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光州唱大风
一一《光州诗词十年选》序
潢水流兮雅韵扬,夕阳红兮笑鬓霜。
光州诗词承唐宋,十载墨卷慨而慷。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讯。
潢川县老年诗词研究会,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已走过十个春秋。《光州诗词》亦创刊十周年,先后出版诗词12期,有10000多人次发表诗作。他们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围绕潢川发展大局,歌颂祖国,吟唱人生,赞美家乡。十载荏苒,俊采星驰,硕果累累,翰墨飘香,博得社会一致认可和好评。借此十年庆典之际,对他们辛苦耕耘所取得的佳绩,表示热烈祝贺。
十年来,《光州诗词》编创团队,坚持“双百”方针、“两为”方向及“三贴近”的创作原则,扎根老区沃土,贴近群众生活,坚持学习、采风、点评、研讨相结合。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在潢川诗歌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他们是一支热爱故土、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营造和谐的有生力量,为全县文化建设贡献着光和热,传递着真善美。
在《光州诗词十年选》付梓之际,我认真翻阅了里面的每篇诗词,掩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刻录了潢川县老年诗词研究会十年的足印、十年的耕耘。书中收录了47人的诗词,共1000多首(诗700多首,词300多首),95%是律诗。作品弘扬了核心价值观,奏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可谓词韵尽光州之美,诗意扬新风正气,格律登清新胜境。基本反映了和代表了潢川县诗词创作水平。有些诗词堪称佳作,先后有十几人的作品被《中华诗词》等国家级刊物刊发,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诗词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书中的作者虽然绝大部分我不认识,但作为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透过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物换星移、激情岁月的眷恋,对沧桑巨变、发展进步的感慨;更深深感受到他们冰心一片的真情,爱党爱国的深情,老夫聊发的激情,老骥伏枥的豪情。他们人老心未老,坚信夕阳无限好: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潢川;他们把昔日的激情浓缩,融入笔端,编织着美丽的彩霞;他们用自己的心智和信仰,把人生的夕阳书写得如此靓丽;他们讲述潢川故事,书写潢川特色,讴歌潢川发展,为唱响潢川,展现潢川,发挥了余热。我钦佩他们的思想,赞颂他们的品德,更感动他们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他们多半都已耄耋之年,有的已90岁高龄,仍孜孜不倦觅新句,上下求索谱华辛。他们这种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地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长河中,她就如璀璨夺目的明珠传承着中华儿女的血脉精髓。诗词的创作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和素养的高低。希望广大诗词爱好者,认真贯彻和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辜负时代的召唤、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不辜负如画的夕阳,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为奏响时代主旋律,歌唱祖国和家乡,不断传播正能量;为打造文化大县强县,建设“五个潢川”,做出更大贡献。
盼全县诗词爱好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佳音频传,让潢川诗词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祝各位老年诗友妙笔著华章,美文传青史,永远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愿《光州诗词》越办越好!
中共潢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孔辉
201 6年9月1 0日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