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贞, 画家, 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洛阳协会副会长, 河南省花鸟研究会会员, 中国白居易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洛阳市和谐画院副院长, 洛阳女子书画院理事。
序 言
——刘虎星 前段时间,我突然接到洛阳画家陈素贞老师的电话,她极力邀请我为其即将付榨的《陈素贞花鸟画作品集》﹣书作序。我诚惶诚恐,因为大凡能为新书作序的,要么是社会名流、学者,要么是在某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专家、大享,我自知才疏学浅,怎能担当如此重任......婉拒未果,陈老师再三邀请,无奈我只好应允接受下来。 陈素贞老师是我1980年就结识的著名花鸟画家。当时我在“洛阳河洛书画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她加人这个组织后,我们从此相识。大家一起参加例会学习,一起到部队慰问,参加企业笔会和乡村交流等等,一来二往我们成为了非常熟悉并要好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老师的人品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她为人厚道、敬业爱岗,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特别是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欣赏她牡丹画的同时,我更是成为了她的粉丝和崇拜者。 陈素贞又名陈素祯,1942年生于河南商丘宁陵,1961年在县邮电局参加工作,1974年调人洛阳407厂,1993年退休。纵观她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难看出她是非常热爱国画的,在此基础上,她孜孜不倦地追求,默默无闻地实践,坚持不懈地努力才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她在上学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酷爱书画艺术,在求学期间,她把为板报做插图作为练习绘画的阵地,参加工作后,她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退休之后更是专心投人到花鸟画的研修中。她曾先后拜在名师金万才、张姣生、裴福生老师门下学习绘画。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经过自已的刻苦努力,不断坚持和磨练,画技日见提高,日积月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得到了圈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为了能在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学习和交流,她还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社团组织,并在其中担任要职。她目前是洛阳市和谐画院的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花鸟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洛阳协会副会长,中国白居易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她自幼喜欢绘画,主攻花鸟,专擅牡丹。为了提高画技,她利用洛阳牡丹花城得天独厚的地利资源与人文景观,以及牡丹文化的深厚积淀,如饥似渴地学习牡丹画。每年牡丹花盛开前后,她一定会走遍洛阳的十大牡丹园,细心观察,认真写生,画出了一幅幅娇艳欲滴、栩栩如生的牡丹画。 长期的积累使她对牡丹的生物学特征了如指掌,所以她做起画来得心应手,如有神来之笔,跃然纸上。在她的笔下,既有恢宏大气的群芳斗艳画,也有一枝独秀的素雅神韵图。她笔下的牡丹看似随心所欲,实则胸有成竹,真正做到了“画为心画,笔随心运,取象不惑”。她的牡丹画丰富多彩,百幅画卷从不雷同。其构思巧妙,落笔成趣,作品构图新颖,设色别致,雍容华贵,超凡脱俗,师古不泥,大气磅礴,深受大家喜爱。从她的作品中见证了她高超的技艺,每幅画卷竟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同时她的作品既有古代名家王雪涛的遗风,当代大家王绣的神韵和众多大家的用笔技巧和画风,更有她独特的韵味,投射出自已无限的灵气。 一位成功的画家,大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陈素贞也不例外。这些年,她在探索传统牡丹画的同时,还大胆研究,将牡丹花画到黄河石上、贝壳内、丝绸织物上,大大拓宽了牡丹画的载体。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从她的画作中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牡丹花的专注和情有独钟。她的画象征着富贵、吉祥,如她曾到伊川、栾川等著名景点的显著位置和庙宇大殿上,墙绘牡丹壁画(10米x4米),为景区增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姿多彩充满正能量。在艺术的道路上,她广交朋友,一边潜心研习,师古人、师传统、师同行,笔耕不辍,一边悉心教导初学者,为社区为社团无私奉献,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尊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素贞老师的作品在各类比赛和展览中屡屡获奖。她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书画团体的负责人。她平时热爱公益事业,积扱参加社会活动,经常进军营、下基层,进行笔会交流活动。她为了让社区居民生活充实,免费开办绘画学习班,教学生近百人,真是桃李滿天下。她还经常自费买扇面画牡丹,给社区和敬老院老人送扇子,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陈素贞老师虽然已年近八旬,但和她接触的人都说她平易近人,热爱生活,至今仍活跃在社区第一线。她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外是良师益友,她克服了家中老伴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仍积极为社区和居民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今天正值建党百年的大喜日子,陈老师决定把这个画册奉献给大家。这只是陈素贞老师创作生涯中保存下来的一小部分,她把更大部分的作品都奉献给了社会。单就从这保存的部分作品来看,也足以看到她的大家风范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高超的创作才华。最后,愿陈素贞老师在今后的艺术征程中永葆青春,愿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朝着更加光辉的未来扬帆远航吧! 是为序。 2021年7月于古都洛阳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