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彭劲松:1942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曾用名:萧清福,笔名:原野。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留校工作。1971年调入江西省文办文化组。之后随机构变动,转入江西省文化局、江西省文化厅工作至退休。曾任江西省文化厅外事处副处调研员,江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文学译著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1993年、1997年分别赴泰国曼谷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第七届和第八届亚太地区艺术教育国际会议。1999年赴新西兰奥克兰参加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国际会议。2004年赴美国堪萨斯城参加美国中西部艺术国际会议。曾任《江西文物》、 《南方文物》外文编辑。二翻译文学作品、艺术教育、科技、外宣材料等约150余万字。其中有10余篇论文分别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新加坡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报刊上发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参加《江西省科学技术志》、 《江西省文化艺术志》等编纂工作。201 2年1 2月起参加了为期5年的《江西省志,文化艺术志(1991-2010)》及《江西省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志(1991-2010)》的编纂工作,并任常务副主编。现为江西省翻译协会会员,江西省老文艺家协会理事,《江西文艺史料》编辑部副主编。已正式出版个人专著《劲松文选》、 《劲草苍松》、《原野踪迹》和《井冈清泉》。
后 记
我的第三本文集《原野踪迹》自201 3年5月出版发行以来,陆续收到了来自国家级,省、市、县级图书馆及一些著名高校图书馆寄来的收藏证书80份。这些收藏证书分别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吉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湖南省、浙江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广东省、云南省等国家级、省级图书馆共17份;浙江省杭州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太原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广西南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省会城市图书馆共1 2份;江西省萍乡市、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新建县、江西省寻鸟县、江西省安福县、江西省瑞金市、江西省丰城市、江西省鄱阳县、湖南省衡阳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开封市、江苏省镇江市、广西柳州市、广西桂林市、广东省汕头市、福建省泉州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韶关市、吉林省吉林市、湖南省湘潭市、江苏省扬州市、四川省自贡市、山西省长治市、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广西北海市、浙江省湖州市、河北省唐山市、湖北省孝感市、河南省洛阳市、安徽省芜湖市、四川省攀枝花市、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嘉兴市、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深圳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湖北省黄石市、辽宁省大连市等市、县级图书馆共42份: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延边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等著名大学图书馆共9份。对此,我深感欣慰,正因如此,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尽管这几年我受聘于江西省文化厅编纂《江西省志,文化艺术志(1991-2010)》和《江西省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志(1991-2010)》,也承担了江西省老文艺家协会主编的《江西文艺史料》副主编的工作,公务缠身,但是,我仍然勤奋笔耕,几年来又积累20余万字的稿子,结集成《井冈清泉》。
《井冈清泉》仍保留原有的栏目,即《文化交流》《人物春秋》《散文札记》 《域外采风》和《日记摘抄》等。
在《井冈清泉》即将付梓之时,我要感谢江西省宜春市著名农民书画家易邦钺先生为本书题录著名咏竹诗及其本人的题词。我要感谢本书主编兼英文编辑彭艾凡,副主编袁茂华、彭欣,校对杨萍、谢世珍,他们为本书的编辑、校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我也要感谢江西亚力文化传播公司的经理朱惟冰先生,他为本书的装帧、排版、印制作了精心安排。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彭劲松
于南昌寒舍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