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几十年来,通过学习与研究,我著述和出版了7部13卷,共计400多万字的自然经济哲学理论著作,并自成体系。但因其原创性,理论艰深枯燥。故从2007年出版第一部著作起,就陆续收到读者反映:我的著作论理虽好,而且是为民生的,但奇奥晦涩,难以理解。后来,这个反映愈发强烈。一方面,说明读者对经济哲学很热爱;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对我的理论很关切。
近年来,又有很多学术界朋友,特别是不少知名专家学者,殷切期待我将其浓缩成一个通俗读本,以便让社会尽快了解和应用我的理论。于是,我就在2015年初出版的《经济道德论彦下卷,用4万多字的篇幅,对整个学术体系做了一个概述作为因应。然而,仍然不能满足要求。这就意味着,我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只有自明性,缺乏公明性,犯了做学问的大忌。为此,我于去年遂与独立学者姜华先生商量,将其高度浓缩与简约,兼以图文形式,结集成一个2万多字的小册子,以此作为阅读原著的线索,也算是我对读者朋友们亲切关注的答谢。
幸好大家对这个小册子还比较满意。这样,我才感到一丝轻松和安慰。不过,接下来的是,有的读者朋友对我的这个学术体系虽基本认同,但不完全认可。原因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理论体系构建的灵感来自何方,以及构建这个理论体系的客观事实和理论根据是什么,还有那些重大问题,又是怎样发现与证明的等等。说白了,就是不很相信我能搞出这样的理论体系。这样,他们又要求我再写一本反映这些情况的著作。并且,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对此,我很是犯难,似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抱怨。后来,我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不对,因为这些要求,正是读者朋友对我鼓励和鞭策。
经过一番自我反思与检讨后,我终于清楚,不能使别人明白的理论,再好也无用。于是,我就又写了一部《自然经济哲学与逻辑——兼述发现和研究》,对整个理论体系作一个全方
位的概括和说明。并借此对以前留下的一些缺失进行弥补,以此作为我对读者朋友长期关心和厚爱的再次感谢。
然而,由于自己学识水平有限,故仍存在一些困惑,即当我完成整个理论体系后,虽然深知它的核心是什么,围绕这个核心的各个重点是什么,我又是怎样发现、研究、理解并证明其核心与重点问题的。这些虽了然在胸,但要简明扼要地写出来,也就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因为,我觉得都重要,很不好取舍。对此,我曾经请教过许多学者朋友,他们大都说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所以,我现在只能~是听将令,再作一番积极尝试;再就是,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经济哲学理论。不过,当我进入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情境后,好些学术概念的运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没法通俗了。
这就意味着,我的这本书仍可能难偿所愿,然而,我会继续努力,去尽量满足读者朋友的要求。还有一点我也必须说明的是,因为这本书分为理论体系、思维途径、探索求证这样上、中、下三篇。并且,它们都是围绕同样的主题进行论述的。所以,我只能效法佛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的做法,从不同视角,由浅入深地对其翻来覆去地唠叨。这样,读起来也许就有反反复复“炒剩饭”的感觉。不过,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有助理解,加深印象。为此,敬请读者谅解。
钟光荣
2016年3月于岳阳逸闲斋
上一书籍:古文选镜
下一书籍:足迹——一名回乡知青的人生历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