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树海,1950年8月生于齐鲁、孔孟之乡古九州之一的充州,1968年参军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学习8年多。1990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毕业,1996年9月曲阜师范大学文秘专业取得学业证书。自幼爱好书画,尤甚酷爱草书艺术。师法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毛泽东等古今书法大家,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并遵照“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风格”,保持书法的韵味,给人以磅礴大气古雅之感。书法作品被多家收藏,深受观者的喜爱和好评。用笔特色富有变化,不故弄玄虚,自然大方给人以美感。
写在前面的话
古人的诗歌、词、曲、像陈年的老酒,醇厚而令人陶醉。许多诗篇词句,常被用作句首经典引用。不少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的还能背诵和吟用。从唐之前的(先秦)《诗经》,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至近代古人诗作,共精选了365首。为了称谓方便,姑且统称作古诗。
草书形式活泼,富有动感和韵律。运用这些优势和特性去书写古诗,进行书法创作,运用草书书写的枯润、粗细,大小,苍劲,飘逸,奔放,伸展,聚散,避让,急徐相互转换较为灵的特点,是草书表达诗作所韫含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最好的拍挡
书家要像导演一样,先研究古诗的时代背景,所反映的人文现象诗作者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再进行书写,每个字当成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表现,生动有趣。
书家要达到所思所想的效果,先要提高眼界,把名家名作印在脑子里,牵记草书书写的规则,并要多学多练。每首古诗要按照所设想的要求,多写几遍,让脑子有印象,肌肉有记忆,写起来像条件反射一样焉能不心手双畅?遇到不会草法的字,要查书法字典,不能含糊书法要讲究,不可将就。
《古诗草韵》把古诗和草书结合起来,通过温习古诗,结识了作为载体的草书作品,使草书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使大家能接触到更多的草书作品,这也算作抛砖引玉吧。
杨树海
零二四年六月于小城兖州
上一书籍:朱藤小院文丛·小说散文卷
下一书籍:枣香诗话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