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耿之,男,戊戌年七月生,潮州市潮安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潮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潮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曾长期担任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曾任过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潮州市党建学会副会长、潮州市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系中共潮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学术研究》《理论视野》等国家核心刊物( CSSC )发表过四篇论文。
四十年来,陈耿之的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散文选刊》《中华诗词》《作品》《海外文摘》等报刊,其中报告文学《启中兴之宏图》发表于《中国作家》,获广东省建国四十周年征文大奖赛二等奖;散文《井冈山的紫玉兰》获2015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人选《中国最美的散文》(2015年第一卷)一书;《陈耿之诗词选(十二首)》获全国第十一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金奖;《齐天乐.贺饶宗颐大师百岁华诞》等诗词十二首获“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小说《逃出非洲的少女》获《青春》杂志1989年“青春纪实文学”大赛荣誉奖。
陈耿之已出版著作十四部。政治论文《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曾在1995-1997年两次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好论文奖。文化论文《社会主义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获广东省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论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荣获广东省政协系统“深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2021年,陈耿之的党史课《学习百年党史,弘扬红船精神﹣从党的“一大”召开谈起》人选广东省老干部局100堂精品党课。陈耿之传略已收人《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广东当代作家传略》《中华诗词十二家》《百家吟坛》《广东当代作家辞典》《近代潮汕文学,国内篇》《现当代潮人文学史稿》《潮汕人物辞典》和《海内外潮人作家大观》。
自 序
“牛年虎路迹循踪,未老诗心长者容。更喜吟俦偕稚齿,青春作伴日观峰。”这是吾答谢众吟友祝贺拙作《辛壬诗踪联迹》的小诗,其实也是吾之初衷:将刊发于不同报刊和公众号之辛丑、壬寅二年诗联收拢,编个集子,为自己的诗词联创作留点踪迹。诗踪联迹应该是互文见义,吾思之,至少应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是“师踪奋迹”,即效法追从先贤足迹,留点个人奋进足迹。这两年,吾关注唐诗与宋诗的异同,有意恶补宋诗,力争从绵密深厚的宋诗中领略士大夫诗风,追寻风雅精致之宋韵,吾惊喜地发现宋代士大夫在政治生活中是非常严肃的,他们用诗来表现政治和社会的严肃内容时,风格是非常严肃的,这与他们填词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吾始悟知宋诗主要用来述志,而宋词是用来娱情的。不读宋诗,难以深入理解宋词。为了巩固学习心得,吾斗胆次宋代士大夫之诗韵,写了一些绝句,如《读韩公(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次苏轼(有美堂暴雨》诗韵》《有感于守仁格竹次张载(芭蕉》诗韵》《次横渠先生读(周易》诗韵》《叩齿庵咏怀次陈尧佐(韩山》诗韵》《广济桥临眺忆韩公次赵鼎诗韵》,涓涓细流希望汇入潮州打造“山水宋城”波澜壮阔的洪流之中。
3月11日,潮州日报副总编、诗友林桢武选发吾参加市首届“潮智汇”论坛时的留咪《潮州金山三题》,吾次贾岛《寄韩潮州愈》诗韵之七伴杠七绝《摩崖石刻赞》记录了“宋城凸现太清楼”和“朱熹神笔蔚繁柯”。5月中旬,政协潮州诗社社长、诗友罗锦亮送来《诗词》半月报
2022年5月第九期,里面刊发吾之七伴《夜访海门莲花峰吊文天祥丞相》和《谒潮安归湖溪口村戴平万故居有感》使吾既能惊呼“集杜国公今夜至,导吾铸德与雕章”;又能点赞“播传革命太阳现,丹气千年润故乡”!
其次是“寄踪印迹”,将咏怀天地、品鉴胜迹和诗友唱和之诗联作品汇总,留点念想。古典诗词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吾在刊印《清音集》时,吟友超百人次韵唱和,令吾心灵深受震撼,在跋中,吾写下了“养清气、寄清思、发清音、聚清流”之心路历程。今编辑《辛壬诗踪联迹》时,仍感受到吟友对吾之深情厚爱,令吾深感荣幸和欣然。《2022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潮州举行留咏》和《山河正气归端午:壬寅年端午节吟友唱和小辑》留下了二、三十位吟友的佳作,亦令音沭感吾之吟友诗才诗情不俗,为吾拙作增光彩不少。
再次是“寻踪芳迹”,为山川美景好人留咏,尤其是为历史名人和现实凡人写联已成为吾之常态。
《辛壬诗踪联迹》书名源于《潮州日报》刊发音之《庚子年履职诗踪》,有友人建议:如去掉“履职”一学,外延扩大,可能更符合“吾辈争当岑补阙,也帅老杠拾遗忧”之心态。近年,吾为魏徵纪念馆撰之联:“女个忑危,镜鉴能匡虞舜业;谏而利国,箴规永享帝帅名。
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镇锐兄书写,已经雕刻成楹联悬于汕头市魏徵纪念馆中;为凤塘镇湖美村撰之冠首联:“湖天日月钟灵显;美地山河毓秀多”,由潮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岳书写,镌刻在湖美村广场石牌坊上;为潮州革命烈士李子俊和夺取北京冬奥会冠军的九名选手撰写的冠名联,则由中青年书法家郭斌书写,被分别镌刻成楹联悬挂于李子俊烈士故居门口和收录进多个新媒体公众号之中......沐浴人间烟火气,赞美社会精英,鼓励创业青年......乐此不疲为他们撰写楹联,也让吾与读者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提出“以诗证史”或“诗史互证”的主张,作为把握诗词作品中古事今情的方法,他说:“自来诂释诗章,可别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辞句。”今人的阅读著述,都是对古人古籍的一种新解与重建,吾二年来深谙此中之重要性,故学而时习之,留下二百馀篇(对)诗词联,经诗友林光伟、陈焕湘、周泽楷诸君挑选编辑,汇成《辛壬诗踪联迹》一书,诗长曾楚楠老师,魏清潮、林汉秋等一批文友赠诗相贺,光伟兄作跋,
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以上感言,权当为序。
壬寅年七月十二陈耿之于潮州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