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卫环,男,汉族,1950年3月出生,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镇人。1966年初中毕业于赫章中学,1978年回乡务农,1973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教于赫章县结构小学、可乐中学、野马川小学和山脚小学,2009年10月退休。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及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赫章县诗联名誉副会长、赫章县作家协会顾问、《黔巅风韵》微刊副主编。曾策划编印赫章晚清时期诗人作品《徐子京诗稿》,现当代作品《师德颂》《师魂》《王国相遗稿》《未忘琐记》《晚晴诗草》《磨砺》《碧水涟漪》《追思与遗韵》等著述。
情深深,语切切
——读陈卫环老师诗词联(序)
陶家亮
卫环老师准备出版诗集,安排我为之作序,我基本没有推辞。但受命以来,总觉有些惶恐,因自己水平有限,而且贪玩好耍,办事不够严谨,对老师的诗词联理解不够,恐有负老师重托。
拿到卫环老师诗稿,长长短短凡一千多首(篇),内容丰富,音韵和谐,用词精当,最为突出的是感情真挚,可谓情深深,语切切,读来大多感人至深。整本诗集,积极乐观,祝愿人好,催人奋进,满满的正能量。
虽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卫环老师“早年道路多崎岖”(孙昌达语),可从他的诗词作品中看不出悲观丧气,更无牢骚满腹甚至怨天尤人的语句,而不难发现他“奋斗从来心不灰”(孙昌达语)的毅力和自信。
读卫环老师的诗词不难看出他为人处世的重情重义。他对父母的孝道、对老师的敬重、对结义兄弟的深情、对同学朋友的友爱、对家族亲人的关心、对不幸亲友的同情悲悯等,在他的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卫环老师“三十年来兴教育”“一介书生百代师”(王国相语)。他出生山脚,且任山脚小学校长二十六年,把山脚小学抓得风生水起,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曾“一路风光上北京”,所以他对山脚小学最是情有独钟。
卫环老师的大量诗词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他的诗篇比例最大的就是各地风光描写,北京、上海、重庆、南京、台湾、苏杭、云南、四川、湖南等他到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有精准的描绘。对贵州各地,特别是对自己的家乡赫章更是倍加热爱,情意绵绵,感受深深,祝福多多。
卫环老师办事认真,待人诚恳,勤俭务实,治学严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自己的吃穿都十分简单,的确是“桃李三千树,蓝衫数十年”(陶仁礼语),但他还经常邀请朋友吃饭,很讲交情。他不仅积极参加文联、诗联、作协的各项活动,还带头高质量完成相关作业,并为赫章文艺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呐喊呼唤。卫环老师尊敬有文化的名人,为抢救赫章文化作出很多贡献,如收藏整理徐子京诗稿,刊发王国相、刘鸿熙、陶家礼诗文遗稿等,但他从未表功。
卫环老师爱党爱国,崇敬领袖,爱慕英雄,关心时事。他的部分诗词歌颂共产党、缅怀领袖和先烈、讴歌每次重要会议或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读来令人振奋!
卫环老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他的有些诗词准确形象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如春节、元宵节、雨水节、清明节、端阳节、乞巧节、中元节、丰收节、重阳节、腊八节、送灶节等等他都有诗为证。他对中国家族文化十分遵从并有具体实践,他在诗词中多处提及。他对传统的丧葬文化也颇有研究,这在他的诗中也有所表达。
卫环老师的诗词,真感情,重文化,有格局,多祝福,愿美好,爱家国,读来令人精神振奋,耳目常新,可算是赫章文学上的瑰宝!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