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建华,女,1954年1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自幼生长在孙权故里,是孙权第58代后裔。
她热爱自己的家乡,刻苦钻研东吴文化,无论在富春江集团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后在浙江省东吴文化研究院任院务主管期间,一直热衷于研究、收集和传播东吴文化。2002年3月出版《三国东吴孙权故里——浙江富阳龙门》画册。2015年3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孙权后裔——红色篇》一书,以纪念孙晓梅烈士不平凡的一生与何满子的坎坷经历。让后人代代怀念他们的光辉、业绩。孙建华女士被誉为“东吴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2017年9月出版《孙权后裔孙庆炎奋斗史》一书,记载了孙庆炎的金色童年和艰苦创业的历程,,2018年12月出版《孙权故里龙门禅寺》一书,记载了吴大帝孙权故里、龙门禅寺的兴衰历史、企业家杨守峰斥巨资重建富阳龙门禅寺的善举,为佛教留下一片净土。该书还介绍了龙门古镇传承宏扬佛教文化的历史以及龙门旅游景区有关的古代官职名人、廉官良臣、仁人义士和龙门山的著名景点。
龙门禅寺的历史,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故事口述人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传承人,整理时力求保持他们传讲的口语特点和基本风貌,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今天加以保护、传承和利用。
后 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对我们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先进性,具有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作为孙权故里及江南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为完整的龙门古镇,在经过数年的保护性开发后,于2006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国家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宗教是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景区的重要内容,重建龙门禅寺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龙门禅寺原名妙岩寺又称龙门寺,初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香火甚旺,屡经扩修、增广殿宁,为富阳最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清咸丰同治时多次遭战火洗劫,到解放初只仅下一座大殿摇摇欲坠。上世纪五十年代又被征为国有龙门林场驻地和龙门林业中学校舍。林场总部直到上吐纪几十年代龙门禅寺才回归龙门地方所有。1998年村民集资修复大殿,但与原有规模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弘扬龙门传统文化,发展龙门旅游产业,2011年5月26日富阳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下发了关于同意龙门禅寺拆建重修一期工程的批复,2011年6月30日。龙门禅寺拆建重修工程正式启动。
捐资新建禅寺大殿的是杨守峰先生。以前他挖煤开矿,在煤矿公司期间任董事长,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工人们一条心,带头节俭,推广仁爱。他生活简单,精神富足,艰苦朴素,意志坚定,工人们多夸他是个大好人、大善人,钦佩和仰慕他的高尚品德。他为建成新大殿捐资,并选用最好的木材进口菠罗格、苏州御窑、金砖铺地,大殿里有神奇灵气。浙江省瑞安市开景建设有限公司现期工程已竣工。因为他有寄托,有方向,因为有无与伦比的自信,所以有不断辉煌的创造。
届时建成的龙门禅寺不仅是环境幽雅,充分体现禅宗特色的江南佛教胜地。更是集“参禅礼佛,文化旅游,观光修行”为一体的旅游景点。龙门禅寺将积极发挥教育、文化、弘法的功能,恢复、再现古镇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
在此特别感谢编著《孙权故里龙门禅寺》一书时,给我鼓励和支持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柴永林、(心地法师)、孙宏胜、孙士法、孙一凡、孙斌、孙德琪、孙铭儿、盛以晋、汪良淦、宋治民等同志。
在编辑工作作中得到杭州宋城画院院长来仲棣,富阳区委副书记吴玉凤,富阳区佛教协会张关岳会长,富阳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张雪坤局长,富阳区档案局蒋寿南局长、专家孙奎郎先生,浙江省东吴文化研究院院长孙文达,龙门镇政府党委书记方亮,镇长董晓峰等人的火力支持,为本书题词、撰写文章。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总经理,富阳区商会会长孙柏勇、龙门禅寺筹建办公室、龙门旅游公司胡俊达资金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深表谢意。
本书收录了孙文达先生、孙万祥先生、孙黎霞女士、孙文喜先生、孙奎郎先生、裘本洪先生、郦新桥先生、陈根富先生、张建华先生的部分文章,谨表衷心感谢!
本书在收集和编写出版过程中,由于水平有限,且本人己年逾花甲,加上资料欠缺和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孙建华
2018年2月24日
上一书籍:《新华字典》11版编校差错600例
下一书籍:师范生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