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良美,男,大专文化,资深文化工作者。安徽省芜湖市人。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者学生时代即爱好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参加工作后刻苦学习,笔耕不缀,潜心创作,成果颇丰,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各类展览。200多幅摄影作品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近百幅摄影作品入选省、市、区(县) 各级展览,有的并获奖。进入新世纪后先后数次举办了个人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多篇散文在《中国文化报》、光明网、《安徽日报》、《文艺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报刊上发表。2016年6月出版了个人首部散文集《青弋江的回声》。
岁月如歌 光影怡情
——《与时代同行——杨良美摄影作品集》自序
摄影艺术是各类艺术中的一种。拍摄者以照相机或其他摄影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 (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自然风光、人物肖像、城乡风貌、人文风情、花木动物等,并求得其艺术形象,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生活启迪和图像资料等。摄影艺术简单地说就是光与影的艺术。
鄙人不才,由于工作需要从1985年开始接触摄影至今已30余年了。从最初的使用的“海鸥-120”双反照相机到“海鸥-135”单反照相机,再到现在使用的全自动单反数码相机;从最初用的黑白胶片到彩色胶卷,再到现在的数码影像,见证了摄影器材的变化升级与时代科技的进步。
艺术源于生活。因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基层,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受到了乡风民俗的熏陶,培养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艺术不断追求,摄影艺术便是其中之一。记得刚参加工作拿到手的是一部旧“海鸥-120”相机,用的是黑白胶卷,对于摄影的“快门、光圈、光速、感光度”这些技术名词是陌生的;对于“构图、用光、景深”等专业术语更是一无所知。为了尽快掌握摄影技术,我认真阅读摄影书籍,然后拍摄景物照片,再到暗房配药液、冲胶卷、印照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很快掌握了黑白照片的摄影和冲扩技能。除此之外我虚心向前辈老师和同事请教,不到半年时间,我的黑白摄影作品也入选了全县摄影作品展览。更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彩色摄影在我国兴起,不仅将我们从冲洗黑白照片的暗房中解脱出来,也给我们摄影创作带来了多彩的世界,我拍摄的许多新闻、艺术照片也逐渐在各级影展上获奖、在报刊上发表。记忆最深刻的是1991年夏,本人~幅摄影作品入选《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大展》,7月1日,我应邀荣幸出席了在安徽省博物馆举行的隆重开幕式,不仅见到了当时省有关领导和我省文艺界知名人士,更重要的是在展览上展出的各类题材书画、摄影作品让我大开眼界,这也激发我对文学书画摄影等艺术的创作热情。多年来,无论是外出学习培训采风,还是入村到社区联系工作,我时常带上照相机,拍摄所到之处的祖国美丽风光、城镇新貌和乡村社区风俗民情的精彩瞬间.....,我也收获着摄影创作成果及所带来的快乐。到目前为止,我已有百余幅摄影作品先后入选省市县 (区) 各级展览,二百多幅摄影作品被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本人也先后几次举办了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受到了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广泛好评和赞誉。进入新世纪后,迎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电脑和数码相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已开始使用多功能单反照相机,摄影创作也进入了新时代。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高档相机和多功能高像素手机逐渐普及,摄影爱好者的队伍不断状大;摄影已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如何拍摄自己满意、大众认可的摄影作品,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关心的话题和追求目标。岁月如歌,光影怡情。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为了讴歌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反映日新月异今非昔比的城乡风貌,记录定格人民美好生活瞬间,我将自己多年来摄影创作的一些作品汇印成集。此摄影集中选有我在各级影展赛中入选和获奖作品;也选有我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摄影作品;还有我近年新创作未发表、展览的一些摄影作品约500余幅,我将分为神州风彩、徽风皖韵、美丽芜湖、都市风貌、美好生活、乡风浓郁、记住乡愁、花卉草木等八个篇章。这既是对我多年摄影创作的回顾,也能为宣传家乡出点力,还能方便和广大影友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还能记录保留一些渐逝渐远的乡村风貌和民俗风情图片资料,以此作为一个老文化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向祖国母亲华诞敬献的一份礼物。
由于鄙人摄影创作水平不高,所用摄影器材性能所限,所到地方和参加的活动局限,视野不够开阔,创作的摄影作品无论是立意还是技巧都还欠佳,如若能带给您一点视觉享受和摄影创作启示,这将是我莫大的荣幸。还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编辑此集时间仓促,其中存在缺点在所难免,敬请方家和广大影友批评指正。我会继续努力,奋发进取,与时代同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为记录新时代、繁荣文艺创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良美
2019年仲夏于芜湖市龙窝湖畔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