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历史
蔡骥鸣
很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也很久没有这样感慨过。尽管我知道这世事的沧桑,尽管我知道这人生的艰辛。但当我读到杨诚荣先生这本自传体的长篇纪实,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历史是由人组成的。历史教科书式的历史是干瘪的,粗犷的,没有血肉的。所以我喜欢读人的历史,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个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历史。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我向来信服这个观点。历史从来都是每一个普通和平凡的人生组合起来的庞大交响。在这其中,人的悲欢离合,人的爱恨情仇,成为了社会历史的活生生标本。
苏北,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土地,甚至直到如今,杨诚荣出生的那块土地也还没有完全走在家家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杨诚荣在那儿成长,在那儿读书,在那儿尝到人生早期的艰辛和无奈。那个年代每个家庭所经历的饥饿、贫穷、困窘,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展示。而那些在艰难岁月里,亲戚朋友乡邻之间真诚无私的互相帮助,又让人感叹现在人心不古。那些善良的老师被无端的批斗,那些吃野菜、野虫的日子,几次翻盖泥草房子的过程,以及那绵长的阴雨天晒不干的烂泥路等,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有痛感的,也是让人催泪的。有了这些磨砺,才有了后来他的坚韧和顽强,才有了他后来厚德载物似的宽厚,有了他不懈进取的奋斗精神。
假设说我们过去曾经用嘲笑的眼光来看待那些工农兵大学生,包括他在曾经就读的学院,也曾有过如此的遭际。但看了杨诚荣的读书历史,你就不由得崇敬。他知道自己底子薄,才那么的刻苦和用功;因为生活不断地变换,才迫使他不停地学习新的东西。他整个一生都在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气象学院那阵子,他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学习很多新的学科,克服了很多常人无法克服的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最终,他超越了人们印象中的工农兵大学生,超越了那些考过去的学生。他令老师刮目相看,也让整个社会都对他尊敬。
从一个农民,到一个大学生,从一个气象学专业的学生,到计算机专业的领头人,从灌云四队到南京,又从南京到连云港,他的一生充满了变数。有无数的想不到,有无数的惊喜,也有无数的奋斗和抗争。每一步,他都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他是一个乐观者,又是一个奋斗者,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又是一个敬业如命的人。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闪光点,每一个闪光点联缀起来,就构成了一串美丽的人生。我们很多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没有看到成功后面的艰辛。退休之际的杨诚荣,成果、职称、荣誉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也达到了很多人艳羡的高度。如果让我用最简短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业精于勤,德厚泽人。
我过去很少对一个人的自传看得那么仔细,但这次,我不但认真看了,还认真地感动过好几次。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经历。过去我们对他,没有觉得多少神奇,但看了他的经历,他的成绩后,我们才真正地由衷感叹,骨子里对他的敬意也就加深了许多。
我希望很多人能读到这本书。不仅使你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更关键的是,你会更爱一个人!
蔡骥鸣 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