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耕野,汉族,江苏东台人,笔名农夫。1937年9月出生,1951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自考获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曾任乡村小学教师,公社专职报道员、文书。1980 年起,先后任东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兼信访局长、市政府机关工会主席一市房改办公室与住房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等职。多次被东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和先进个人;被盐城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人事厅表彰为信访先进工作者。1991年,在全省“双先表彰会上,东台市信访局被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10 月,个人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人事部衣不退休后,曾被中国信访学会聘为特约理论研究员,有多篇论文在全国与省信访理论研讨会上获奖。一度应邀为《东台日报》副刊《海春茶座》专栏撰稿,有《海春轩塔钩沉》《解读泰山寺》《临海居民安在哉》等随笔散文被采用。2020 年,随笔散文汇编《六技鼠集》出版。
《六技鼠续集》自序
拙作《六技鼠集》面世后,有文友言,阅此不仅增识,且能知我人。有的还因当年曾见诸报端的某些文章,如浅显通俗阐述改革必要的《闲话肉价》,弘扬正能量的《勇气 。志气 。正气》、赞誉城市新面貌的《雨夜徜祥步行街》,忆史砭世的《想起《哈同花园)》,以及部分研究探讨的篇章未曾收入表示遗憾,希望我再作冯妇(“冯妇”,打虎高手。典见《孟子 。 尽心篇》,意为重操旧业)。溢美之辞,令我愧疏不已。殷殷之情!更予我以激励鞭策。加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历史性成就,国际国内也相继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身处建设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个人情不能已,抒发了一些管窥之见内外因结合,促使我萌生了编辑续集之念。
事非经过不知难。动手之后,方发现部分存储于 U 盘的旧稿竟变为乱码。我无法恢复,只能凭剪报重输。有的甚至连剪报也难寻觅,只好放弃。而那些曾被报刊采用的稿件再经过目,往往察觉到用词遣句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不得不反复推敲琢磨。不敢称精益求精,只力求少一点贻笑大方。俗谚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之说。况我已丢八望九,更觉时不我待。在今年夏秋罕见的持续高温之下,我无例假节假,每天坚持伏案五六个小时,直至九月初才勉强告一段落。
长时间的报道与机关文牍工作,养成了讲求事事有根据句句有来历的习惯。虽退休多年,依然难以改变,语言也常露嚼蜡之弊。聊可自慰者,受此影响,集中涉及的诸多人与事,无论古人今人,历史现实,均经得起考证核实,绝非想象杜撰。
王婆卖瓜。自感此集尚有些许乡土气、烟火气,也尽其所能抒张了正气,从中大致可以感知到时代的脉搏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少数回忆文字,触及个人或社会的伤痛,此并非吐槽或不恭。因我深知.当年身历的某些事情,我这代人倘不留下一点墨迹,下代人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并理解探索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艰难。诗人艾青有言:“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此之谓也。
在此,聊谄歪诗一首明志:
“酸甜苦辣味,偶间荒唐言。非为无病吟,笔底初心见。”
在举国上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之际,作为一个老耄(年龄)而尚年青(党龄)的共产党员,谨以此书向大会献礼!
八六叟吴耕野于新冠阳康后
二0二三年二月八日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