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成敬,字恭之,河南省博爱县小中里村人。1944年12月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原学区校长、乡教办副主任兼教导主任、乡中心学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县第六届人大代表。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曾任博爱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出版《王恭之诗词集》二册、《漫途时吟集﹣﹣王成敬诗词选编》一册、《实用对联三(五)百幅》二册。诗词收入《中华诗词》、《当代中华诗词集成》、《焦作诗词》、《焦作市诗词学会会员名录》等刊物和集子。入编《中国国学人物志》、《河南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诗作曾在全国“和谐杯”诗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
进取境界诗书人生(序)
李怀栋
成敬先生送来一本诗词集打印稿,说是将数十年来陆续所作诗词选取其中一小部分出个集子,嘱我做个序言。我初闻一惊:先生学识文章、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均可为我之师,令我歆羡不已。让我作序岂非佛头著粪,狗尾续貂?婉言欲拒,然先生执意不允。念多年同道、朋友加兄弟之情谊,却之不恭,随欣然答应,幸得先睹为快。
诗稿凡三百五十余首,有诗有词:诗有古风、近体,少数几首现代自由体;词有沁园春、满江红、ト算子、鹊桥仙、忆秦娥等多种牌调,记录了先生从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到教导主任、校长四十余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和长期的诗书研艺。浏览诗集稿,好像走进了春天百花园,奇卉异草,万紫千红,让人目不暇接,又如步人珍珠宝殿,琳琅满目,形羊质优,让人流连忘返。白乐天诗云“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赏读先生诗词,可以想见先生其人。
热爱生活,进取人生。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县一中毕业,为生活所迫,“山西卖麦买驴”,“焦作雪天卖菜,”也曾三伏天玉米地拔草,“腰肢酸硬痛”,严冬植树“朔风刺骨填坑封土挥铁镐。”后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少有尊师意,性本爱教育。有幸登讲坛,一干三十年。”因其天资禀赋、知识和才艺,对教师职业情有所钟,喜爱有加。那时,学校条件的简陋,教学工作备、讲、辅、批的辛苦,薪水劳酬的微薄,都丝毫减磨不了先生从教的喜悦和工作的乐趣。“暑热笔耕勤,冬寒书伴眠。家访南郊外,谈心炉火前。....教务多繁杂,园丁无余闲。天下遍桃李,神怡复安然。”“别看校园尽是残墙断瓦,别看教师平凡无啥,我们要培育千百万栋梁,我们要把现代化蓝图描划”,“教案写满童稚梦,黑板尽演知识春。”俨然一幅乡村教师耕乐图,是自己也是广大民办教师的光辉写照。先生既有教书育人之志,又兼教书育人之能,受到学生尊敬,同行赞佩,领导赏识,荣誉纷至沓来,确是名至实归。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井水。成敬先生深知读书增识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多么重要。焚膏继晷,刮垢磨光,青灯冷案,手不释卷,精读细研,探颐索微,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增长学识,提高教学能力。“读书能使智商彰,大脑空虚易撞墙。”“莫学仲永废学业,却慕曾公有业煌。”有人说教师就像蜡烛,照亮了学生,燃烧了自己。我说,教学相长。成敬先生在成就了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一座巍峨山峰。
先生是一个有所追求肯攀登之人。无论当教师还是当校长,无论是习书写诗为艺,都有一股顽强毅力且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即使晚年退休,也是“拼搏复奋斗,寂寞志坚磨。”惜时如金,勤耕不辍。“晚年知时急,急急何急急!宏志尚未酬,壮心犹不已。把酒向春风,驱马系阳夕。君问不敢语,恐失好时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一般悠闲玩乐度日的迟暮老人相比,真是难能可贵!
精通格律,娴熟驭语。作诗不易,作格律诗词尤其不易。晚唐诗人卢延让有诗云:“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贾岛推敲“两句三年得。”均可见为诗之难。古风没有太多的规定,格律诗词有较为严格的规则: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遵循规则方可称为格律诗或某一牌调之词。尽管受规则之限,古今大诗词家仍然创作出了数以万计的精美篇什。尤其格律诗中的对仗,更能使诗作者的学识才能充分得以展现。成敬先生所作格律诗词几无失处,在有限的规定中纵横捭阖,挥酒自如。加之腹藏万卷,词汇丰富,诗语总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枝头抽嫩绿,湖面落霞红。禽鸟飞天叫,鹿羊见草鸣。”“推窗竹碧翠,对月拜刚嫦。笔墨常挥雪,书中品酒香。”“遐想奇思情无限,观海听涛意满怀。”青天河的水,小浪底的浪,云台山的石,蓬莱阁的霞,乃至庭院的树,路边的草,园中的竹,盆中的菊,幽堂兰,漫途时吟集﹣王成敬诗词选编
溪上桥,到成敬先生笔下,都成了得体的诗料。正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王安石有感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成敬先生诗,心所至,随时随地得何成篇。绝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之辈可比。好人善事,国兴民富,讴歌赞美,极力宣扬;贪官污吏,歹徒恶行,义愤填膺,口诛笔伐;遇穷苦病痛之人,悲叹怜悯;教子善正,持家有方。先生道德情怀,可想而知。
白乐天作诗,老妪能解。先生诗词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读之让人如尝甘饴。很多诗句琅琅上口且意韵幽长。“苦难非根蓄,甘甜奋斗连。”“藏身深屋内,写字著文章。”“写字赋诗消日月,打拳快步健肌肠。”“池边拭砚磨新墨,窗下持笺练润枯。”......精彩优美,余味无穷。
先生是博爱县小中里村人,该村清末民初产生过一位与当地著名的翰林大学士杜严齐名、“诗书囲”俱佳的名家子俊先生。子俊先生书法功力远抛当代书法“大家”千里万里。虽是穷乡僻壤,文脉却绵延不绝。至成敬先生,前启后,书法収守传统且勇于创新,实为当今书坛颇具实力者。笙者度其书作,后之览者,将会惊呼“此处还有这般人物!”读其诗,可知其读书之多,学问之深,志趣之雅,用心之勤。加之研中医、打太极、精临弛之众多才艺的融会贯通,这正是其诗书造诣高超的雄厚基础。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每一个不曾翩翩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成敬先生永远持有一股激情,一颗滚烫的心,一直在追求的路上奔跑。读此诗集,可以获得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愿先生健康长寿,有更多的好作品分享于读者。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于寒舍书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