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兴心写本村事始于2006年,今已十年余。
2006年1月1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破天荒的喜讯激发了村民的怀旧热情,街谈巷议: “过去的人们真不容易呀!”这是时代的心声,历史的呼唤,是村民的良知,浓烈的留史意愿。
农村改革三十年,小榆林村彻里彻外改变。旧事物迅速消失着,世人距离“贫穷”越来越远,若没有史料存储,将来谁还知道“幸福”的来历呢?会写字的老者,都该扛起笔杆写过去,会说话的老者都该开口说历史,弘扬正气,代代传承,助力小榆林村越来越健壮。
书写村史的责任在老年。年轻人没有往昔的经历,不会凭空生发出真实的历史感受,认知社会变革的伟大意义。今之老者经历了农村变革的全过程,知到什么叫艰辛,什么是幸福,恰是百年变革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人”。这样的人群若冷漠经历,听凭满脑袋的变革影像消逝,后人将无从了解本村的过去。泯灭史迹,淹没祖德,岂不冷酷无情!
别小看自己,别小看自己的村,别小看村事。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县志反映数百个村,而村史瞩目的是一村之事。将一村之民风民情填充在“县志”脚下,深州的历史将更充实,影像更真切。关心自己的村,也是实实在在的爱家爱国之举。编者不以拙笔为羞,大胆为文,就是这个心态。
一批执著于村事的老者,一批支持编写《小榆林纪事》的老师、朋友,为书写小榆林村的过去,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睡床上又想起一个事、一个词,马上操笔记下来,半夜或许开电脑,凌晨也许打手机。小小一村之史,在参与者的心中,确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实实在在的情谊。
村中无大事,但有大理。《小榆林纪事》的一大特点是底气充实。事来自日常生活,话用方言俚语,看似纷杂细碎的事物中,存在着大量优化人生的哲理。写真事,说真话,表白真理,用习习生辉的史料,点亮小榆林村百年变革的一路征程,构成了不蔓不枝的小榆林村村史。
历史“天造地设”。自己老了,适逢盛世,能在历史的丰碑上,雕刻一丝“幸福”的来路,就无愧祖之后人。这就是编者的理念。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祖传的家教童谣,亲切响亮: “咯咯哏儿——天明了,小鸡儿上了棚了,老牛撅了尾(yi)了,闺女小子都该起了:闺女起来纺个穗儿,小子起来拾泡粪儿。”在阳关大道,阔步前进。
谢继忠
2018年元旦
上一书籍:易孟之国画书法作品集
下一书籍:闲庭诗词选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