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启文,男,1937年生於河南省孟津县朝阳镇刘寨村。1956年入伍,在空軍第十航校服役,1958年退伍。先在孟津县供销社系统工作,1979年调任孟津县人民法院审判员,1997年退休。在职期间由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毕业。夲人一生酷爰写作,退休后勤耕笔田,为孟津县政协文史资料撰写多篇犒件,被孟津县政协聘请为文史资料特邀撰写员。本人还对注音千家姓和百家姓有深入探讨和研究。
前 言
在我学生时代,也看过一些《回忆录》之类的作品。书中写的都是些革命先贤、英雄人物,对社会贡献大,经历又丰富的人和事。一介草民,即是写了,也只是些平淡无奇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吃、喝、拉、撒、睡之类的臭文,惹人讨厌的字儿纸而已。我想都没想过!
我的晚年老友,写了一本书,并嘱我校稿,使我猛然一惊。稍加留意又从不同渠道得到五、六本这类的书籍,才知道我们这个小县城,退下来的同志,写书已经成风了。我这一潭死水的脑子里也起了涟漪,进而有所启发,受到震动。
想来也是,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叱咤风云丰功伟业,如我辈者都也有一生不为人知,而又想说出来的人生经历。所以就产生了不吐不快之感,眼下又退休赋闲,因此,下了决心:写吧,再不写就写不动了。那么写点啥呢?写我幼时的贫困求学;写我经历的政治运动;写我蒙冤二十四年的艰难申诉;
由于一生思想闭塞,不能与时俱进的惯性难改,到现在我还不认为我写的叫“书”。充其量也只是赶赶新潮,回忆一下陈年旧事,消磨点时间。虽不能成其为“书”而羞于示人,至少我可以“自我欣赏,自娱自乐”了。
即将动手,我给自己定下个死命令:“切记写实”。不虚构、不浮夸。更不可认为年代久远、时过境迁。便趁机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这样在心里会引起长久的自愧自责。因此本文中的事件过程,不作文艺性修饰。很多人物,用了真名实姓。这样写也是我对他们的怀念和谢意。如一时失误有了不敬之词、不当之议,千万别误会,敬请谅解。对有的人并没有直呼其名,但用词上也仅忌有贬于人。有的我认为不值得写名,不写又看不到社会的阴暗角落。所以只亮出他们的品德即可。
在细枝末节上,也有些许调整,目的在于增加微微的可读性。我也知道,本篇拙文应请名人赐“序”,但我深知自己的性格缺陷,恐怕一旦打开陈封的思想闸门,就会口无遮拦、一泄无已。或文中在政治认识上有不当之处,会使赐“序”者感到为难。为此请与不请我也为难!
在本文付梓之际,望老友们多多斧正。如能为本篇不吝赐序者,将是我于饿肠碌碌之中,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万分感谢了!
作者仅絮
2017.2.20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