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读《思想的竹林》有得
(序言一)
收到张老师贤翼老先生的诗稿已有许多时日了,老先生已九十二岁高龄了,亲自登门将其大作送到我家,时逢近来太人身体欠佳住进了医院,未曾与老先生碰面。我夫人对我说,张老师想你为其诗作《思想的竹林》读后写篇序。听了夫人的话,但是惶恐,本人也到了握笔忘字的年纪了,还能为别人的大作写序吗? 但回头一想,张老师贤翼老先生都九十有二三,还笔耕不辍,先生行动就是我的榜样,我还能推辞?
翻开老先生的诗稿《思想的竹林》,本人更惊叹不已诗稿计五辑共 140 余首,厚厚的一大本线装方法装订,沉甸甸地,不由本人由衷地心生敬意。于是便沉下心来,逐辑逐首细细读来,用心品味。要说感想是有的,但这“感想”对与不对,准与不准,本人不“敢想”。那要张老师贤翼老先生自己做出判断了。
《思想的竹林》的第一辑《重现华彩》25 首,第二辑《仰望谦卑》27 首,第三辑《源自真诚》30首,第四辑《小草,砂粒》28 首,第五辑《暮色的心》32 首。
读完《思想的竹林》,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慨想写出,供张老师贤翼先生及其读者参考。
贤翼老师一生爱诗,读诗,写诗一个最令人敬佩和学习的特点,就是,在读诗中善于吸取别人的诗篇中的精髓以激活自己写诗的灵感,唤起创作冲动。在《思想的竹林》的诗稿中的第一辑“重现华彩”25 首,其中读诗后的感悟篇章就有十多首。耐人寻味的如《难以置信的诗情》见《山溪之歌》(注:张老师的已出版的一部诗集 ) 诗中写道:
我的诗,从别的什么地方.
飘然而至:
怜悯、哀泣、悲痛、高兴!
难以置信
丢失的笔,
老了,被莫名其妙的拾起。
不可脱离?诗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相携而行。
常常,会十分灿烂的笑着,并坚信,难以置信的诗情。
是的,诗人说:“我的诗,从别的什么地方,飘然而至,·.....”诗人在本篇中没有言明从“什么地方,飘然而至”但笔者的理解,是从他人诗篇中获得了灵感受到启迪,诗情才“飘然而至”,创作的欲望从胸中涌起,“难以置信,丢失的笔,老了,被莫名其妙的拾起。”所以他才有“常常,会十分灿烂的笑着,并坚信,难以置信的诗情。”由此可知贤翼老先生在九十二岁的高龄还放不下他那支写诗的笔的动力所在了。
读贤翼老先生的诗的第二个感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苦苦追求。在诗集第三辑也有一首题为《幸福》的诗,老先生这样吟咏道:
幸福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幸福一直是自己的事。
真正的幸福犹如潺潺的流水一样
绵延不绝
润物无声
我予人善
人待我仁,
幸福是自己的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幸福”;二是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三是“幸福”是可以感知的。诗人说:“我予人善,人待我仁。”寥寥八个字概括了什么是幸福的全部内涵,这八字组成的诗句,大道至简,多么精彩而深刻!难怪诗人又说:“幸福是自己的事情”。的确幸福不靠别人赐予,不靠神仙的施舍,靠自己去创造。人幸福与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正如诗中所说:“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有“真正的幸福犹如潺潺的流水一样绵延不绝,润物无声。”诗人正是用他的笔在为他人,也为自己创造幸福。这也是诗人始终放不下自己手中的笔的一个重要因素。
读贤翼老先生的诗《思想的竹林》第三个感悟是他对诗的挚爱,和写诗坚毅不拔的韧性。九十二岁高龄还精神瞿铄总放不下他手中写诗的那支笔。诗人在诗集第三辑《源自真诚》有一首题名为《自己的路》中这样写道:
向走在你前面的人学习
但要开辟你自己的路
这是很难的事情
开辟心路的历程
不管是泥沼是坦途
要靠自己去走完。
天地虽广阔,
但路途始终很寂寞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程
不要去思索何处是归程。
好一个“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不要去思索何处是归程。”贤翼老先生,在诗一般“人生旅程”中,放不下的还是诗,仅管,这诗一般的人生旅程,不是“坦途”,充满“泥沼”,也“始终很寂寞”,但诗人由于对诗的挚爱,仍然在九十二岁高龄时,还要继续走下去,“不要去思索何处是归程”, 这是何等的坚强,是何等执着!为什么?这都缘自诗人对人生,对诗的挚迷,在现今的诗坛中又有几人能如贤翼老先生这样坚韧,顽强!
读贤翼老生的《思想的竹林》诗集时,笔者总觉得有一种过去读诗很熟悉的味道。仔细回味起来,那是曾在诗人已出版了几部诗集中品味过的“清馨、质朴、自然”的芬芳的味道。诗人贤翼老先生的正如老话评诗时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有一丝一毫人工雕凿的痕迹。如《思想的竹林》诗集中第五辑《暮色的心》诗人这样写道:
太阳、月亮、星星
轮流,
与你默默相对。
风的沙沙之声
亲切得像是一位
朋友的聚音。
这世界,究竟,
有什么是永久的。
有什么值得认真?
在路上拾取一片,
凋残的梦,如落花
显得苍老,荒凉。
日暮归来,无电!
一盏煤油灯,
照不亮暮色的心。
诗句中,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意像: 太阳、月亮、星星风沙营造出自然生态中的意境,然后笔锋一转,大胆地问道.“这世界,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有什么值得认真?”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汉魏时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诗人曹操的《龟虽寿》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对亘古永恒的“神龟”、“腾蛇”提出了怀疑其目的是为后二句“老骥伏柄,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铺垫。贤翼老先生,在这里也借日月风沙·....·作为铺垫其目的也是为下一节“日暮归来,无电!一盏煤油灯照不亮的暮色的心”营造气氛,什么是“暮色的心”,读者想这“暮色”二字决不是诗人彼时,彼刻的心境,而是“烈士暮年”要与日月齐辉的雄心。诗人营造的意像,意境字句简洁,寓意深远。
笔者在这里预感,诗人贤翼老先生,只要生命不息,就会笔耕不止。在这里祝愿贤翼老先生健康长寿,用老辣的笔为后人写出更好的精美诗篇,人们是会用诗人的话说:“我予人善,人待我仁。”这真是,《思想的竹林》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肖克斌
2018年11月5日
上一书籍:岁月涛声(潘统英选集·五卷)
下一书籍:三色杂记·聊亭轶闻录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