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行聪,江苏省籍榆县石桥小龙头村人。1978年毕业于徐师中文系。在职选修法律专业。历任中学语文教员、政法委秘书、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副乡长、县文联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主持工作)等职。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特约书画家、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法学会会员、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赣榆区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主持人)、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荣誉院士等职。
二00二年八月至二O一七年二月先后在北京(通州)、南京艺术学院、连云港师专、赣榆等地六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二00八至二O一二年,先后考察访问过日本、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梵蒂冈、比利时等国家及国内港澳等有关地区。二00八年十月,应邀出席在日本举办的《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二O一二年七月,应邀出席《第十二届巴黎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
书法、诗词、散文、论文等多次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作品和作者传略被列入《中国书画家志》《中国当代书画作品精选》《20世纪国际文化大。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全国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理论成果汇编》等多种典籍、名人传记与辞书。书法作品被日本H日中友好文化协会。和欧中友好文化协会及国际友人和国内有关文化团体、机关、学校和个人收藏或刻石。被有关单位授予。当代书画名家""当代中国书画实力派代表人物。。短篇文学优秀作家.'诗词艺术家。等多种荣誉称号。已出版诗集《黄海之恋》;散文集《摇曳的故乡》;文学评论集《黄海恋歌响苍穹办(合著);书法作品集《当代中国书画实力派壹百家·王行聪卷》;诗集《问天斋昑稿》;文学评论集《最忆是故乡》合著。
待出版书目:散文集《梦从大海岸边起航》;王行聪书法作品集;王行聪楹联书法作品选;王行聪诗书合璧;其他书稿。
《问天斋昑稿》序
刘畅征
披读王行聪兄的《问天斋吟草》诗稿,触目《问天》,便联想到屈原的《天问》。《天问》之奇特浪漫,开古诗之先河。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天问即问天。凡宇宙起源、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演变,《天问》发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表现了诗人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借助神话驰骋自己的想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正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一种手法。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最成功地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诗人。“问天斋”大概由《天问》引发而得名的,而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未来进行思索和探究,用文学艺术的审美视觉,去描摹、生发、创造,便诞生了《闻天斋吟稿》。
谈到何为诗?行聪曰。诗之所以为诗,它又是诗人灵与肉、血与泪、喜与怒、爱与恨的“混血儿”。它生长在自然里,活跃在生活中,孕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这是行聪对诗的特质和内涵的深切感悟。基于此,他的诗作广博地从古体诗、近体诗、竹枝词、民歌、曲中吸取营养,对大众流行的口语,进行艺术的改造或脱化,因而增强了生动性鲜活性和贴近性。
行聪故里在海州湾畔,依山面海。山川河流,阡陌交通,花草虫鱼,蝉噪鸟鸣,开启探索自然奥秘之心扉海天一色,涛滚浪涌,帆樯林立,鱼跃鸥飞,催发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憧憬。少时,励志于学,学耕学渔,学读学写。迎寒敌暑,诵写不辍。其于诗倾心好之,入之深,历之久,以致如醉如痴。其诗从李杜,几青莲、少陵之作,勤于诵读,敏于解析,苦于究其堂奥,积以时日,感于心成于行。诗思犹如决黄河之峡,抽春蚕之丝,发而不可止也。
行聪不但擅于诗词,也擅于散文,且工于书法。诗、书、文并驾齐驱,实属可喜可贺!目前,已出版的散文集《摇曳的故乡》、诗集《黄海之恋》、书法作品集《当代中国书画实力派100家一王行聪》,用火一般浓烈的艺术语言,迸发出从心灵里蓄积已久的赤子情怀。而这本以古体为主体的诗集《闻天斋吟稿》,充溢着纯真的绵绵乡情,忆童年,忆爹娘,忆老宅,赠友人,致后生,品徐福茶,赏樱桃园,漫吟赣榆八景,序记塔山湖雅集,为抗日山撰诗祭拜,为柘汪港题诗礼赞,为家乡赣榆欣然作赋,时有佳作,可圈可点。其情之挚,其意之切,可感可佩。歌颂伟大的党,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火热的社会生活,歌颂人世间纯真的亲情、爱情、友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宏旨要义。
行聪在文教战线、政法战线和乡镇基层工作多年。他置身群众之中,体察百姓甘苦,洞观社会百态,服务父老乡亲,在作品当中均有所体现。及至2000年年底,快过50岁生日之时奉命调入县文联。于是乎,厚积薄发,所感所悟,诸咏吟,以寄心志。其语亦朴实,其情亦纯朴。从其自定的。立足本土,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十六字文艺指导方针,便可以看出其胸怀和抱负。多少年以来,不但潜心研究、创作诗文、书法,并结集出版,而且远涉大洋彼岸的日本和德、法、意等欧洲七国进行诗文和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产生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岁后,行聪移居城郊,筑一小院,莳花植竹,叠石引泉,灌畦种菜,二三时蔬,滴翠流鲜。室内书一架,案丸笔一篇,砚一方。兴来时,挥毫泼墨,或诗,或书,或丸或诗书合璧。时与三五同道,切磋小酌,啸咏唱和于其间,天趣怡然。可谓是一道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风景。
行聪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一往情氚其乡情与生俱来,淳朴而真挚,感人至深。是生活的磨难,造就了其顽强的性格,愈挫愈奋,终有所成。行聪意气沛然,不拘于俗,落笔吐语,情辞盈溢,如携黄海之激浪,如拥乡野之清风。泥土的气息、稻谷的芬芳,时在字里迸出大海的涛声、渔轮的号音,时于行间回荡。其阴柔婉秀,如杏花春雨其阳刚壮美,如铁马秋风。这,大概就是行聪所追求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诗。
《问天斋吟稿》借鉴屈原《天问》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值得称道。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愿行聪在自己所痴迷的诗词曲赋的创作中,且展凌飞翮,乘春自有期。
是为序。
(作者为高级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连云港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曾任连云港市文联主席、《连云港文学》主编、《连云港日报》总编辑。)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