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根荣:1945年生,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连云港市人。1968年3月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1986年2月转业至连云港变压器厂工作,退休前任该厂党委书记。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政治工作者,获省五一立功奖章。现为江苏省诗词协会、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灌云诗社会员,发表诗词400余首,著有《生活之歌》等。
自 序
生命有诗,生活如歌。
退休岁月,心灵还在穿梭。精神家园里,仍守护着一片沃壤乐土,底色未退,耕耘不休,时不时绽开几朵小花,呈现几处风景,发出一颗灵魂蕴蓄的思想和信仰的声音。诗,便应境而生,流淌而来。这本续集,收录了二00七年六月以来所创作的1200余首诗词曲,涉及到退休生活的各个侧面,记录了生命运行的真实轨迹,反映出社会的现实情境,领悟着晚年的人生真谛。用理想信念铸成的诗魂,唤醒、凝聚、圆融与升华诗道精神,歌唱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抒发情志意,提振精气神。
诗,作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和美的艺术,已更多地融入我的退休生活,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每遇触动内心的人事景,每逢闲暇静思时,总爱诌几行小诗,以咏情志。笔调虽拙,可自我欣赏起来,亦觉得是一种别样的享受,那种心爽神怡之感油然而生,那种超尘脱俗之觉惟妙惟肖。人,好像年轻许多;身,好像轻盈起来。诵诗、赏诗、写诗、改诗,都是精神上的洗礼。每到全神贯注处,心无杂念时,胜于琼浆畅饮,闻香化凤,得味成龙;犹如幻梦飞天,鲲鹏展翅,风流苍穹。
诗,正在与老人结缘。全国几乎每个市、县和不少乡镇乃至相当多的单位,都有诗协、诗社、诗刊之类的交流平台,活跃在平台上的绝大部分是退休老人,而遍布各地的老年大学皆伴有诗词班。这不仅推动着诗词的改革发展,而且让银发族的生活诗意盎然,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充满无尽的愉悦和美好。人皆说,最美不过夕阳红。美在何处?美在火烧云,余热生辉映,彩霞漫乾坤;美在光未尽,桑榆树梢黄昏笑,“满目青山夕照明”;美在景无限,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美在境升华,不畏夜来遮望眼,落霞点亮满天星。所有这些美,唯有诗最能形象地表达,唯有诗最能让老年生活迸发出丰富多彩的感情浪花,把作者的理想、追求、个性、气质、风格、经历、遭遇全面“亮相”,把作者的心灵公开展示,使社会生活经过诗的处理进入诗的王国而闪耀出思想的光芒。人老了,需要较好的物质生活,但更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随缘随意,静动自如,更有条件培育生活的知、情、趣、乐,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择其一二,领略风骚,开阔视野,拓展空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活出灵动,活出潇洒,活出诗意,活出高雅,享夕阳大美、天地大美、人间大美.世界大美。创作诗词,有一种特殊的体验,感觉诗能产生神奇的力量,感觉“诗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佳而且至高的瞬间幸福的记录。”(雪莱语)
诗作过程,也是对诗心、诗境、诗律学习和创新过程。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心是“无邪”的心灵,是“赤子之心”,是诗化的真心、善心、爱心。老年诗心,亦要有时代色彩,要用一颗审美的心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人世间的美好,以诗歌唱之。老人作诗,不能只囿于眼前的鸡零狗碎,而必须站立高处,前瞻远方。透过诗,让读者体悟到精神信仰、家国情怀、真挚友谊、高尚情操、温馨生活……千万不能被负面情绪堵塞诗心,而让灵动、善感、高远、静雅、热忱、豪迈、洁净、芬芳的情愫被关在诗心大门之外。诗境,就是诗的意境,是诗人借助形象思维,把生活反映在作品中而产生的一种意蕴和境界。毛主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毛主席以形象思维论赋比兴,为诗歌意境的创造设定了路标和途径。形象思维用得好,诗就亮出优美的艺术空间,诗就有了诗味,诗就获得生命力。本人在这本诗集中,认真探索诗境的创设和营造,根据题材不同,构建壮阔、雄浑、明丽、淡雅、深远、奇险、悲愤、荒寒等各异的意境,努力把诗写得好些。诗律,即诗的格律。其基本要素就是平仄、押韵、对仗。于近体诗讲,早有定式。这本续集仅就声韵改革做了进一步探索。续集对声韵的运用,坚持以普通话为基础,以中华诗词学会《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为参照,以“只分平仄不辨入声”为平仄区分的原则,采用“四声二元化”分类法。目前,诗词界对旧体诗创作在声韵上施行“双轨制”。我认为,随着普通话在全国的深入普及,随着年轻一代掌握的都是现代汉语语音,倡导新声韵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续集付印,幸得诸方关照。承蒙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质检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
诗,作为特别爱好,老夫情有独钟。但功底浅薄,写得欠佳,诗集中的问题一定不少,恳望读者、吟友、方家不吝赐教。
我的青春年华是在军营度过的,岁月吞吐,襟怀激荡。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谨以此诗集的出版,庆祝这一光辉节日!
杨根荣
二0一七年七月于镇江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