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蒋君雄,广西桂平人。一九五八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政治干事政区旧处主任铁道兵某部副政治委员等职。一九八二年裁军铁道兵撤编后留守至一九八五年转业到广西玉林地区(后改市)直属机关党工委任副书记、书记等职。古同级政工师。二〇〇〇年退休。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毛笔七段硬笔八段。
真情实意 赤子丹心
——为蒋君雄同志《白石山吟草》作序
蒋君雄同志把他多年来写的诗稿整理出来准备出版拿来给我要我为它写个序言。我们是多年的老同事和诗友了、也就冒昧应承了。
我看了他的诗稿觉得有两个特点,一是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二是口语入诗一读便懂。君雄同志是在农村长大的家庭比较贫苦母亲年青时就守寡把几个小孩拉扯成人生活很不容易。为了帮补家庭生活,他小时不仅当过放牛娃,还上山烧过炭,然后挑到集市去卖、再买回粮食。一九五八年他十八岁便毅然应征参加了解放军、从此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正是这种家庭
出身在他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部队的教育和锻炼下、逐步升华为无产阶级思想升华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在部队里他入了党提了干当了领导。一九八二年铁道兵撤编君雄同志随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和他同在一个单位成为同事。他在地直(市值)机关党委(工委)当过副书记、书记而且长期分管纪检工作直至二〇〇〇年退休。君雄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始终表现着一种精神,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责的精神。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工作上、行动上也表现在他创作的诗词里。
如《忆童年》:少年是个放牛娃,草帽蓑衣光脚丫。春夏秋冬牛作,伴荒山野岭度年华。就表现了“不忘过去苦”已深深的印在了自己的心灵上。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牢记过去是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思想基础。又如有关母亲这一首:“母亲偶病去匆匆,每忆娘亲痛彻胸。寡妇独身方卅岁,牺牲自我守三从。流干血汗为儿女,耗尽神思挡雨风。愧对春晖难报答,时常泪落忆慈容”。也同样表现了不忘本的慈乌心肠。
这种感情不仅表现在对亲人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上。如《退休感怀》:“三六年华便应征,红旗指引我前程。高原荒漠必营寨,酷暑边陲站哨亭。筑路修桥为发展,戍疆卫土保和平。撤编解甲离军旅,自觉依然是个兵。”
君雄同志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表现了一个人民勤务员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君雄同志的这一诗集、运用诗词这一艺术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歌颂了人民歌颂了党和社会主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君雄同志这一诗集大约有五百多首(副)、从诗词的艺术形式来说也难免会有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前期的一些作品。正如他在一后记一中所说的那时候有些“不是按有关格律来写作。所以有些只能算是“古风”。但有好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成为好诗。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诗词大师、行家都很重视诗的思想感情。格律诗它本身只是一种文学载体而回一想感情则是它的内容。这种感情表现在诗词里就是、意。。载体和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要写好诗应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做到完美结合。但当两者发生矛盾不协调的时候要注意以意为主不要以词害意。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了。”如果按格律诗的要求,它是既既失粘又失律的。特别是第三句,五字全是平声,但是因为它的“意”好,成为世人传颂的千古绝唱。又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为格律诗,第一句就已违律,第三句除黄字外,一连六字都是仄声,第四句后三字全是平声,属三平脚,三、四两句也失对。所以这首诗的前半部只能算是古风。但由于它内容好意境深一返体现了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所以它仍然是大家公认的好诗。连李白也推崇它。说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要否定形式,不是要否定格律。在诗词事业的发展上仍然要注意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君雄同志接触诗词是比较早的。他参军后作为文化兵军训结束后便被安排在连部工作。提干后直到转业都是从事政治工作。一九五九年开始编写稿件也写一些诗词在工作中逐步熟悉并产生兴趣。转业到地方特别是退休后参加了市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了晚霞诗社并担任过它的诗刊主编。发表过多篇作品入编《中华诗人年鉴》、《中国历代诗词家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家代表作典藏》、《大中华千家诗》、《当代优秀诗人精品典藏》等多家全国性的诗集并多次获奖。成为了玉林市离退休干部中为数不多的诗人。
君雄同志已退休十八年,将年届八旬,但他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祝愿他更上一层楼再创佳篇开创出更加光彩的人生。
蒋晓华
二〇一八年八月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