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陈黎航
舅舅长年军旅,多才多艺,脾气超好是老郑家中国好男人的又一典范,也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每年当我跟皮猴子似的,满山乱跑,头发长个老长时,这时远在天边的鼻舅总能变魔术似的拎着个理发盒子来家里,帮我剃个飒爽的“飞机头”,带来超酷的飞机模型玩具,在小伙伴中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那时的我知道了“探亲”这个特殊的名词,都会翘首期盼舅舅每一个探亲的日子,听他给我讲大西北军营里的故事,憧憬外面精彩的世界。舅鼻一直在部队建功立业,也银转好几个地方,但不变的是他对文学的热爱,我记事时妈妈告诉我鼻舅在部队能文能武。超人般的舅舅满足了小女孩对英雄的所有想像,也为我心中播下了对文字的喜爱,直至有一天长大求学时,担任学校记者站站长,创办第一份校刊时的喜不自禁也是第一时间跟舅舅分享。舅舅年轻时发表的好文章自是不胜枚举,更难能可贵的是,退休后,悉心照料长辈和至亲时,仍是笔耕不辍,文思敏捷,每日原创一首七律。内容上至天文,云霞满纸;下至地理,文采裴然;大至国家的社稷,如橡巨笔,小至生活的点滴,活色生香。当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舅舅就是这么一位达人,不仅是一位诗词达人,还是一位徒步达人。他结识了一票暴走的挚友,每天坚持三两万步,风雨无阻,用坚定的脚步陪伴日出日落,丈量幸福的长度。舅舅总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特别钟爱藏头诗记载下无数的美好瞬间,即便是期问遇到了困顿,也总能用他的睿智、淡定和坚韧,波澜不惊爬坡过坎,一路感恩,一路守护收获着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爱情、母慈子孝含给弄孙的亲情以及高山流水随遇知音的友情。
《垂堂寄韵》是舅舅继《希拾萍香》是生活温馨的注脚和幸福的的又一力作,见证。而他,正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温暖我茁壮成长的太阳,教会我生活真谛的港湾。
2020年7月于刺桐城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