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百智:贵州省织金县人,原织金洞管理处处长、织金洞管理局党委书记;曾在2008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洞穴探测、研究、开发保护——全国洞穴学术
会议论文选集(一)》、2009年继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 0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大典》和《中国风景名胜》杂志发表过论文;并在《乌蒙诗刊》经常发表诗作。专著有《织金洞实录》和《诗画织金洞》。
《流云穿岫》序
盛郁文
百智先生所著的《流云穿岫》一书行将付梓,他要我替他写几句卷头语。可我和他定交较早,时间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前期,执鞭倒屐,常有往来,叨在春风旧雨,石交金诺,何敢言辞,只好从命了。
读过《流云穿岫》一遍,其中旅游篇什居多,稔知百智先生酷爱名山胜水,他行脚匆匆,昨天方始游历古罗马,今天便即巡回巴黎。但世界之大,形胜尤多,更不知先生明日此身又在何处?
其实,考证百智先生的旅游动机,是带有职业性质的,归根结蒂,无不为了工作。因为先生任职于贵州名胜景区“织金洞”,为了促使其主持管理工作中有所发展,最希望的是获得成就,做出贡献,就此忙于攻读和钻研为自己所膺命的这一行业学问,不得不寻觅、探讨,而求石攻错他山,其足迹所到,近则台湾、澳门。远则古罗马、比利时、德、法等国家,每到一处,必诗记一事。譬如游《海南南山》:
碧水长天同一色,彼岸观音堪称绝。
聚财施景巧经营,佛家胜地善延客。
出句“碧水长天”是写景。对句接着勾出水岸上的观音雕象是景中之绝。不难析出,哪怕是石头,只要因地制宜,人工点缀得当,自然菁华乃见。而下联便用聚财、巧经营,并用有益于经济开发的语气收住。
又如题《巴黎圣母院》:
非禅非道非神机,三纪聿修信币疑。
百丈高楼拔地处,青松白壁挺丰姿。
主题所到,即所谓凡是从事有了成绩,绝不能满足现状,搞旅游管理工作亦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硬道理。只要开发再开发,改造再改造,真正做出更大的工作贡献,这样,才算是立足于旅游业而永远不败的佼佼者。这一招也正是后来百智先生对织金洞打开出口的一次因果。
更如《龙潭情》:
戳力协心觅水源,信知力大总回天。
个中归结从何结,利在人民功在官。
着笔有理,立论触人深思,可想先生不仅借诗写景描物别有一开生面的工夫,而抒情亦独特感受。上联“戳力协心”是坚定的因源,“力大回天”是必然的结果定论。结尾“利在人民功在官”一句,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由此可见一斑。
其《浙江林大学习拾掇》诗有云:
三都学子荟杭州,染指朶颐事有由。
为练一身无俗骨,东坡食膳笋珍馐。
檀钟攻木,从师之殷,为了脱俗而拜入宫门,感师教如坐春风之中之心已力透纸背,其修辞拟物,拟人手法全在其中。
继而《清平乐》倚声又云:
寒侵雨歇,白雪堆枝叶。茅屋小炉甘蠖屈,最重冰霜持节。 春回大地泥融,通梅到柳和风。纵惹花香人醉,可不剪绿裁红。
先生食不沾人羹汤,事不仰人鼻息,忠于现实,利欲不沾。其磨珑淬砺,种德沃心又一至于此。
《毛诗序》有云: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读百智先生之诗,则趣生、情实、重在记事,不涉理路而充满入世精神。可以说,是寄情于自然山水,和履行自己职责贯成一线,积极的社会投入的创作心理基座。
至于先生所以拟定其书名为《流云穿岫》的由来,无可讳言,必然是采摘晋时陶渊明《归去来辞》一文中“云无心以出岫”一语化取而成。诚然,挂冠一身轻, “出岫”就是致仕后不再为官,其旨趣是寄意田园的隔世表现。也就是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了。然而先生却一反其义: “但得心长此,还与云穿岫。”由于时代不同,难免古今人的对立身目标取舍也就不同,先生其奉献余热的情愿可嘉。大凡履冰刻鹄,义精仁熟的人,不无济世心肠。基此,我希冀今后百智先生除掉继续旅游,或者辅佐热心的风景旅游事业工作而外,将来对社会会有更多的投入。行沾草的时雨,做护花的春泥。结民阜物,垮修永在,是以为序。
二O一五年七月一日
(盛郁文:贵州省毕节市《乌蒙诗词》主编)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