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良利1933年11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禹县师范、河南省秘书专科学校。1954年参加工作,历任临汝二中团委书记、县委通讯组干事、洛阳专署教育局副科长、洛阳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洛阳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1989年荣获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有长篇通讯、报告文学、论文等刊载于《艺术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大学时代》、《河南日W》等报刊。曾任洛阳老年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洛阳老年诗词》执行主编,河洛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河洛诗词》主编。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洛阳诗苑》主编。有诗作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州诗词》、《河岳诗词》、《全国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古今洛阳山水诗词选》、《古今洛阳牡丹诗词选》、《洛阳日报》等报刊。2009年获《河南省诗词大赛》佳作奖,2015年获洛阳市诗词大赛一等奖,2009年及2013年先后两次获洛阳老年诗词研究会诗词比赛一等奖。著有《心泉溢韵》、《诗词写作常识》等。
前 言
中国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凋谢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心灵的形象展现。它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学习诗词起着陶冶情操、歌颂时代、针砭时弊、揭示真理的作用。,其情可诵可诉,其志可观可言,其意可思可留,其声可闻可掷。以妙笔生花扣开人们的心扉,诱发人民的情感。画出娇眉、点缀明眸,把人性的真善美臻化到文明和谐中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诗词总是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与劳动、与友谊、与事业、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有着美好的想象。诗词所产生的情味、意味、韵味,不仅给人民增添活力,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精神的文化品位。诗词的演变过程,从古到今,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诗经开篇,楚辞继响,中经汉魏乐府,延接唐诗宋词元曲,以至出现了多座高峰。20世纪,,横空出世的毛泽东诗词,则是中国诗坛上出现的一座崭新的高峰,其魅力无穷,影响深远。
毛泽东诗词是绵亘时代的史诗,是大气磅礴的战歌,是改造旧世界的绝唱,是创造新寰宇的颂词,是尽展一代伟人的绝世文采。毛泽东诗词又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这些超然千古的作品,既表现了革命生活中的伟大事件,又表现了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语言大师王力说过我们学习毛主席诗词,自然要学习其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去了解内容诗词既然是有一定格律的,我们学习毛主席诗词的时候,如果能够知道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识,那就更能欣赏其中的艺术的美,更能领会政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
格律是借助于汉字的优势,创造出美妙的情感的表达方式。它是先贤们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黄金格律。现在学习诗词的人很多,不懂格律或不肯学习格律的占很大部分。有一些初学者,开始学习劲头很大,学习一段后,感到格律很难,不是知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葚至半途而废。殊不知格律是一门高雅艺术。马凯同志在"求正容变。一文中指出。格律诗有基本属性和要素,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这五个基本特征,它以"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为格律诗增添了无比美妙和无穷魅力。因此,我们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向困难进攻,边学边写、边写边学,笔耕不缀,不断进行创作实践,格律是可以娴熟掌握的。
我师从于洛阳理工学院段书远教授,较系统地学习格律诗词十余年。他知人善任,不仅推举我任《河洛诗词》常务副主编、主编,还推举我登上高雅神圣的讲台,到各处讲课。本书,就是根据我在一些学会诗词班讲授格律诗词基本知识的文稿,并参阅了大量古今名人名著,借鉴其研究成果,编纂成《诗词写作常识》一书,其目的,通过通俗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扣开初学者的心扉,走出诗词格律的大门,登上高雅而圣洁的诗词殿堂。对书中引用的名家著作,择其要者列表于后,并表示衷心的谢意。友人尚书镜、张茂林、张建宽、霍献德、张建民等同志认真地审查了本书全稿,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在此并感谢!
本书是一本介绍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仅供读者参阅,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王良利
2017年10月8日
古都洛阳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