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精华艺术盛宴
读《段培坤摄影艺术》集有感刘继孟
《段培坤摄影艺术》集的出版,不仅是段培坤先生几十年来摄影精华的集大成,也是聊城摄影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件好事。作品集共分人物、新闻、纪实、航拍、花卉、风光、静物、戏剧等八个部分,计122幅,在这些照片中部分是在全国和省级影展中、报刊上人选或发表的作品。
欣赏《段培坤摄影艺术》集,须慢慢翻、细细观,用心揣摩,深刻领会,不光欣赏每幅照片表面的光鲜精美,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拍摄背景、目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每幅照片都是时代的产物,是政治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作品突出工农兵和农业丰收、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文艺百花齐放的时代主题,受到了当时领导的首肯和主流媒体的欢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人物摄影中,1973年拍摄的《全国劳模曾广福》,主人公喜悦中透着质朴,平凡中不失伟岸,他作为全国劳模和多届人大代表,一生中受到毛主席的十余次接见,这样风光无限的人物却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此片多次作为有关书刊封面和展览的首幅被采用,成为曾劳模形象的代表。再如,1975年拍摄的《姊妹俩爱一行》,画面中济南下乡知青王丽琴、王丽荣姊妹俩笑容可掬、青春靓丽,她们身边的砖垛、木栏、舀子、扁担等都是服务主题的“道具”,尤其是铁筲上写有。石门宋养猪(场)。字样,更清楚地表明了姊妹俩所从事的工作,图片充分地反映出在"文革"期间,广大城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积极奔赴农村,脏活累活抢着干,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此片当年人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同时在《解放军画报通讯》第七期、《山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还有1975年拍摄的《新县委书记》,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突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时代特征。从新县委书记微笑神态,可以看出她对组织的培养、群众的信任、农业的丰收,发自内心的高兴。同时从她与群众一块席地而坐,一手握镰,一手拿着毛主席著作单行本,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当年干部参加劳动和全国学。毛选"的情景。另有反映老人生活的《享乐》也拍摄得那么出神人化、可亲可敬。
在新闻、纪实摄影中,反映聊城地区工农商贸齐发展的照片,多幅刊登在全国、省部分报刊上。在农业题材的照片中,尤以改革开放初期大抓棉花生产的照片最多,从挖棉田的《万亩丰产沟》到棉花备播施足底肥的《科学种田》,从抗旱点种棉花的《一家人》到对棉花育苗床的《精心管理》,从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共同研究》到棉花喜获丰收的《银山高人云》和《原棉待运》,从棉花纺成纱织成布的《鲁锦之乡》到棉籽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永攀高峰》等,由此证明了聊城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和提出。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口号的英明。
1984年我区种棉最多、产量最高,面积达490万亩,总产达700多万担,聊城从此摘掉了多年贫穷落后的帽子,农民也过上了"粮满仓、油满缸、钱满箱。的富裕生活。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反映了当时聊城地区重点企业职工的多姿风采,从运输机械厂的《钢花四溅》到内燃机厂的《精益求精》,从手表厂的《青年带头人》到阿胶厂的《革新能手》,从起重机械厂的《严格把关》到油泵油嘴厂的《专心致志》,从活塞环厂的《献给节日的礼物》到拖拉机厂的《铁牛群》等,正是由于这些。台柱子。企业,才撑起了聊城经济的脊梁,才使得农业聊城变成了工业聊城,并逐步赶上了全省乃至全国工业化的步伐。在商贸服务领域,突出反映了我区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服务到家的现实盛况,从临清烟店的《轴承大世界》到冠县冠侨鞋业青年女工的《试新鞋》,从东阿汽车站热情为顾客着想的《待顾客如亲人》到聊城县粮油供应总店对烈军属送货上门的《春节到了》等,以上照片再次说明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它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搞活经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
在航拍、风光、花卉、静物摄影中,分别看到段培坤先生所拍照片的大气、细腻和韵味十足。在航拍摄影中,如《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在宽阔的河面上一桥飞架南北,横空出世,气势逼人,充分显示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新一代桥梁专家的非凡智慧。再如《聊城古城》,高耸的光岳楼位居城市中心,东西南北大街由此辐射开去,四周民居如众星拱月,越发显得光岳楼鹤立鸡群,好一座威风凛凛的聊城古城。在花卉摄影中,《青蛙闹荷》和《蝈蝈葫芦》,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幽静的荷花和葫芦很好地衬托出青蛙和蝈蝈的动感,它们分别刊登在《山东画报》封底和人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美哉中华爱我中华》大型科普美术摄影展览。再如《螳螂》、《红掌拨清波》和《朝天歌》,不论牵牛花上的螳螂还是月夜中盛开的梨花,以及波光粼粼中或凫或叫的大白鹅,都拍摄得毫发毕现、生动感人,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在风光摄影中,以1984年人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微山湖畔春意浓》最值得称道。近景为湖边两株古老的梨树绽花怒放,中景为一长溜疏密相间的运输帆船忙忙碌碌,远景则是呈现大片空白的天水一色,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画,令人百看不厌,拍案叫绝。再如摄于北京香山的《路弯弯》和泰山北麓的《泰山黄花分外香》,以及黄山的《晨光》和无锡的《江南风光》,幅幅作品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园,令人艳羡不已、心往神驰。还有东阿县姚寨村民们点种棉花的《春》,经过后期处理,照片恰似一幅木刻画,黑白分明、画面凝重,突出了人物的质感。我们不仅从繁花盛开的梨树上看到时令上的春天,更从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决心打好棉花翻身仗上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焕发出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让人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东风带来的暖暖春意。
在戏剧摄影中,突出反映了自改革开放后,一改万马齐喑的局面,全区各文艺团体和个人,重新焕发生机,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从东阿杂技团全国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草上飞对新苗的《耐心辅导》到聊城县八家刘乡的《杂技名家一曹飞龙》,从聊城曲艺队演出的《修车乡到临清县代表队演出的《补墙》,从地区评剧团的《杨三姐告状》到地区杂技团的《空中飞人》,从莘县豫剧团青年演出队的《豫剧新秀》到冠县代表队演出的蛤蟆嗡剧《故事出在棉鞋里》,从地区京剧团的《宋士杰》到新编河北梆子剧《老榆树下》,在这些剧照中,如地区杂技团的《空中飞人》,在1982年第五期《大众摄影》封二上发表,该刊编辑把它作为净化背景的范例撰文评论说。例如拍摄《空中飞人》选择明净的天空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杂技演员精湛美妙的技艺。。再如冠县代表队蛤蟆嗡剧《故事出在棉鞋里》,在1982年8月山东《戏剧丛刊》第四期舞台掠影中刊登。还有剧照《杨三姐告状》、《人妖》和《梅花桩飞叉》,均人选1989年9月《山东省首届舞台摄影艺术展览》。段培坤先生正是抓住了这文艺空前繁荣的大好时机,因势利导,拍摄出了众多令人击节赞赏的艺术作品。
段培坤先生所以能拍摄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这与他政治上追求进步、业务上精益求清、处事上大公无私、做人上谦虚谨慎有关。他一生中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1973年地革委文化组领导安排他负责摄影工作,尽管心里不那么情愿,但他放下美术创作工作,就背起相机,深人社会、深人生活、深人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紧紧把握时代脉博,小中见大,用摄影作品去反映伟大时代。如他拍摄的《姊妹俩爱一行》,不要认为这是段培坤凑巧赶上了个好场景,实则他两次去阳谷石门宋,在养猪场体验生活多日,和两位济南下乡姑娘谈话交朋友,精心构思了她们的排列、服饰、姿势、表情及场景等。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拍摄出了这张看似抓拍实为摆拍、浑然天成不留任何破绽的绝佳作品。我们翘首企盼段培坤先生在注意劳逸结合的情况下,将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和成果公之于世。由于个人眼高手低水平有限,虽然罗罗嗦嗦讲了许多,但也很难将《段培坤摄影艺术》集的作品讲完全、讲清楚,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大家见谅。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
2017年2月6日
上一书籍:诗词写作常识
下一书籍:商丘市诗词楹联协会十年优秀作品选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