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行聪,江苏省赣榆县石桥小龙头村人。1978年毕业于徐师中文系。在职选修法律专业。历任中学语文教员、政法委秘书、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副乡长、县文联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主持工作)等职。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特约书画家、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法学会会员、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赣榆区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主持人)、英国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荣誉院士等职。
自序:梦在希望就在
——《逐梦远航》付梓寄语
余自幼爱好书法,喜欢涂鸦。始料未及者,乃二零零零年年底,尚有不足半年时光即将庆典半百生日之时,竟奉命踏上专事文艺之途也。终为学界一顽童,砚田一耕夫乃耳。
解放之初,余出生于美丽浩瀚之海州湾畔,祖祖辈辈以农耕及海事为业。少小耕读于乡邑。盖因经济、文化落后,师资匮乏,缺医少药,乃’时农村之常态也。故启蒙教育滞后,尤其音韵教育缺失,致使音韵学始终未能走出困境。爱之深,痛之切,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矣。
行医、从政、弄文此三者,乃余之成年后逐步确立之三项志向也。其间,亦曾希望以旅行为业,寄情山水,陶然于世外,不亦乐乎?然人生无常却是常情矣,难以预料之戏剧性变化也开非鲜见也。“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乃社会常态;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世常有之;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终有报应;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终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安贫乐道,一身正气,走自己人生之路,方为人间正道也。事物之发展,往往会走向反面,且不以某个人或某些人之意志为转移。放眼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耶。
行医,虽无力诊治社会百病,却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具特殊者外,虽只能陶醉于笔墨之间,亦应胸怀百姓社稷,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有所作为矣。否则,偏离人生之正道,必遭惩罚甚至走向无底之深渊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回首人生艰难之旅途,不望而生畏,亦非虽败犹荣之感矣。从政,虽未达理想之境界,却以力拒腐败,力拒邪恶,甚至力拒懒惰、无聊和平庸为幸也。余深知,个人之努力固然十分有限也。在难以预料之困惑及逆境面前,焉能不断克服消极,始终保持乐观,不断激发且蓄积起愈挫愈奋之决心和力量耶?余甚慰之,然能不熙熙而乐也?
集余之近乎一生之经验所知,人生最大之差异,莫过于志趣不同,认知不同。古之贤能,皆因志向高远且德行纯洁而流芳百世,倍受后人之敬仰也;今之小人,无不因志向短浅,鼠目寸光,德行龌龊而遭到各种惩罚和警戒,且为世人所不齿矣。世有不同行业,人有不同种族。而无论何行何业、何种何族,皆有成败得失之别也。得志,且莫丧德;失意,且莫失志,方为千古不易之伦理也。虽有万般困苦,切不可失者,乃志与德也。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方得始终,即可告慰人生,可以无憾矣。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强调曰:“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文艺,盖已成为余心灵之家园,精神之归宿也。新世纪伊始,在日常工作之余,以书法、散文和诗词等并驾齐驱,以创作交流为己任,偶有所得辄记之也,无非聊以言情抒怀而已也。弹指一挥,与书法结交六十载,专事文艺亦二十载有余矣。虽经常忘怀得失,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孜孜以求是也。寒冬暑夜,甘苦自知之。虽粗有所成,且略获褒奖,然深知所获甚浅矣,名实难符,惭愧尤甚也。
《易经》上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信为是。当下,即千古。脱胎换骨者,方可获得重生也。自古有云:“世道昏庸,天道自清”。固自号之曰“问天”。“问天”乃包含上下求索之艰难过程矣,寄托着笔者对未来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无限美好之追求和向往也。
文以载道,文开新宇。大凡人,皆可弄文以抒心胸,享受文学艺术之慰藉乃至福报。尤其不遇之时,或可破其境而成其志也,即使罕有登峰造极者,然微言妙旨却能陶然于笔墨之中,志向雅趣亦能寄托千古,并驰怀于天地之间也。“…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笔者在人生旅途当中,无疑有过许多美好和幸福的回忆,然而,与艰难、困苦、挫折、磨难甚至不幸都有过遭遇,幸运的是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顽强地站立了起来。于是,就有了我的所谓文学艺术事业的今天。我的文学艺术事业和一切文艺作品,无疑都打上了深深的或多或少的“伤痕”的印记。我甚至固执地认为,“伤痕”是一切文学艺术产品的宠儿。
人生,乃逐梦过程而已。余之梦,久成于胸矣。从启航及至如今已安然远航,故新作取名曰:《逐梦远航》矣。余涉足文学艺术尚浅,收获微薄,然愿以此为人间正道、善良美好及至所有正能量累积精神食粮,呐喊助威,且诅咒一切邪恶及其残余最终走向灭亡并永不复活矣。余深知,个人之命运与祖国之命运息息相关;只有伟大之中国梦实现之日,方为余之梦所圆之时也。
纵观当今之世界,新冠病毒、核武战争、种族歧视、贫穷、疾病等天灾人祸正肆虐着人类之安全也。唯适应天道运行之法则,强大文化力,和平共处,消除对抗,铸剑为犁,方可最终走出困境也。余等文化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矣,理当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诚与是,岂不幸哉?其必日:人生,有诗,有远方,就有喜悦和福祉;有心,有梦,就有希望与未来……衷心祝愿《逐梦远航》永远陪伴看日月星辰高高飞扬,倾尽热烈与真诚拥抱光辉灿烂之明大!
诗曰:岁至七旬莫怕稀,挥舟瀚海度朝夕。
西行漫纪人间事,东渡勤耕翰墨池。
织女痴情迎喜鹊,八仙过海奏玄机。
人生但愿春常在,跃马阳关展素旗。
——《七旬寄怀并和童国嘉同学》
作者2021年8月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