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绪文,1 943年6月生于江苏省灌云县四队镇。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小学代课教师、公社文化站长、党委秘书、乡长、镇党委书记、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主任。曾在各类报刊发表几十篇文史类学术文章。著有《海州风俗史话》、《烽火春秋一灌云县革命斗争史话》。
作者简介
封宽裕,江苏省灌云县同兴镇人.1965年11月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科伦多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灌云县工商联副主席、灌云县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灌云县发展家乡经济促进会会长、灌云县经济开区非公企业商会会长、市、县人大代表;2013年被授予苏北创业领军人称号;2014年被连云港市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2015年被市政府授予2012-2014年度劳动模范称号。
前 言
古朐海(今连云港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块沃土上曾闪耀过璀璨夺目的光芒。这里曾是喁夷部落的发祥地,古少昊之墟;孔夫子曾三临朐山观沧海,秦始皇在此立石秦东门;这里曾是齐鲁会盟之所,马陵之战的古战场;吴、齐在此海战,楚汉在此相争;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佛教最早在此从海上传入中国;这里是钟离昧、徐福、卞赓、刘清韵、沈云沛的故里,也是三朝皇后(蜀糜夫人、西晋王皇后、明刘皇后)的诞生地,这里是李白、张耒、苏轼、陶澍、林则徐的旧游处,也是李行言、沈括、袁枚、卫哲治等能臣的任所;这里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更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这里是孙中山规划中的东方大港,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刘少奇曾在此指导山东抗日斗争,胡耀邦、李鹏、费孝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来此视察、指导工作。
看今朝,巍巍云台披锦绣,汩汩盐河泛金光,朐海大地繁花似锦,500万港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奔小康。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我深深爱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我是港城人民的儿子,我为自已是连云港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萌生写一本介绍连云港的小册子的念头由来已久,苦于手中没有可靠史料而未敢动笔。1996年8月,灌云县委调我担任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兼县志办公室主任,利用到市里开会机会,我自掏腰包从市志办购得《隆庆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连云港地方史稿》、《海州乡谭》、《海州民俗志》等有关古朐海一带的史料,我对这些史料进行反复研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卡片,从中受益匪浅。后来我又搜集到《朐阳纪略》及多期台湾海州同乡会编写的《海州文献》,结合我手中已有的《二十五史》、《中国皇帝大全》、《不可不知的历史知识大全集》、《山海经》、《古文观止》、《明史演义》、《灌云县志》、《沭阳县志》、《东海县志》、《赣榆县志》、《灌云文史资料》等史料。从1997年春开始先后在《灌云日报》的“地方风物”、“天南地北灌云人”、“灌云革命斗争史话”栏目上连续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既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又受到了市、省有关领导的表扬。《江苏清官》一书上发表我写的《卞赓》、《江问渔》两篇文章,连云港《市情》杂志也发表了我撰的《浅谈红蝇赶散》及《清末武状元卞赓轶事》的连载。近十年来,我又搜集了《连云港史志》、《连云港史谭》、《江苏地方志》、《连云港历史文化》等有关刊物及李慧等编著的《云台山资源大观》、戴淦先生著的《海州民俗故事》、姚祥麟先生著的《板浦春秋》、孟凡思先生编著的《古伊揽胜》、《乡土纪闻》、黄正明先生著的《古岩画探秘》,耿兆苏先生著的《沭阳文史随笔》、郝海洋先生著的《徐福与海洋文明》及《古今连云港》、《江苏著名烈士》、《中国历史人物》等书作为参考资料,在写作中还参考了彭云、李洪甫、刘允石、许燕鎏、韩世泳、蔡立志、韩翠林、刘兆元、崔月明、毛太銮、吴成芳、李慧、陈龙山、彭增玉等市内方家有关著述的文章,吸取他们文章中的精华和合理内核,作为本书的立论基础。因为我手中没有这些老师的电话号码可联系,只好在此表示谢意。
本书在编写中坚持实事求是,引征有据,还历史的真面目,不搞“善意造假”,给读者一个可信的史实。
书中为了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史料、名人有关诗词、地方传说、民间故事,坚持宣传正能量,坚持高品味,摒弃低级趣味,使读者在阅读中接受教育、更加热爱家乡,永记乡愁,为家乡的经济腾飞作贡献!
孙绪文 封宽裕
2016年7月1日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