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义柏,又名赵一麟,赵力衡,号风雪看剑庐主人。1947年11月17日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石龙乡一村三社,地名桐子湾。1966年6月高中毕业,即被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机要处招为部队准机要干部受训,半年后因文化大革命集体转为铁道兵服役。至1973年3月退伍,回乡务农。1975年9月,到石龙农业中学(民办中学)教学。1981年1月绵阳师专(现绵阳师院)毕业到中江县广福中学任教。1985年9月,援教新疆博湖县,至2017年12月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联盟网终身名誉主席。《艺术人物》杂志社终身荣誉社长,多家文化团体研究员、院士、特聘教授、顾问、名誉总裁等。长期致力于古典韵律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兼及其他文艺。发奋耕耘、孜孜以求。数千首(阙、支、篇、副)诗词曲赋联散载于数百种书籍报刊中。回文诗词集《声回韵转悠吟》已出至第三集。获全国诗联大赛奖400多次。论文70多篇次获全国奖和国际奖。新诗、散文获全国奖十多次。格言获全国奖十多次。硬笔书法20多次获全国奖。被中外多家学术机构授予“世界优秀华人文艺家”等多种荣誉称号,转载《世界名人录》等200多种辞书。
自 序
我不无自负地觉得自己颇有几分文艺天赋,如果能受到系统的正规教育,和专业的技能培训,或能得到名师的指点,我必定是一位音乐家、舞蹈家、书法家、绘画师、川剧艺人……可是社会激荡、世事沧桑、人生艰涩、命运舛厄,上天不但不赐予我深造的机会,反而中途掐断了我的学业,百事蹉跎,一切文艺芳梦都化为泡影。经不断拼搏抗争,历史最终将我定格在教师的坐标上,这便为我吟诗作赋,提供了条件。
自上学后,我深爱语文,强于写作,小学至高中阶段,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在班级宣读。我也同样喜欢理科。我最初的理想是考取四川大学数学系,但未能如愿,因文化大革命,剥夺了我高考的权利。后来当兵退伍,也曾在家乡的小学代过数学课。再后来到家乡的民办中学任教时,曾要求任数学课,但学校课程的客观情况,还是将我锁定在语文教师的岗位上。从此便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使我能不断提升文学功力,逐步强化诗词的锻铸技艺。细细回味,我天生便与诗词结有不解之缘。
从1966年入伍到1977年考入高校的一段时间里,我的业余精力拟定的人生奋斗方向几乎全部寄托在音乐上。凭着在部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几年经历而收获的音乐基础知识,和
一次偶然机会买到的一本当时很难买到的《音乐基础》,苦苦探寻,执着求索。死心塌地地期望能在音乐领域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不断有创作歌曲在县级刊物上发表,变成了我逐梦的巨大动力。高考时,我最向往的是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的“语文与音乐”专业,可惜未被录取,至为怅憾。从此我彻底抛弃了音乐成才的天真幼稚之妄念,而将主攻之力完全转入到古典韵律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之中,同时也兼及其他文艺。
几十年来,在紧张繁冗的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探求和写作,写论文、新诗、散文等,但重点是主攻古典韵律文体。诗、词、曲、赋、对联、诗钟、汉俳都写,尤喜写回文体。常规体数量已逾万,数千件作品散见于数百种书籍报刊中,回文体数量已逾六千。
虽是歪吟闲赋,毕竟是心血所凝结,也早就想出版个人专集。但因经济条件制肘,一直难以如愿。直至去年,在回文诗词集《声回韵转悠吟》出版至第三集后,便计划出版常规诗词集《风雪看剑庐吟草》。
正当出版前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时,癌魔骤然狂袭,来势凶猛难抗,出书的事只得作罢。
为苟延残命,便回食薪之地求治,慕名到全国百佳医院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就医。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巴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及相关科室的全体汉、蒙、维.回等各族医护人员团结一心,精选最佳治疗方案,制定最优护理措施,全力施救,精心呵护。他们是:李炜、阿布来提、易利军、马鑫、麦合木提江、杨永滨、白启霞、郑玲、夏提古力、金林芳、孟根花、张璞、蒋情情、李婧、谢国国、赵玉玲、黎燕玲、胡曼曼、巴都木方次克、祖丽胡玛尔、马红艳、米燕、吴娇、邓蓉、鲁爱华、周小华、顾荣、王东萍、张晶晶、武雪茹——恕我未能一一列举他们的尊姓芳名,更未能一一为他们赠诗。他们个个都很优秀,人人都很出色。他们是一个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医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光辉团队,他们是医疗战线一面鲜艳的旗帜。特别是李炜主任,亲手主刀,凭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非凡的医术、科学求实的医风,为我斩除病根,夺回生命,使我万分感激。是巴州人民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使我赢得时间,继续完成拙集的出版工作。
亲朋故旧及诗界友人亦多关切问候。儿女家人各尽其能悉心侍疾理料。各各竭意,感人至深,没齿难忘。或谢或赞,难表万一。
作此小序,意将实情诉诸于吟友及诗界,让大家共同分享我愈疾后的庆幸欣怡,并感受我作品付梓后的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浅陋示人,诚请同仁方家读者郢削指导。
若残命得以苟续,以后将视情况,适当时候依序出版以下续集,请对拙吟感兴趣的旧雨新朋静待。
赵义柏
2015年3月于库尔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