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耿之,男,戊戌年七月生,潮州市潮安人,现任广东省潮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潮州市委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潮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曾经长期担任过潮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潮州市委副秘书长、潮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潮州市委改革办公室主任。主要社会职务有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韩愈研究会会员、广东省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楹联学会会员曾经担任过潮州市青年文学会会长、任过广东潮汕文学院副院长、岭海诗社理事、潮州诗社理事、潮州市作家协会顾问任过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协会理事、潮州市党建学会副会长、潮州市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潮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潮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当选为潮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连任潮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陈耿之曾于1992年2月荣获潮州市。首届优秀市民。称号,1994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党校函授教育十年优秀教师。从1988年至2002年连续4届18年获"潮州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
三十多年来,陈耿之的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散文选刊》、《中华诗词》、《作品》、《海外文摘》等报刊,其中散文《启中兴之宏图》发表于《中国作家》,获广东省建国四十周年征文大奖赛二等奖散文《井冈山的紫玉兰》获2015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人选《中国最美的散文》(2015年第一卷)一书《陈耿之诗词选(十二首)》获全国第十一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金奖《齐天乐·贺饶宗颐大师百岁华诞》等诗词中二首获。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小说《逃出非洲的少女》获《青春》杂志1989年。青春纪实文学。大赛荣誉奖。陈耿之已出版著作十二部。政治论文《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曾在1995-1997年两次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好论文奖。文化论文《社会主义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获广东省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陈耿之传略已收人《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广东当代作家传略》、《中华诗词中二家》、《百家吟坛》、《广东当代作家辞典》、《近代潮汕文学·国内篇》、《现当代潮人文学史稿》、《潮汕人物辞典》和《海内外潮人作家大观》。
曼将才思赋新词
——读陈耿之诗词联(代序)
林汉秋。
多年来,拜读过陈耿之小说、散文、文史论文、党建文章,每每为他丰盈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政治视野所折服。丙申春夜,一本律绝兼备,诗联齐臻的《陈耿之诗词选集》,又让灯下展读的我,击节不已,浮想联翩·····。
作者的选材,总会折射出他的人生际遇和审美趋向。作为韩江之子,陈耿之对家乡风物、故朋亲友,怀有真挚的感情。
"一架青峰霁云停,几团淡絮绕山亭。清流逐浪天边去,竹影余辉待朗星。补诗人用近乎唐人七绝的笔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韩江晚晴图,青峰、淡絮、清流、竹影,构成了清净平远的山水画面。在这画面背后,浸润的是作者对家乡挚爱的深情。
“逸歌千里觅泉音,香馥满山凤鸟吟。荼曲原为畲岭出,坊间传唱见林深”。曾深入研究过潮州凤凰山畲族文化史的陈耿之,闻茶歌而吟咏,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作者一颗热烈的心。
"沙洲处处印春痕,园韭如茵缀埂屯。碧玉嫩黄香四溢,随风飘拂岛中村”。《沙洲岛韭菜园即景》"南疆绿岛沐晨风,榕树团团柏似峰。翠竹摇天留凤影,长描黛色四时同”。《咏绿岛山庄》
"山光秀色景依然,横卧金龟向雨天。椰树婆娑新雉扑,碧波滟潋老鹰旋。丛林环绕千夫勇,翠竹掩藏万笋坚。水库岗山无蔽日,文人雅士钓鱼贤。艸《岗山水库素描》
"浩淼韩江笼淡雾,接天翠竹前溪舞。映日楼台连寓所,凭肩语,呢喃燕子相将处。乐业安居朝与暮,弦诗变奏唐人句。广厦万间谁托举?寒士住,少陵知晓合来去。。《参观洲'水新村有感》无论是诗也好,词也好,在这本集子中,不乏此类佳作。
在诸多评论陈耿之诗词的名家中,文学博士殷学国一段话尤其引起我的关注:。由于诗人的古典诗词写作多集中于从政中后期,故其诗词作品有被归为'老干体'之类的嫌疑。'老干体'之酷评缘为两个方面一、用语造句简易浅白,趋时入俗二、思想感情多共同化、社会化,且表达直切,了无余韵。耿之先生诗词,用语力求古雅,追求比兴,且能够化外在的社会化的共同情怀为内在的个体化的独特感思,与时人所谓的°老干体'不可同日而语。。殷学国这一评论,真是一语中的,有此一评,陈耿之多年心血结晶,就不会白废!
《瞻仰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一看题目,免不了要把它归入。老干体"的典型作品,但陈耿之这样写道I。饮景含曦碛,崇山几度秋。新碑依绿岸,古塔映清流'。昔震炮枪激,今传颂曲柔。英魂韩水佑,夙愿荡飞舟。。在他不为多见的五律中,此诗写得情景交融,既柔且刚,炼字造句,造词对仗,颇见匠心,怎是"老干体"可比拟
步曾楚林先生韵的《参加饶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感》,就题材而言,也大可纳入。老干体。。而陈耿之却充分表现了他的学养,用典妥帖自然:。大儒南宋鹅湖见,子静紫阳传有人。今古融通选堂帜,导夫先路启迷津。。
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创造出诗词曲赋等韵文体裁外,还由此派生了若干花样技巧,藏头诗、集向诗、冠首联便是其中之一。虽说这尊有笔墨游戏的味道,但要玩得生动自然,非一日之功能够达到。陈耿之在这领域,也显露他不凡的身手。
"逸兴云飞处,园深吟友心。雅人思致意,集说有知音”。《造园雅集》颂曲清悠入管弦,卢公妙策造平川。瑞云久伴波中月,华表长辉石上泉。《颂卢瑞华》“读山读水读潮州,孟笔凤城八景留。庆仰韩江云半卷,一犁波浪写春秋。”补《读孟庆一》虽为藏头诗,却常有佳句,让人耳目一新。逸兴云飞处、波中月、石上泉,一犁波浪,如此清词丽台,不由不让人击节叹赏。
集韩文公诗句以自警的《乙未年春节感》,运用了作者多年研究韩学的成果,万花千树,折取一枝,重新组合出一首七绝,也可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渔舟之子来何所?二月初惊见草芽。暂欲系船韶石下,有谁教汝渡流沙。。起承转合,写得流丽通畅,妙不可言。
"水国山岚凤凰梦,华星秋月海丝情”、“楚辞章句文心织,楠木栋材骨气撑”、“凤楼琪树中天吉,塘岸银花遍地春”,这些冠首联,无论拟人拟地,无不切合联中主体的特定身份特色,绝无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弊病。
在陈耿之的诗词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次韵。
唐朝诗人杜萄鹤在《读诸家诗》中写道。辞赋文章能者稀,堆中难者莫过诗。。写次韵诗词,更是难之极致,有如武林高手在梅花桩上打擂台。你要在别人设定的音韵词义中,不着痕迹,写得如同己出,读何容易!陈耿之却能知难而上。
李煜名篇《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史称南唐后主的李煜,在位十五年,盛情深沉,流露出他对昔日帝王生活的无限依恋。
陈耿之步其韵写《怀念母亲》“岭上水潺潺,幻影珊珊,微薪买暖御民寒。侠骨柔情齐赞叹,儿女心欢。美誉本无栏,好样青山,一年梦遇艰难。冬去春来修学养,挺立人间。”
同样是情真意切,在陈耿之笔下,一位乐善好施,心系民众的革命母亲形象跃然纸上,一段永难磨灭的母子之情,借李煜韵脚,流露得自然无遗。
誉为岭南十大名楼之一的涵碧楼,见证了。潮州七日红。一段革命历史。。一夕汤坑书附羽,千秋英雄血啧烟补,当年大文豪郭沫若为此写下这样的诗句。且看陈耿之如何咏叹涵碧楼"荡漾清波,西湖碧、小楼晚歇。英雄树、火红如血。”
“黄埔威烈,两度东征城下雾,三方祝捷湖边月。”对仗工整、严谨,音节铿锵,意境深邃。
陈耿之此词,次的是岳飞《满江红》。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已成为千古名句。次这岳飞词,真的需要很大的气魄!《满江红》用入声韵,更能表现慷慨激越之情。陈耿之选择次韵岳词,决不是随手抄来,而是在充分体味岳词、掂量自己所写题材分量的基础上作出选择的。涵碧楼所承载的历史背景,与岳飞当年所处环境,有相似之处。因此,写同类题材,抒同样情思,选择同一词牌便成题中应有之义。再加上次韵,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正是陈耿之诗笔超妙之处。
《满江红》用的是僻字险韵,这难不倒陈耿之《岳飞》壮志快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补抒发的是抗金名将的豪迈气慨。陈耿之“七日红潮亲骨肉,一师护岸官兵血。”记载的是“八一”南昌起义军的丰功伟绩。这不是异曲同工,而是同曲异工,各显风致。
“中国圆梦”,一个特大题目,用宏篇巨著来加以表达论证,也不为过。陈耿之选择了词牌《永遇乐》,望文生义,永遇乐,中国圆梦,两者俨如一体,中国圆梦永遇乐,除去平仄不究,这不是一句很好的诗句吗?再次印证陈耿之在处理题材与词牌内涵高度统一上是相当的考究的然而,在写。中国圆梦"中,陈耿之别出心裁地次了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韵。
辛弃疾为南宋大词人,把由苏东坡首创的豪放派词风演绎到淋漓尽致。词史有"苏辛体。一说。
词牌《永遇乐》,身处外忧内患,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辛弃疾却乐不起来,反而用它抒发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情绪。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千年过去,读辛词仍能让人激情燃烧,究其原因,辛弃疾拥有浓烈炽热的家国情怀,应是其中之一。白云苍狗,时代不同了,陈耿之把《永遇乐》唱成真正的永遇乐,一洗辛词的沉郁之气。
“辟地开天,中华初梦,盘古何处? ”高屋建瓴,词雄意迈,怀念中华始祖,人文初源。“后羿为民,除蛇射日,炼石羲娲去。”在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史中,其实,“风流"是不会"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千古江山永在,千古风流永存。“神农尝药,稼穑后稷,舜步尧趋长住。都江堰,长城万里,秦兵马俑如虎。”陈耿之以浩瀚的历史长江中,撷取最有代表性的。江山。与"风流。,加以赞叹讴歌,藉此抒发一种与辛词不同的新的家国情怀。该词下阕更写道"神州伟杰,千秋传颂,彰显义无反顾。华夏儿孙,精忠报国,共迈图强路。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到处催花击鼓。寰球笑,圆中国梦,睡狮醒否?
陈耿之的《永遇乐》,可视为他近年诗词作品的压卷之作。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陆游诗)从文学的山程水驿中一路走来,陈耿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固然与他的天赋高是分不开的,更是与他的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息息相关。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陆游的这二句诗,不正是陈耿之文学创作经历的写照,完全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艺术实践中不断顿悟升华,陈耿之将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诗作。
(林汉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潮州文化研究》原副主编。)
上一书籍:古道雄关赋——土门关古代诗文辑注
下一书籍:华夏名胜古迹对联集锦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