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万书,男,汉族,1936 年生,江苏东台人。1952 年小学毕业,1955 年参加工作,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基层供销社统计、文书,人事干事1964 年调乡党委工作,曾任党委组织干事、党委秘书,党委委员。1984 年从乡镇党委调任中共东台县委、东台县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副主任。1991 年被东台市政府任命为信访局副局长。退休后,于 2006 年开始学写近体诗。十多年来,已创作诗词八百余首,其中有六百多首被国内近三十种刊物采用。并有诗作入编《辉煌史诗》《抗战史诗》《湖风海韵集》,《纪念新四军建军八十周年诗词书法集》等专集。2014 年 12 月出版了个人《自乐吟草》诗文集。现为东台市退休协会诗词社、东台市老干部诗书画协会、盐城市诗词协会,江苏省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发展委员会会员。
诗中自有真乐在
——喜读《王万书诗文集·自乐吟草》(代序)
吴耕野
我与万书同志相过从已近半个世纪,回眸七十年代初,他在乡镇担任党委秘书时,常结合工作撰写报道稿件,而且“一不小心”就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采用。这让在曹小公社专职从事报道工作的我十分钦佩,有机会就向他讨教。1986年后,我有幸与他一起在信访部门共事八九年,他亲民为民的热忧、宽厚包容的品德、细致认真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有口皆碑,曾被评为市级机关“十佳”公仆,受到盐城市委市政府“两办”的表彰奖励。退休之后,他壮心不已,又在古诗词领域里默默耕耘,且卓然有成。今年适逢他八十华诞,祝寿之际,蒙他赠我新出版的《王万书诗文集 。自乐吟草》。捧读之后,欣喜异常,感受颇深。
从集子中我获知,万书同志自 2006 年学写诗词以来,已创作古诗词六百多首 (阙),咏史,咏事,咏人,咏物,咏景,酬答.....大至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至一花一木,无所不包,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大部分诗词为北京《当代文人》、《银涛诗词》、《东亭晚翠》《东亭艺苑》《银涛之声》等近 30 种报刊采用,一阙《望海潮 。今日架金桥》词还荣获 2009 年度中华诗词华表奖。万书同志并非中文专业科班出身,古文功底不厚,过八高龄的他何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拜读诗文集,我从中领略到他的三股精神:
一是谦虚好学的求知精神。写诗作词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功底,又涉及到音韵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初始学历只有小学的万书同志几乎都未曾涉猎。他不以老干部自居,不懂就学,不耻下问。除参加市老年栾谶㎡裳哥翱颁败办棒学文史班学习外,还两次到市老干部诗书画协会举办的诗词入门培训班受教。被他尊为导师的不仅有任教文史班的朱安培老师,还有许多擅长诗词的行家里手,如蒋璜曾、顾绅、冯志高、陈镜涛、尹邦宪等同志。2006 年为创作《读< 长征回忆 >有感》五首绝句,他带着初稿先后 5次到蒋璜曾先生家求教,在蒋老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终于一炮开响,获得《银涛诗词》三等奖。
二是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古诗词读起来之所以能抑扬顿挫,铿锵上口,关键全仗平仄韵律的安排得当,仅音韵一项古韵就包含平、上、去、入声五部 100 多韵,与今天推广的普通话的四声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应对仗的句子的还要对仗得工贴稳妥。这对于年逾七旬不知拼音为何物,且未学过汉语语法的万书同志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他不怕苦,不畏难,凭着一部《辞海》和一册诗词曲律的教材,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先念准读音,再反复背诵。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减退,三两遍记不住,就读上十遍八遍,焚膏继暑,夜以继日,终于闯关破隘登上通途,写下了为数可观的古诗词。其中,词在创作要求上还远高于诗,古人称作词为填词,意即作者必须完全按照词牌的格律、句式进行填充。而万书同志创作的《望海潮 。 今日架金桥》,气魄宏伟,构思精巧,荣获大奖实在当之无愧。
三是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当年在职时,万书同志在工作上就有一股精益求精的韧劲。如今,他又将这股劲头用到了学习古诗词上。2002 年,他按机关退协分会的部署,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3 周年创作了《东亭变迁》组诗三首。期间不料骑车不慎,跌破脾脏,造成大出血,幸手术及时才转危为安。病中他托旧日同事书写转交的诗作获得了特等奖。但他并不满足,进入老年大学文史班学习后,他重新审视这篇处女作,发现诸多不足之处,便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加以修改。改稿让人顿有旧貌换新颜之感。其他凡经采用的作品,万书同志也都与原稿一一对照比较,研究探讨修改的原因理由,每一次都有所收获。综观集中诗词,我不由得衷心赞叹他为“吟安一个字,捻断几茎须所下的功夫。
古人云,学也,乐在其中矣。万书同志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古诗词文化海洋中学习遨游,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实现了新的人生价值,为我辈树立了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榜样。他不仅“自乐”,也提携我辈与之共乐。
我祝愿万书同志永远年青!
2017年6月
附:吴耕野先生简介
吴耕野,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曾任东台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兼信访局长及房改办主任,政府办公室党总支副书记,市政府机关工会主席。退休后,被聘为中国信访学会特约理论研究员,参与了《信访学概论》部分章节的起草。著有《六技鼠集》。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