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深处
——郑楠书法观后
张旭光
前人联句曰:“心源深处有波清”。我以为,心源即是心灵。心灵是一个情感场,通过人的各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字如其人”正是中国哲学最贯通的照彻,“人”即心灵。我观郑楠书法以及与其交往,窥其心源成为一个兴趣点:
郑楠,一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年届不惑,复又临池。营商之余,研习草书三四年,首次投稿,便高中全国第十一届书法大展,博得业界好评。在学术上,我自信是一个忠诚者、挑剔者,然观郑楠草书,以《日记草书》为例,有古法、有墨法、有节奏、有开合、有气象、有性情,磅礴奔涌,大匠不凿…其他作品,亦多有动人之处。而且能写出不同面貌。
草书是纯粹艺术的。在中国书法诸体中,唯草书家张旭享有草圣之誉!此皆缘其太难,难在法度最严,而挥洒又最自由,也最容易走入魔道。郑楠何以降魔呢?我发现他心源深处有一颗艺术的种子。可贵的是郑楠能站在形而上的台阶上,以艺术的眼光来观照她、亲近她、打扮她,又是以审美的乳汁来浇灌她、养育她的。于是,这颗艺术的种子便非同寻常地成长、壮大,花繁叶茂、果实累累了。
艺术的种子哪里来的呢?当然不是上帝!是他那心源更深处的诗性思维。我以为诗性思维是一切艺术的源头性动力。郑楠写诗,写新诗,更多写格律诗,还填词。这诗、这词的源头是情,非情深似海而不能诗思泉涌。我们看一首他的思乡之情《月下独酌》:“路远山高夜更长,离人独自伴壶觞。中天弦月莫行远,借我作舟归故乡。”当代人写格律诗能感动人的已不多了,但它的确感动了我。我想,只有对自然、社会,对生活、生命,对人生、人类怀有儿童般的纯洁真诚的爱,与之对话、交流、感动,才有诗,才能搞艺术,才能写好草书,写好大草,写好人生。
黑格尔曾说,诗只对心灵负责。
我们今天说,草书只对心灵负责。
是为序。
2018年3月于北京北兰亭
张旭光——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荣宝斋艺术总监,北兰亭创始人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