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朱康元,男,笔名雪中,1951年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在职本科学历。曾当过知青,先后在三明市教育系统和群团机关工作,退休后任三明市关工委副主任。曾主编《三明职业教育三十年》,著有《诗话人生》。2018年5月起,参加三明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现为各级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后 记
从拙著《诗话人生》问世到现在,又有八年过去了。无论简单、平凡或独特的人生,都随着时光而流逝。人生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时、每一天都是自己走过的路,都将在人生的历史上留下印迹,值得回味……
2015年9月,我开始与余元钱老师的诗词交往,经常得到余老师的悉心指导,学习创作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2018年5月起,我参加了三明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此后又加人了紫云山文友群,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诗友们的帮助,获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算是初步迈进了诗词联的大门,同时积以硅步,也积累了一些诗词联习作。经常碰到一些诗友询问:你何时也出一本诗集呀?
诗友们的热情鼓励和善意提醒,萌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感到适时出一本诗词集也是不错的选择。加上丰富多彩的近八年退休生活,是在《诗话人生》基础上创作的较好素材;而且时常有机会动笔、撰写发表的一些文章,也需要整理汇编。这样,就大体形成了创作一本《诗文选集》新书的轮廓。
此后,借鉴了著名文章编撰大家杨庆桢先生编撰新文集的作法,即每次编辑出版新的文集之时,都从过去出版过的文集中,选择若干优秀文章,编入新的文集,既与时俱进,又荟萃精华,不断提升新文集的质量与水平。
为此,在新书中,我以一篇特稿《感悟人生》,承接个人自传体书《诗话人生》,撰写和充实个人包括近八年的学习成长、工作经历、朋友交往、家庭故事,并着重阐述个人不同年龄段和人生经历的感悟,同时将个人退休期间撰写的诗词联作品、文论等,充实到新书中,这样就形成了用回眸历史、感悟人生这条主线连贯两书,辅以不同形式的人生感悟(作者特稿、诗词联选、文论荟萃等),并将编读往来、个人大事梗概等附录于后,集约大成,作为人生践行的新思考、新角度、新形式、新收获,奉献给各位读者!
诚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轨迹。我的人生简单而平凡。我的诗词联、文章的水平不高,但它们毕竟是我人生的一个个真实的反映、组成和补充,就像来自人生大海的一朵朵品莹的浪花,跳跃着,升腾着,奔向远方、又汇入到浩翰大海里....
2023年9月,我开始整理诗词联习作和文稿,11月开始制定创作规划,动笔撰写《感悟人生》。在创作、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众多领导、前辈、老师、朋友们的悉心关怀、指导和帮助!
“诗教践行者,骚坛常青树”是著名诗词家、教育家余元钱老师诗意人生的写照。他在百忙中为我的新书作序,其“雪中之为人处世,乃典型中国风格:亲和、谦逊、勤奋、有担当。时时关怀家国,处处感恩社会”之说,使我汗颜,愧不敢当。余元钱老师已经86岁高龄,除了拨冗精选我的诗词联习作给予精彩点评外,还对我感悟人生文章篇首篇尾的诗词联和长短句都一一作了细心的斧正,再次向读者和我展示了他的“智者风采,贤者风度,长者风范”。
“八闽才子”、三明诗词联界公认具有一流水平的李国梁老师,克服自己诗社和社会工作量大,视力相对弱一些的不便,“隔三差五,砚边灯下捧卷眯眼一览”,牺牲许多休息时间,精心为我的新书作评论。他行文流畅,用词精美,把脉准确,体现了一位诗词联佼佼者的精湛专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精神。
著名三明乡土作家邓友华先生对我创作新书的设想、构思和规划多方予以指导,还专门在《这片土地的灵魂》巨著中以第二百六十五章整章篇幅,精心剪裁,妙笔成序,对我的拙著《诗话人生》和《感悟人生·朱康元诗文选集》的文化背景成书缘由、各自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和详细评论,得出了“前者是长篇回忆录的早期完整版,后者是前者的后期精华版”的独到见解,给拙著以较为贴切之定位,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第二辑《诗词联选》中收录了余元钱、叶庆华、曾醒野、许鹏程、李秀娇、游生忠、谢鸿敏、李国梁、曾齐禄、宋经文、颜新泰等师友先后对拙著许多中肯的点评和指正,在《文论荟萃》《编续往来》中收录了许多读者朋友的反馈意见,这些似涓涓细流,给我鼓励、点评和指导!如涓涓细流给我鼓励和指导!
罗志炜、王春宝先生与作者相识相交多年,他们分别以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和生动笔触,写出了他们各自的印象和体验,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佐证了作者的人生之路。
此外,由于本书是在《诗话人生》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创作尝试,既体现了作者人生之路的延续,体验感悟的升华,也是作者从事职业教育三十年,一辈子都未离开“教育”二字的真实写照。为此,在选集编撰时,除了 130幅左右的彩色、黑白照片以外,特将李家荣、陈广庆、谢聿栋、周升堂诸位先生有关职业教育、同学之情的题词保留,辅以众多书法、绘画、诗词联朋友与作者日常学习探索过程中的相关作品和墨宝,使本书诗韵添彩、翰墨留香。还有责任编辑王帆先生、封面和内文辑名题字陈金清先生,印务统筹张纵伍先生、彩页和排版设计李春英女士、文字校对林金荣先生以及沈稚文先生等,都为本书如期付梓付出辛劳!
对以上各位领导、前辈、老师、朋友的鼎力支持和竭诚帮助,谨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印过程中,限于自己的学识水平以及受时间较紧、工作量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方家、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作者
2024年12月20日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