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龚正荣,1948年生,湖南临湘(今属云溪区)人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至1973年就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任中文系学生干事,1982年转任行政秘书;1984年以后历任学校房管科长、总务处副处长、物资处处长,1994年5月调任湖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2008年退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
范进军
甲辰年季夏六月十四日,大学时代的恩师龚正荣先生将他的诗稿《我这辈子》用微信发给我并希望为他的大作写一篇序言。虽然收信后有点惊讶和惶恐,但孔夫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意思是说当老师有事时,弟子应当不辞辛劳,来完成老师的事情。因此,尽管对老师的希望有点惶恐不安,但作为弟子的我!应该责无旁贷地竭尽全力来完成老师希望我完成的事情。尽管我知道由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不足以完成老师的嘱托,但利用这个机会来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也算完成了自己多年来想报恩的心愿!
恩师的大作共分为“无价亲情”“一路走来”“岁月如歌”“家国情怀”“欢愉时光”“深挚友情”“感恩怀人”“浮生烟火”和“肺腑箴言九个部分。认真拜读后,深深感到有三个最重要的特点打动了我的心弦。
一、抒发了真感情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意思是说诗歌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诗言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了诗歌在抒发感情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抒发真实的感情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最优秀的传统。如最早的民歌集《国风》中《无衣》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感,《关雎》中表达男子思慕采荇姑娘的美好爱情,以及《硕鼠》中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之情,都是因为抒发了真感情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名篇佳作。拜读恩师的大作,举目皆是抒发真情的优秀之作。其中既有抒发对亲人感念的刻骨铭心之作,如《母亲》《孝敬长辈》; 又有表达对朋友深情眷恋的感人之作,如《念友心切》《佳节思同学》;更有反映对祖国故乡无比热爱的深沉之作,如《感恩我的国》《故乡行》。字字入心,句句带情,真情迸发,感人肺腑,读后令人肃然起敬!
二、弘扬了正能量
正能量有很多,但其真谛是“真”“善”“美”。所谓“真”,就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就义诗》中“只要主义真”的“真,即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恩师出身贫寒,家中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生活艰辛,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全家才获得了解放,得以在临湘安家立业。所以恩师从小就感恩共产党,立志紧跟共产党,革命一辈子,并于1969年就较早地加入了共产党。正因为如此,拜读恩师的大作,无处不闪耀着这种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之真,如《福大感恩党》《敬拜毛泽东》。
就是善良。善良是中华民族最所谓“善”,悠久的文化传统。拜读恩师大作,不但描写了自身的亲自行善,如《行善》《行政秘书》;而且大张旗鼓地彰扬善行,如《歌吟沈道义》《赞长塘社区A区业委会》。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彰显,来唤醒社会各界的良知,来更多地实践各种善行所谓“美”,就是美好。但凡一切美好的人物景色、事物、心情等,都在大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描写美好事物的,如《赞湘岳医院》赞扬美好人物的,如《心中的邓厅长》;描摹美好景色的,如《重游牛鼻滩》;刻画美好心态的,如《潇洒过》等,读后无不令人如饮琼浆,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三、再现了这辈子
所谓“这辈子”,就是指每个人已经走过的生活历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总和。恩师之作不仅对人生的经历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如“一路走来”部分中的系列诗篇。而且对与己时间段相关联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艺术的再现如《历史清白》对文革的描写;《防疫放开不放松》对全民共抗新冠疫情的细节刻画;《华容抗洪颂》对2024年湖南洞庭湖抗洪抢险的尽情讴歌等,无一不是对“我这辈子”所经历的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再现。
拜读完全诗,恩师“我这辈子”的形象不禁艺术地再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走路尿湿前人裤爬窗投石鸳鸯房”中儿时的调皮捣蛋,“夜晚忙功课,努力似爬坡”中少年时的刻苦学习,“深夜背书是经常”中青年时的矢志不渝,“校处两级皆震惊”中壮年时的奋力拼搏,以及“看书写诗混余年”和“无拘无束自在眠”中老年时的优闲自在,无一不刻画得维妙维肖,表现得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诗圣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说:“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清末诗人郭曾忻解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才是真诗。”用当代语言来说,就是杜甫说自己年纪老了,写诗完全是随意的,不去刻意求工,更不须对着花鸟而苦吟愁思。恩师也是这样,他的诗都是“漫兴”之作,不刻意求工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佩里说过,诗人们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所谓的“镣,就是指诗歌的格律。恩师也曾写过格律诗铐”如《贺湖南师院中文系七七级同学毕业四十周年相聚》就是一首比较工整的首句不入韵的七言格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稳,全诗既符合平仄,又符合粘对规则,而且注重协韵。尤其是韵脚完全符合古代平水韵的要求(韵脚“才”“回”“催“开”,虽然现代音完全不押韵,但在古代均属于《平水韵》上平十“灰”“韵”)。恩师是一个大气洒脱的人,吟诗饮酒,旅游打哈,交朋结友,豪爽仗义,故不愿以“格律”来禁锢自己的诗情因此,诗篇中多“漫兴”之作。正因为是“漫兴”才更真实;也因为真实,才凸显了诗作的价值这就是最真实的“我这辈子”
是为序!
甲辰季夏于贵州平坝
(注:范进军,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学生,教授湖南工业大学原副校长。)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