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宋应科,1949年10月生,河南省洛宁县人,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69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底张乡高村小学、高村联中、底张乡中任教。1991年任高村联中校长, 1993年调入洛宁县第三高级中学,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先后在《中国当代老区教改优秀论文总汇》、《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河南卷)》和《洛阳当代诗词百家》上发表作品,现为河南诗词学会、洛阳诗词研究会、洛阳老年诗词学会会员。
人生在世,总有个期盼,有个追求。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选定目标,心怀梦想,一步一个脚印永不休止地走下去,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此书,献给读者朋友和热爱生活的人们!
作 者
序 言
谭杰
天下芸芸众生各具性情,或高调多语,或低调寡言,或八面呼风,或四方避音,声势不同,形色各异也。
同窗之中,宋应科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学弟。非其学之不博、思之偏失也,向无挺胸与强者衡,当堂与傲者论,一副和悦谦恭、低声慢语、不温不火之风范,让人击赏!
应科知感恩孝顺,讲同学朋友,重师生情义,懂事业责任一一人品无暇也;怀抱志向,勤于研修,赤心奉业,善于职守一一事业昌顺也。孰料其悄涉吟事,集韵成册,当看到他送来的诗稿时,着实生出几分意外。因为此前没有其关于诗文的任何讯息,于是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老同学。
家居山区,代务农耕,言行朴淳,门守古风。是乃童年无权傍,弱冠未脱穷者也。单枪匹马,靠一己之聪慧勤勉考入县立第一高中。其后历经“文革”,录为“民师”:再后,考入洛阳教育学院,司职桑梓黉苑,培养出了一代代乡井学子,功莫大焉。若论及人生,则无涉宦途,无累金银,无杀疆场,无出国门,可谓平淡无奇,而骨子里那股不甘平庸的“拗劲儿”却始终未曾泯灭。即使在退休之后,依然朝吟暮唱,春赋秋歌,赋得串串诗韵,留得朗朗吟声,实在难能可贵!
诗者,思也。亘古迄今,诗人们无不深情地呼唤,倾尽全力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首诗,都是诗人之所思,所想,所牵,所系,都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念。宋应科依然,他有不吐不快之冲动,有心头放不下之情结。岁月倥偬,转眼白头。一生需要说的话太多,需要感恩的人太多,需要留下记忆的事太多,于是,他选择了诗歌。
通览《岁月留韵》,不难窥察到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诸多美好、感叹和向往。他一生热爱故土,恪守孝道,珍重情义,崇尚和谐……这些眷恋和美德在诗中一一得到了展现。他写的《回乡》、《老黄牛》、《喜相逢》、《师生聚会洛阳城》、《中秋节怀亲》、 《悼念祖母》、《风范永存》等,都饱含深情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读之让入动容。
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夫叔孙豹曾言: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之“三不朽”。对此,我不持异议。“立言”之要义在于:一个人之著述对于社会积极的启迪和引领,不受时间制约,没有阶层异限,没有国界阻隔。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面授弟子以人生智慧,即使在鹤驾西游之后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文字传递思想于后人,自然不失为功德。
常言“文无第一”。一位作家留下的文字尽管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但得能存世留声,于心灵总算多了一分慰藉。天下作家如是,老同学亦应如是。
是为序。
乙未季秋于洛阳
【本文作者简介】谭杰:洛阳大学原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有诗、赋、文等多部著作出版。
上一书籍:光州诗词十年选
下一书籍:新声韵诗词联基本常识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