论著,广征博探,诗词歌赋,集英聚萃,艺文杂录,以类编排。涉猎经史子集,网罗故老传闻,东至齐鲁,西达巴蜀,北起幽燕,南抵闽粤,涵盖神州九域,贯穿五千年文脉。其周详慎密,广博会通,秉承古人之遗风,弘开谱学之新例。
尤为可贵者,其引经据典,评介人物,均标明出处,或加以按语。疑窦歧义,诸说并存,有信传信,有疑存疑。历史地名,必略述其建置沿革,古今异同。帝王年号则加注公元纪年,附注于原文,既可纠谬辨误,也便于检阅查证。其文史底蕴之深厚,严谨治学之风范,于此可见一斑。
今值《中华温州薛氏通志》付梓刊行之际,编委会
以示庆贺,是以为序。
二零一五年九月八日书于并州
序文作者简历
李吉,1944年生。山西清徐县徐沟人。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1980年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任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院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兼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史及姓氏谱牒文化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曾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华族谱集成》《中国家谱总目》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百部丛书总编。撰写百余篇族谱序言、跋文。著有人物传记十八种。代表作有《寻根问祖》《中华百家姓始祖图典》《中国姓氏》《姓氏族谱与寻根文化》《中华姓氏通论》等二十二部(含与人合著)。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