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万丈 妙笔生花
——梁剑章诗词选第10卷《满江红集》序
姚崇实
刘勰《文心雕龙》曰:“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姚鼐《复鲁絜非书》曰:“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这都是说:文如其人。梁剑章先生的作品也是如此。
很多年前,就听说梁剑章先生的大名,初次见面,就被他的谈笑风生、豪爽实在所感染。交往多年,对他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梁剑章先生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从商、从政、从文,历任商业办公室秘书、团支部书记、公社团委副书记、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报刊社总编辑等职,现任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建材流通行业资深专家学者。他豪爽、实在、热情、通达、宽厚、平易,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他乐于助人,帮助、鼓励、提携诗友文友,使很多人走进文学殿堂,使很多人成长进步,使很多人取得一定成绩。他多年以来为河北省的散文事业和诗词事业操心劳碌,奔走呼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辛勤创作与研究,不但精于诗词联赋,是知名的诗词家,而且很早就是知名的散文家,多年以来已陆续出版个人散文集、诗词集、报告文学、行业论文19部,共计460万字,文采飞扬,成就斐然。
今年二月,梁剑章先生交给我一部书稿,并命我作序,使我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赞叹!因为他近几年已陆续出版了十部诗词集!除了《梁剑章诗词选》一卷本之外,还出版了多卷本的《梁剑章诗词选》,其中包括《沁园春集》《踏莎行集》《金缕曲集》《临江仙集》《浣溪沙集》《满庭芳集》《燕春台集》《水调歌集》《柳含烟集》。距离上一部诗集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又拿出了多卷本《梁剑章诗词选》第十卷——《满江红集》的书稿!
这部《满江红集》收入梁剑章先生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创作的诗词作品320多首,此外还有几副楹联和几篇赋。这部诗集与《梁剑章诗词选》中的前九部诗集一样,都表现着他的精神个性和创作个性。
他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歌颂祖国的山川风物,歌颂祖国的历史文化,歌颂祖国的建设成就,歌颂古今的英雄人物,歌颂人民的美好生活,描写了城市、农村,描写了南方、北方,描写了亲情、友谊,描写了各种文事活动和交际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特点、变化与进步,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跳动和前进足音。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作用。如《沁园春·内丘小辛旺村赞》:“路远街宽,锦簇花繁,绿柳摇旌。看新楼小院,竟相媲美;青葱老叟,畅乐欢声。经济腾飞,文明灿烂,产业兴隆红日升。方田里,聚甜桃脆果,滋润晶莹。齐心改变村容。抓党建、红旗指路明。数危房陋舎,随尘远去;白墙红瓦,辉映今生。温室培苗,开园广种,美丽乡村喜气呈。张双臂,接八方来客,霞蔚云蒸。”这里歌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描写了新农村的崭新面貌,表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成为诗史性的作品,有很强的认识作用。
情调高亢,色彩明朗,思想感情积极向上,艺术画面光辉绚丽,振奋人心,鼓舞人心,有感染力,有教育作用。这是梁剑章先生诗词的一个突出特点。《鸡鸣新春》:“延承昨昼星辰月,激发今天精气神。饱蘸狼毫先试笔,窗前跃跃走麒麟。”《隆尧行》:“文坛认定八千路,足底常承九万尘。逐月挥毫虽不寐,迎风问柳也添茵。”《洛阳名优建材城行》:“曾经击浪八千里,笃定乘风一万年。往昔征途堪久忆,今朝足步愈争先。”《喝火令·迎春》:“赖有真情,赖有志方通,赖有轻舟接力,踏浪走长行。”《红岩岭》:“心存毅力能攀顶,足越危峰可唤龙。何惧初寒依旧在,桃花踏破一重重。”《小夏吟》:“不悔时光老,青颜一望收。长江推后浪,玉酒举新酬。”《<柳含烟集>出版答谢明山才子诗友》:“剑锋挺举叹曾经,舞就长途未敢停。……大道通天凭快步,好将五彩染年轻。”《春梅赞》:“雨打心田浑不怕,云围玉骨出真知。光阴有限情无限,数望嫣红梦里痴。”《暑日与装饰业老友小聚》:“幻彩高庭观日落,温馨货栈助花催。而今把盏苍颜下,瞩望雄心犹可追。”《合符坛》:“三祖合符成大统,九龙绕柱舞长天。今番我辈登临拜,放远吟声追梦坚。”《答武邑中维兄赠句》:“阔海扬帆追巨浪,长途放步盼麒麟。今朝得遇诗君赞,更向青山再问津。”《过儒里村》:“写就春风花万朵,迎来秋韵菊千香。朱门玉匾悠然在,燕雀声声唤紫阳。”可以看出,无论是观光览胜,还是咏古唱今;无论是抒情言志,还是写景记事;无论是应酬唱和,还是独坐沉思;无论在何时何地、对何事何人,梁剑章先生的思想感情总是达观、乐观、向上、向前的,这使他描绘的艺术画面是明朗绚丽的,使他创造的艺术氛围是轻松愉快的,使人振奋,使人鼓舞,既有感染力,又有教育作用。如春风拂面、鲜花夺目,如舞曲娱人、大鼓动心。
《尚书》曰:“诗言志。”《庄子》曰:“诗以道志。”《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所谓志,即人的思想和感情。秦汉的文论侧重于思想,六朝以后的诗论更侧重于感情。陆机《文赋》曰:“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与元九书》曰:“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杨维桢《剡韶诗序》曰:“诗本情性,有性此有情,有情此有诗也。”纪昀《冰瓯草序》曰:“诗本性情者也。”这些论述都表明,诗是情感的表现。梁剑章先生的作品就是如此。他的诗词感情真挚、充沛、强烈、丰富,每首诗词都是真情实感蓄积于胸、自然流泻的作品,每首诗词都拨动着感情的琴弦,奔涌着感情的波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感情真挚、充沛、强烈、丰富,加上观察深细,思维敏锐,他的所见所闻、所至所历皆能引起诗情,而且诗思迅捷,转瞬成章,随时随地吟咏出美丽的诗篇,摇曳多姿,自然流畅,如潮自生,如泉自涌。当然,这不仅有赖于感情的真挚、充沛,强烈、丰富,不仅有赖于观察深细,思维敏锐,也有赖于深厚的艺术修养,出色的创作才能,以及诗词创作的熟练。陆机《文赋》曰:“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物,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凛凛以怀霜,志眇眇而凌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这里讲了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深入观察万物,广泛阅读图书;思想敏锐,感情丰富;心地严正,志向远大;感悟历史,仰慕先贤;广收博采,学习佳作。这些条件,梁剑章先生都是具备的。所以,同历年一样,在2017年,梁剑章先生参加了国内众多的文事活动和交流活动,游历了国内众多的山川名胜和城市乡村,所与之事、所到之处,无不引发诗思流涌、诗韵飞扬,目之所触,耳之所闻,无不成诗,写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
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意境,意境是判断诗歌作品高低的最高标准。什么是意境呢?从古到今的诗人、学者有种种不同的表述。综合起来看,意境是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虚实相生,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体味、思索,富有象外之象、言外之意,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源于先秦的老庄哲学和《易传》,六朝时期对意境问题的研究甚多,又引进佛学的理论和词语,当时,绘画理论中所说的“神韵”、书法理论中所讲的“境界”,实际上都涉及到意境问题。唐代以后,对意境的研究不断发展,“意境”一词的使用逐渐多了起来,人们也常用“兴趣”、“神韵”、“境界”这些词谈论意境问题。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所说的“兴趣”,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所说的“神韵”,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境界”,指的都是意境。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严羽《沧浪诗话》云:“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这里说的“入神”,就是指虚实相生,富有韵味。明人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云:“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这里说的“意境融彻”,就是指情景交融。王士祯《池北偶谈》云:“总其妙在神韵矣,‘神韵’二字,余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这里说的“神韵”,就是指象外之象、言外之意。近人也特别推崇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钱钟书《谈艺录》亦云:“‘神韵乃诗中最高境界’,余亦谓然。……神韵非诗中之一品,而为各品之恰到好外,尽善尽美。”现代文学理论也认为,在叙事文学中,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是典型;在抒情文学中,文学形象的理想型态是意境;在象征文学中,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是意象。梁剑章先生的作品就是有意境的。如《题安平人面桃花园》:“总是博陵三月新,城南庄里数芳茵。桃花竟逐千层面,幽径遥飞百味春。未老情思牵嫩柳,萦回梦境踏轻尘。闲亭细说当年事,朵朵嫣红正醉人。”这首诗描写了盎然的春意、艳丽的桃花,寄托了丰富、深沉的感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令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想象,并反复体味和思索,从而产生了无限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什么是“百味春”?“未老情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萦回梦境”?“当年事”指的是什么?都令读者涵咏不已,感到韵味无穷。又如《登北固楼》:“千古名山北固楼,英雄浩烈此间收。栏杆拍遍金瓯失,家国遭涂热泪流。试剑青光犹闪闪,吟诗鼓韵恨悠悠。秋风又起长江岸,不息烟云带雨稠。”这首诗也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作者通过对北固楼风光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现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感叹,思想感情复杂、深沉,使读者的联想、想象和思维不由自主地翱翔于历史的长河,看到无限的象外之象,领略出无限的言外之意。
可以看出,要想创造出意境,关键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只有以景物蕴含情思、象征情思,以情思人化景物、情化景物,才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体味、思索,从有限的景物之中看到无限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产生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因此,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特别注重情和景的关系。谢榛《四溟诗话》云:“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许学夷《诗源辨体》云:“唐人意在景象之中,故景象可合不可离也。”李渔《窥词管见》云:“填词义理无穷。……予谓总其大纲,则不出情景二字。景书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有外得。”梁剑章先生深知此理,因此,他善于把感情与形象、景物、场面联系起来,善于借景抒情。这从上面分析的两首诗中即可看出。
还要指出的是,梁剑章先生写景善于抓住特点,写得真切、形象、生动、传神。如《水调歌头·龟峰山》:“静静一湖水,托起万龟山。悬崖峭壁微耸,锦绣弋阳天。浩浩长长排列,大大方方伏卧,风雨驻其间。沧海丹霞貌,不厌镜中看。经磨砺,虽圆润,骨犹坚。横流东去,总留豪烈铸江川。背上深深纹路,足下条条凹步,岁岁走云烟。晓雾驼峰顶,难得久凭栏。”该词小序曰:“弋阳龟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圭峰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组成部分,位于弋阳县城南信江南岸圭峰镇,因其‘无山不龟,无石不龟’,且整座山体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昂首巨龟而得其名。”可以看出,这首词真切、形象、生动、传神写出了龟峰山的特点。“浩浩长长排列,大大方方伏卧”,写出了“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满山皆龟,浩浩荡荡的特点。“经磨砺,虽圆润,骨犹坚”写出了石龟历经万年的雨打风吹更显圆润、更显坚硬的形象。“背上深深纹路,足下条条凹步”具体写出了龟的形象和动态。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秦王湖》:“层层晓雾随船远,对对飞鸥趁雨凉。”这里写出了湖面辽阔、船去鸥来的特点。《登白银坨》:“危崖高耸千红树,峭壁深藏一线天。”这里写出了峭壁对峙、青天一线的特点。《鹤度岭感怀》:“人攀陡峭犹难举,鹤度灵霄愈见工。”这里写出了山高坡陡、人难攀登的特点。《登寒山》:“回音阵阵声添脆,栈道悠悠路唤遐。”这里写出了山谷回音、栈道悠长的特点。《题渡坊水村》:“高贤阔院金牌亮,老屋粗梁黑漆匀。”这里写出了古村建筑古色古香的特点。《篁岭》:“架顶长垂黄玉米,窗前多摆紫红榴。”这里写出了山村农家摆满粮果的特点。显然,写出景物特点使作品更加真实,更有特色,更有价值,有助于在读者脑中形成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这有赖于作者对景物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也有赖于作者有较强的描写能力和表现能力。
他不但善于写景,而且善于叙事。他的叙事也是真切、形象、生动、传神的。如《鹧鸪天·大坪村吃大锅菜》:“青山脚下趁风凉,一溪流水满荷塘。石尖支起大锅灶,柴火温来玉液浆。白菜嫩,粉条长,过油豆腐闪金黄。新鲜猪肉碗中扣,美味浓浓入口香。”这首诗不但写出了吃大锅菜的环境、过程,写出了大锅菜的特点、形态,而且传达出吃大锅菜的快乐、轻松。又如《鹧鸪天·参观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诗操》:“向暖秋风扑面牵,师生列队并齐肩。诗歌朗朗童声脆,词曲悠悠足步旋。才退后,又朝前,身心两悦走怡然。学操注满青春韵,沉醉西阳那片天。” 这首诗不但写出了小学师生做诗操的环境、场面、声音、动态,而且写出了小学师生做诗操的神态、心情和气氛。这两首诗抓住特点,剪裁得体,详略得当,简洁明快,生动传神,诗中有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梁剑章先生的诗词佳句叠出,如天女散花,纷然四落;如五色宝石,晶光闪烁。“凭栏又酿一支曲,可向桃花境里弹。”“乡间十里闻狂士,一饮斜阳天际流。”“人在高楼观旷宇,天来微雪忆红炉。” “山野常逢嗟食鸟,文坛难废钓名人。”“千首清风经我笔,一轮明月对君诗。”“三祖合符成大统,九龙绕柱舞长天。”“门对青山常作伴,身依大树好乘凉。”“一片秋风牵宋雨,几丛绿竹唱唐声。”“海不扬波藏砥柱,船凭稳水向瀛寰。”“浩荡风云由我论,缤纷花雨任君牵。”读这些句子,如品香茗,如饮醇酒。
他的诗词在题材、体裁、语言、技巧、形象、意境、风格等方面都是多样化的。这使其作品有的如海浪江涛,有的如和风细雨;有的如澄溪见底,有的如曲径通幽;有的如金玉锦绣,有的如荆钗布裙;有的如经典之语,有的如市井之言。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明快,有的含蓄;有的绮丽,有的质朴;有的典雅,有的通俗。读其诗词,如行大观园中,忽而“白石崚嶒”“纵横拱立”,忽而“佳木茏葱,奇花烂漫”;忽而“飞楼插空,雕甍绣槛”,忽而“一带粉垣,数楹修舍”;一会儿“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一会儿“朱栏板桥”“诸路可通”;一会儿“青松拂檐,玉栏绕砌”,一会儿“粉墙环护,绿柳周垂”。移步换形,人行景变,千姿百色,美不胜收。这一点在其全部作品中表现得很突出,在这部《满江红集》也有明显的体现。
富有时代感和创新性,也是梁剑章先生诗词的一个明显特点。他的诗词抒发新思想、新感情,描写新事物、新现象,运用新语言、新词汇,由此形成了鲜明的时代感和创新性。如《沁园春·贺石家庄1号地铁线开通》:“一线东西,终点洨河,起自西王。看车厢宽敞,窗明站净;人流闲逸,貌美心香。凉爽空调,驱除炎热,个个悠然短信忙。清风里,有荷塘乐曲,陪伴新航。曾经过往沧桑。单行道、迂回窄路长。聚夯机掘进,破岩掏洞;水泥浇筑,稳柱安桩。铁路大军,攻坚克阻,只为交通立体扬。开通日,庆长龙呼啸,展尽疏狂。”这首词描写了地铁开通的情景,歌颂了我国的铁路建设,赞美了人民的新生活,运用了“车厢”“空调”“短信”“单行道”“夯机”“水泥”“铁路”“交通立体”等大量的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新意,体现了艺术创新的精神。又如《观看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耳际多闻点赞声,由来反腐剑高擎。贪官不废民犹恨,硕鼠长存灾易生。打虎深挖山底下,拍蝇须铲污中坑。清廉执政乾坤稳,马列红旗永照明。”这首诗反映了当代的政治反腐,表达了对当代政治反腐的看法,运用了“点赞”“反腐”“马列”和赋予新意的“打虎”“拍蝇”等新词语,时代感和创新性也很强。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诗词热一浪高过一浪,产生了大量的作者,创作了无数的作品。据中华诗词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目前的诗词作者有六百万之多,每天产生的作品就有五万多首,超过一部《全唐诗》所收作品的数量。但毋庸讳言,当代诗词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作品内容空虚、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很多作品形式主义、格律至上、文字游戏;很多作品缺乏新意、重复古人、一味模拟。而梁剑章先生的作品与这些作品显然不同。他的作品感情真挚,内容充实,反映时代,反映现实;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情词并茂,绝不搞格律至上和文字游戏;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有新意,有时代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赞赏、学习和借鉴的。祝愿梁剑章先生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依然豪情万丈,尽情挥洒,妙笔生花,绚丽醉人,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