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夏传善,1938虎年出生,江苏灌云人。1952年高小毕业任乡村小学教师一年,又考校去求学七年,1960年毕业于南京动力专科学校电气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化工部锦屏矿业学校任教师,1963年下放到锦屏磷矿,又调去三门峡支援三线建设七年。曾任电工、业校、职高、技工学校教师和电气工程师等职。因喜爱总结,创新改造,曾在全国多家科技杂志、书刊发表文章。退休后开始整理自己的人生篇和收集父辈的传记、画集并学写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
金子,总会发光
——《风雨人生》序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霍春安
这是夏传善先生写的一本传记体文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朴实无华。像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记述了家族、前辈的历史,书写了他本人的经历,展示出他在文学领域的才华与科技工作中的贡献。文笔平实,清新隽永,像一个老者回忆往事,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沧桑巨变和岁月的波澜壮阔……
《风雨人生》,把我的心境带入辽远的过去,带入到那些惊心动魄的年代。那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探索、追求、快乐、迷茫和疼痛。我边读边想.我们的经历何其相似乃尔!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心有着太多的共鸣……
夏传善先生向我们展示出广阔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战斗历程与命运。以前辈夏伯雨先生、夏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辛勤工作,积极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与英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英雄事迹,令人荡气回肠。
一些老艺术家向我们走来,令人尊敬与亲切,华君武、沈从文、彦涵、罗工柳、董希文、吴冠中,这些闪光的名字,几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是夏传善先生父亲夏明先生的同学或挚友。大名鼎鼎的沈从文先生在著作中有三篇谈到夏明(夏蒙)的为人和事迹。中国“美术研究”杂志也曾谈到夏明早期绘画艺术在西南边疆地区的影响,他的《要活命就得和敌人拼》宣传画是那时期著名杰作(贵阳展览馆介绍)。木刻《永远不要忘记了》今日仍刊登在《长沙文化城》的封面《往事回顾》上面(1995年湖南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夏明先生被埋没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可敬的,可爱的。但历史曾经不公正过,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他们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忍辱负重,遭受精神与肉体的折磨。然而,历史又是公正的,阴霾不会永远,新时期的到来,他们理所当然的得到社会的肯定与全民族尊重。
现在的年青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知之甚少,有人甚至还带着有色眼镜,把祖国的精英们看得模糊或变形。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同样,一个不了解历史、不了解为民族做出奉献的英雄,也是人生的一种缺失、一种悲哀。
值得欣慰的是,就某种意义上说,《风雨人生》填补了正史的不足与细节,是不可多得的家史、文学与历史著作,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与参考价值。
我和夏传善先生相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我在化工部锦屏矿业学校任教。1960年8月,他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这所学校任教。他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十分关心,赢得领导与师生们点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是同一个战壕的老同事、老战友、老朋友,共同度过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改革开放之后,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天空一片清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为国家工作,并做出自己出色的奉献。退休后,不甘寂寞,发挥余热,访亲问友,收集资料,苦战夜战,笔耕不辍。经多年辛劳,终于完成《风雨人生》巨著,为当代、也为后代,留下一份光辉的精神财富。
金子,总会发光。
上一书籍:风雨兼程——从知青到教授日记
下一书籍:燕赵诗风论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