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方鲲,字明通,号云鹏。农历一九四九年生,一九九九年起追随张延生学习易经,主攻象数,从二○○八年起精研邵雍夫子《皇极经世》至今。现为辽宁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
我心中的邵雍夫子
(序)
我从1999年开始研易,二十年多年来,邵夫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不断变化。最初时,夫子在我心中只是在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之后的易学先辈。听到最多的评论是:
“对数研究得最深,对事物研究最细,每断奇中的算命鼻祖,是数学的宝塔尖。”
“理论高深莫测,学问常人难及。”
因此,在研究易学的前五年里,夫子的书我都未敢涉猎,夫子的形象在我眼前蒙了一层又一层的面纱。
2003年,我写出了象数研究的第一篇心得《粗解象意》,在辽宁省周易研究会获得一等奖;2006年,我研究象数的第二篇论文《试论“远取诸物”和“近取诸身”》在深圳国际风水研究院的刊物上发表,才觉得自己有了一点研究夫子学说的资格;2007年,我第一次捧起邵夫子的书;2008年4月下旬,我和家人第一次来到伊川,拜祭了邵夫子墓。
第一次到伊川的经历,在我心中记忆很深并且颇有戏剧感。先说它的戏剧性,我们从洛阳乘车进入伊川,远远看到一座人物雕像,我不由跟家人感叹:“你看人家伊川人多么重视邵夫子!”
待我们从客运站下车,来到雕像跟前,才发现雕像是“杜康”,并不是“邵雍”。
哭笑之余打听路人,竟没人知道“邵雍”是谁。
几尽周折我们找到了二程(程颢、程颐)的墓园,又经程园工作人员指点,才乘出租车找到了邵夫子的墓园(距离县城约八公里)。
程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比程园,邵园是省级。程园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守护,而邵园是民间人士在照顾。程园干净整洁,邵园略显破旧。程园在伊川城内,占地却比在乡村的邵园大的多。同为宋代理学五子,历史为什么会给出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有人说,程园修缮的钱是程家后人所捐,那邵家后人呢?邵家后人也有许多富豪啊,他们为什么不能像程家后人那样来修缮自己祖先的陵墓呢?邵夫子在历史上是“易学极峰”的位置,为什么在现实中会降得这么低呢?
第一次拜祭邵墓,我是带着这些疑问离开的。
回到辽宁,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一日,我怔怔地看着“不知易不可为将相,不知易不可为太医”的名言,脑子中易学名人的影子从我眼前一个个闪过:“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邵雍……”。
“伏羲是皇帝,文王是诸侯,周公是诸侯的王子,孔子是曾经有过官衔的学者,而邵雍则纯粹是布衣……”。顺着这条思路,我忽然发现:
从伏羲到宋代,历史是前进了,但易学和易学研究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由天降到地。以伏羲为代表的“三皇时代”(神农、伏羲、黄帝),是史学家公认的“最理想的社会”,即“君主以道治天下,而万民以道还之。”
但到了宋代,却是一个“扬文抑武”的畸形社会(尽管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却因武备偏弱而倍受周围的几个小国欺凌,最终被灭国)这不同的结局是不是在启迪人类:“谁能以道治天下,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相反,谁偏离了道,国家与民族就会走入衰败与死亡呢?”
邵雍和伏羲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所处时代颠倒易学的顶尖人物;不同的是社会地位悬殊。时代变迁,易学虽然没有丢失,但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变化就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易道掌握在王者伏羲心中,他依此兴邦立业,发明阴阳八卦,发明文字,教化天下人,不仅为当时服务并留传后世,成为中华民族文脉之根。但是在平民邵雍手中,却只能落得“惜其无所用于世”(程颢)的兴叹!
易学是道的化身,是中华所有文化的源泉和基础,是哲学中的哲学、是经典中的经典。照理说,中华民族要想发展壮大,理应效法先皇,将易学发展摆在最优先的位置。理应从上到下,全社会都用易学来指导实践,如同“三皇时代”和周文王时代,但我们民族几千年所经历的事实却截然相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真正掌握易学的人,能达到对过去未来一目了然,可以指点天下万事万物于掌股之间。正因如此,只有真正以“天下为公”的统治者,才敢以“道”来教化万民。也许正因如此,所以禹以后的统治阶级慢慢地将“易学”列为帝王之学,束之高阁,撕开了易学与民众的距离(历史上从禹以后才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
而邵夫子的先天易学在宋代不得施展,一方面是统治者不通易学,另一方面是由于宋代统治者全面禁止易文化的流传,大搞愚民政策所造成的。
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既公元978年),诏曰:“天文、相术、六壬、遁甲、三命及阴阳书,民间并不得私习,若有蓄者,限诏到一月,悉从送官。限外不送,及违诏私习者,悉斩。有能告者,赏钱三十万。”
我们还知道在宋代,丢弃易文化的最突出表现是统治者本身就违背了“一阴一阳,文武之道”的原则(因为宋代的赵氏江山是以武力夺来的,他怕武将掌权,重蹈覆辙,所以用文臣节制武将),致使整个宋代文盛武衰,江山失衡,赵氏君主为一己之私颠覆大道,也种下了倾覆自己江山的伏笔。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老天对赵氏宗族的大平衡。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国家要兴,文化要兴,则易学必先兴;民族要崛起,则易学必先崛起。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为公,也看到了以邵夫子为代表的易学发展的希望。
这一切在2011年,纪念邵夫子千年诞辰的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011年10月,我应邀出席了邵雍夫子千年诞辰的庆祝活动。短短三年的时间,邵墓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山门前修了以六十四卦圆方图为主题背景的广场;一股能旋出太极图案的长流井水引进了邵墓;通往邵墓的几条车道拓宽了一倍(原来仅能通马车);在山门后,墓墙前的右侧塑起了一尊夫子的铜像。揭幕仪式那天,国、内外研究邵子学说的专家齐聚山门外,警车开道,警察站岗维持交通,洛阳市领导、伊川县一二把手亲自到场,周围几个县的群众近两万人,各打着彩旗,有组织的排在广场四周。这情景让第一次和我参加易学活动的爱人非常感动,她说:“没想到你们学易的在外面这么风光,警车开道,警察站岗,享受的是人大代表的待遇!”
“哪里,哪里,我也是第一次享受这样高规格的会议标准。这是借了邵夫子的光。由此可见邵夫子在当地政府和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我笑着说。
“是啊,伊川老百姓,尤其邵墓周围的百姓,对夫子那是没说的。这次扩建修道,占了百姓许多地,但老百姓听说是为夫子修道,没一点争执,都说:“给邵夫子修道,需要多少就让多少,真令人感动!”陪同的当地学者对我们说。
他们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谁都知道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一个逝世千年的布衣学者,竟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付出,这是多么大的人格魅力啊!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望着蒙在苫布下夫子的像,不由得自言自语。
这时,纪念大会已经开始,忽然一阵大风平地而起,蒙在铜像上的苫布几要掀开,两个棒小伙都拽不住。就在这时,主持人宣布为铜像揭幕。当领导们顶着大风,解开苫布,露出满面金光的夫子像时,谁能想到竟是瞬间风平浪静,同时天上出现日晕彩虹,顿时千人惊讶,万众欢呼,鞭炮齐鸣,锣鼓暄天。这一奇异天象让我爱人激动的满脸通红。她说,“以前你讲过不少奇异应兆,我都是半信半疑,今日目睹这天象,太神奇了,这真是夫子有德,天地有灵啊!”妻子的话让我张了张口,却没说出来,真是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河南洛阳伊川纪念邵雍夫子千年诞辰的活动,使我对夫子有了较前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以前看宋史,对夫子的评价就已很高,这次再加上百姓的传说,使夫子的形象更加丰满。纵观千秋历史,既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赞扬,又能得到平民百姓千载传颂的人物,真是绝无仅有。伊川归来,夫子的高大形象使我加紧了对夫子学说的学习与研究。
说实在的,夫子的著作与学说确实很难懂。一年一年地啃下来,虽然有收获,但总有摸不着头,拽不着根的感觉。因为它太大了,连浩瀚的宇宙装进去,也够不着它的边;因为它太深了,地球上从来没有人研究能达到它的深度;因为它太广了,世间万物都在它的范畴之内。但夫子为什么要费尽心机来研究在世人看来是非常难懂的题目与内容呢?他为什么要向世人排列浩如烟海的数字呢?他要向世人展示什么呢?
这些都是我在学习与研究中一直未解决的疑问。直到2018年的夏天,一件绕不过去的命题,把我逼上了非得回答的位置,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2017年的冬天,一对夫妻学友(十五年前我在北京学习中医心理学时结识的)打来电话,其妻已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下属的“经典传承委员会”中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因对我研究的先天象数学很感兴趣,想帮助我们宣传推广。但又不了解先天象数学的内涵,希望我能搞一个简单,又能说明问题的内容介绍。在他们看来,先天象数学很神秘,很玄妙,离百姓很远。
这飞来的问号对于我,已经研究了近十年先天易学的人似乎很简单,但细细想来却又不是那回事儿。当我咨询了周围的一些人后,大家提的问题,让我心里有了谱。
目前,大多数的人没听说过什么叫“先天象数学”,即使是学过《易经》、懂得《周易》的学者,对“先天易学”和“先天象数学”也是一知半解。大家说:你首先要讲清楚“什么叫象数学?”为什么要加上“先天”?它和后天易学的区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转,从2017年转到了2018年。恰逢这时有些人要学先天易学,于是在2018年的七月份,我在北京组办了“先天象数学弘思班”,第一次将这些问题讲了出来。
我说:在研究先天象数学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叫“象数学”?更要先弄懂“什么是象?”
我说:象是万物的代名词。万物皆有各自的本像,又有区别他物的群象。怎么理解这两个“象”与“像”呢?
我说:单体为“像”,而群体为“象”。
譬如,我是男人,你是女人,这就是我们各自的本像。再譬如,我们面前的桌子,头上的电灯,外面的树,这也都是各物的本像。但三十个男人,五十个女人,这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就不再用“像”来代表,而用“象”来代表。所以,万物是以类聚,以群分的。
有象(像)就有数。譬如我身高1.75米,体重80公斤,这就是我的本像的数,而三十,则是一群男人的“象”的数。
有数,就有了万物各自的,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吉凶祸福。俗话讲:“万事皆有定数”就是指此。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是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中。这变化其实就是象和数的变化。”人们为了知晓各自和群体在运动变化中的位置和吉凶祸福,就需要对变化的万象万数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因此,研究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学说,就叫“象数学。”
那为什么又叫“先天象数学”呢?
网上有一组数字:“宇宙150亿年;地球46亿年;人类200万年。”这说明人类在万物之中是个后来客。而万物的象与数的发展变化规律在人类诞生之前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人类之前的万物(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从没有记载过这个规律而已。只有在人类“这个万物之灵”面前,为了生存而衍生的、研究世间万象万数发展变化的规律学说才有可能被逐渐认识和形成。因此,象数学相对于人类而言,就是先天的东西,故称之谓“先天象数学”。
相信我们的祖先几百万年间一直在摸索大自然的规律暨从未停止过钻研象数学。因为“象数学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的经验与知识,也可能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
譬如关于天气方面的种种谚语,就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积累。再如大禹治水的方略,就是用血换来的经验。这些积累,七千年前传到了伏羲大帝的手中,经他的消化与焠炼,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先天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这些东西在一千多年前再由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传到了邵雍夫子手中。
凡是研究过邵夫子的都知道:邵夫子在接触李之才之前虽早已饱读诗书,小有学名,但真正让夫子腾飞的却是陈、种、穆、李传至他的道家学说。宋史里有一段话,对邵子经李之才教授后的变化作了记载:
“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学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之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依仿象类,憶则屡中者。遂衍伏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鲜矣。”
这段评语文字水平很高,评价得很到位。但只有过程,没有细节,是外行评价内行的典型。但什么叫“之才之传,远有端绪”?、什么叫“多其所自得者”?什么叫“先天之旨”呢?做为学生,却须细细地揣摩。
首先,李之才向邵雍传了什么?
据记载是传了先天八卦次序图和先天八卦的方位图。那么,这两个图有什么特点呢?伏羲大帝为什么要将它流传后世呢?他要用这两张图向人们昭示什么呢?我的理解是:
第一个图标明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过程。这几句话极为重要,它是宇宙空间万物演化(生成、发育、死亡)的过程,也是万物演化的规律。邵夫子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竭尽全力,呕心沥血,用三十年的积累,撰出了《皇极经世》一书,将宇宙万物的衍化过程展现出来,将自然界的神秘的面孔(即所谓的天机)披露出来。用以点化人们如何敬畏自然,如何顺其自然,如何在自然中获得自由。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则包罗万象,是一个前人从未阐述过的大问题,也是一个从未开垦过的蛮荒之地。因此,说它难啃、难攀、难懂也是正常的 。
第二个图将八卦在自然界定位。孔夫子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孔夫子的话告诉我们:八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八卦,才具备了生人与生物的基础。”(详见拙作《天易之堂》第26页)
“远有端绪”是因为李之才之易学,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周易》,是远在六千年前的“伏羲易”。对此,邵雍的师祖陈抟,曾有清晰的解释,他说:“羲皇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人嘿观其象而已。如其象,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此羲皇不言之教也。易道不行,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盖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行,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此之谓买犊还珠,由汉以来皆然。”
这段话告诉人们:(1)伏羲时代的易学是用象断,而文王以后的易学是以“辞”断,这是以伏羲为代表先天易学与文王为代表的后天易学的根本区别。
先天易学要求学习者先要识象,(谈到识象,其实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事。人之初,成天挂在嘴边的“这是什么?”的提问,这就是识象的过程。)进而识数就够了。从这个角度讲,先天易学的门坎很低,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的科学。但周易就不同了,学周易不仅要识象,还必须懂文字、更必须懂古文。许多百姓,被文字这一关就挡住了;被古文这一关就难住了。这就是周易令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先天易学是万民之学,而周易则是贵族之学。
(2)先天易学自文王以后在世间渐渐被《周易》所替代,仅在道家少数人中流传,至北宋初期才由道家华山派的陈抟祖师复宣于世。所以,如朱熹那样的大儒,尚且不识,谓之“易外别传”,岂不知先天易就是《周易》之前的伏羲易!
其次,叫“多其所自得者”,即邵夫子的学说很多地方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
邵夫子将伏羲八卦方位图(即小圆图)的原理加以扩大,设计了六十四卦圆方图,独具匠心地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作为万物一个大的活动周期,以元、会、运、世、岁、月、日、时将其细细地分割,并与六十四卦相对照,从而将万物中的任何一物(大到国家、民族,山川、河流,小到家庭、个人,甚至于一棵树,一只鸟)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显露无遗,也将万事万物、过去、未来的吉凶祸福展现得清清楚楚。通过以史证经和以经验史,邵雍夫子有史以来第一个验证了大自然既能生育万物,又能从始至终控制万物的能力。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是最神奇的照物镜。古人称其为“易学极峰”。“自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耳”(蔡元定)都是实至名归,准确之至也。
但事情并不仅仅于此。邵夫子的另一个伟大贡献是通过“观物”而发现了观图而成思;由思而成言;由言而归象;由象而凝数,由象数再成图的过程。他说:“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著彰。言著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渔樵问对》)”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即“人们脑海中的想法和创意,都可用语言表达。能用语言表达,就可以把这种创意画出来变成图像。有了图像,就可以把它编成数字。那么反过来,数字又可以还原成图像,图像又会变成语言,语言也会还原本来的创意。”(见翟智高《神算邵雍》)
这段话我相信现在的许多人不仅懂,而且每天都在用。譬如我国的“天宫一号”所拍摄的月球的照片,就是先通过数据传到地面接收站,再转换为图像的。我们每个普通人之间的手机传照片,也是通过由数变图来实现的。但六十亿地球人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让他们受益的数图转换技术,是来源于千年之前一位最智慧的中国人的发现,是邵雍夫子在悟透了“意”“言”“象”“数”相互转变的原理后,在伏羲大帝传下的先天图的基础上画出了六十四卦圆方图,并将它传于后世。
德国的大科学家莱布茨尼在与汉学家友人的通信中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从伏羲八卦图、邵雍的六十四卦圆方图中悟到了二进制的原理,并最终促使他修改自己的论文,发表了《论单纯使用0与1的二进制算术兼论二进制用途以及伏羲所使用的古代中国符号的意义》的论文,为西方人在发明电脑,计算机等领域开启了灵智,也为后来所有的数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爱因斯坦是因创立了相对论而成为大科学家的,那邵夫子在千年前就创立了“意”“言”“象”“数”互转的理论是不是也有资格而成为大科学家呢?如果说莱布茨尼是大科学家,那邵夫子还只是“算命先生”吗?
说实话,即使是“算命先生”,在中国古代也很有身份。因为“算命先生”毕竟也须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才能胜任。真正让“算命先生”掉价的是我们自己近百年来引进西学,对传统文化尤其对易学文化造败的结果。但夫子却绝不是“算命先生”的级别。对这个问题,万事前知的夫子曾经说过:“许大天时犹可测,些儿人事岂难知。”可见,在夫子的心中,勘天测地,演绎宇宙万物的规律,才是他的学问,而区区人事,直如九牛一毛,确实不在话下。如果有谁掌握了一些测人的本事,就认为学到了易的精髓,是不是在“坐井观天”呢?
说到这时,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我明白了为什么夫子的学说那么难懂,而夫子又为什么要费尽心机来研究这些难懂的学说(包括向后人排列浩如烟海的数字)?
因为夫子留给我们的是宇宙和万物(天、地、人和世间万物)生成、存在、发展、毁灭的大学问,是早已失传的伏羲的先天象数学,是易学皇冠上的明珠,要掌握金字塔尖的学问,当然非轻易可得。“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何况夫子在研究这项涵盖整个自然和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时,只能借鉴一张图,“事事凭空创造”(梁启超),岂是易事?
正像夫子自己所言:“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观物外篇)
至于“浩如烟海”的数字,我们现在可以讲这正是伏羲先天象数学的精髓。邵雍夫子的时代,万物万象早已像万花筒一样散落世间,要用象而不用辞,则必须首先用八卦来将万物归类、归象。
夫子说:“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观物外篇)而要找到象,则必须借用数。因为要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这么长的时空里锁定一物,唯一用象本身所具有的数才能定位。就像现代战场上的精确制导炸弹,就是借用数字来完成的。
我们再来看夫子所发明的元、会、运、世、岁、月、日、时,直如剥笋一样,由大数到小数,由繁到简,由群体到个体,逐渐清晰,逐渐明朗。因此,我们要将易学和当今的实践结合起来,就必须懂数。我们要了解和掌握万事万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必须通过数字——这个唯一的途径来实现。
实际上,数与象是不难掌握的。尤其是数,就是1—10的阿拉伯数字,可谓简单至极。其实,先天象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每天的天气预报,就是先天象数学的实际应用。还有二十四节气歌,各种生活谚语等,也都是古人对先天象数学的研究结果。流传千古的《黄帝内经》就是古人对先天象数学的最实际的应用。可以说,人类所掌握的所有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都属于先天象数学领域的成就,将来无论科学如何发展,也仍然是先天象数学的延伸。从这一点上说,周易的六十四卦所展现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它展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它与先天象数学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也。
说到这时,夫子的形象已不树自立。理学家、哲学家、史学家、诗人等称号是前人对夫子的定位,以上文所见,我觉得这些定位还是有点时代的局限性。以邵夫子“内圣外王”之大才(程颢语),宋代的统治者却仅想授其为“秘书省校书郎、颖川团练推官”之职,足见一斑。
我认为:夫子用他的学说与实践除了证明“易经的法则可以在任何领域畅通”外,他还是实实在在的天机的直白者,是大自然所有的规律的解读者,是前无古人的大自然科学家。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超越他的后来者!
这就是我心中的邵雍夫子。这也是我仰望的邵雍夫子!
夫子曾预言他的学说在千年以后有大发展,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并处于研究先天易学的位置,责无旁贷地应该努力去学习、研究和宣传夫子的学说,让广大民众知晓它,应用它,让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造势,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造福,进而为世界人民服务。我相信:夫子的形象还会慢慢地变化,还会慢慢地升华,他千年之前所领悟的先天象数学必将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功德,历史也必将证明:“到了上下皆信奉并应用先天象数学的时代,才能称为人类社会的盛世或‘大有’也”。
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辽宁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方鲲
2022年2月28日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