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石启文,号谷风(1931--),男,侗族,贵州黎平人。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共贵州省纪委金融纪检组一处处长,现为贵州省老年书法研究会、贵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被中国名家书画院授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称号,并应北京人民书画院特邀加入“国家一级美术师网”。诗作书作先后入编《中国历代诗词家辞典》、《中华诗人年鉴》、《中国古今律诗选》、《中国楹联家大辞典》、《中华魂》翰墨典藏等多部典籍。
自 序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多么质朴、生动,大众,这是一种“风”的风格吧。对于诗歌创作的风雅问题,我秉尚风追雅的态度。当风则风,能雅则雅,雅乃深层次的境界。至于风、雅、颂之“颂”,则属于对事物的分辨与评论范畴。分析与评论必然牵涉到政治的倾向性。然而不管任何政治模式和时代背景,都有个是非曲直、真假美丑的社会普遍标准。“存在决定意识”,对此,我坚持当歌必歌、当砭则贬,歌是为了鼓舞,砭则是为了改进和从善。
就文学艺术的体裁而言,1958年我按一篇模范人物的报导,改编了一个《杨幺公》的连环画脚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配画出版。但由于生长在侗族地区,深受侗族民歌的影响,比较来说,还是喜欢诗歌一类的东西,1958年我的一首小诗《广播到水田》发表于《人民日报》。此后由于“三年困难”、“十年动乱”和工作变迁等,也就较少关注文学创作的事了。
1993年退休以后,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启示,开始学书法,为“纾缓激情”,偶尔也写点“打油”。2006年应邀参加文昌诗社和加盟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从兹介入诗词行伍,学习和写作诗词。
我学、作诗词既起始于“倡今知古,双轨并行”和提倡新声新韵年代,所学所作诗词当按新声新韵吟之,并对此前偶作,亦一律按新声新韵删改。掌握好新声新韵的前提条件是讲好普通话。普通话因语境不同及讲话时的情绪不一等原因,许多字的发音可平可仄,这对北方人是生就的,对于南方人则较难掌控,还有南方人因“en”、“eng”韵母不分,也影响对韵的精准运用,因之于我的诗作是寸步离不开《新华字典》的,又如前述我是“尚风”的,加之“求正容变”的鼓舞,在律句对仗方面,自知缺失“工稳”工夫。
古人云:“工诗意于言外”,能达此境界固然好,但直白也不一定不好,如“漫卷诗书喜欲狂”也直白,也挺好的。我对于所作多求有思想、时代、知识、趣味和大众诸性。然而愿望和实际是有距离的。至于流畅、易懂、动听当勉力求之。由于水平所限,所作鄙俚浅陋、破格走调难免,切望读者方家赐教。
几年来,在诗友的鼓励、帮助、提携下。学习于斯、搏击于斯,吟咏于斯有了本集成果,权为向关心我的诗友作个汇报,并藉表一生些许心迹,是为序。
附《无题》一首以为结:
平平仄仄律铿锵,才俊多多为彼狂。
泥腿登堂非幻觉,凡胎有志可哼吭。
双胞俗雅随识转,广鉴拙优堪显扬。
百代光阴皆热血,“荒唐”未了不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