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钟如华,1945年12月生,江苏洪泽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973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共洪泽县朱坝乡、县多种经营管理局党委书记。爱好诗词文化,曾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楹联400余首(副)。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省诗词协会、楹联研究会、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纤夫的梦
(自序)
纤绳背左肩,脚尖偏右行,反之,脚尖偏左行。身前倾45 度,俯视,能见脚踩到脸上落下的汗珠。就这样重复着坚持着、进前着。
从家到白马湖去蜀泥、挖渣(我们乡音读 w zh),两人一条船,由于我年轻力弱,、撂泥赶不上人家,就多承担拉纤的活。单程十华里,冬、春季每日两餐,干二船,纤路四十。夏、秋季每日三餐,千三船,纤路六十。吃的是照见人的稀汤粥,喝下三、五碗,肚里起浪,上路三泡尿,个钟头就饿了。人整天是在饥肠辘辘、虚汗涟涟的状态中撑过来的。晚上到家,骨头散了架,可是身子却仍不自觉地重复着一倾一倾的背纤动作。
纤夫的活,我断断续续干了十年,但唯六三年特别: 那年是我辍学务农的开始,年轻体弱,硬撑重负;那年也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活最困难的一年;那年我连续下白马湖罩泥近二百天,是我纤夫生涯最辛苦的一年。
我生长在湖乡,工作在湖乡,天鹅、白马二湖之水是我的第二母乳。乡愁对于我多是累、苦、恨,但最终演化成一种特殊的爱。往事如烟,拉纤的活计已经成为历史,可是当年纤夫的历程却使我刻骨铭心!其一,它对我的身心摧残非浅;其二,它硬是强制性的磨炼我对困难和逆境的承受能力;其三,它也激发和培养了我顽强的毅力、朴实磊落的品格慎密进取的逻辑思维、务实认真的办事作风。“纤夫精神”在我三十年的从政经历中,以及下岗后在老体协、门协、老科协、老年大学等地方和老年朋友们玩的时候,使我能自信、自律、自强,发挥优势,刻苦努力,还是收益非浅的。
学习诗词、楹联,在老师的教诲和诗友帮助之下初入门道,但由于文化基础差,年轻时读书太少,腹中缺货。虽时有灵感,但遣词表达平平。故虽有诗、联近千,但上品不多出《大湖晚纤》这个集子,就是想用诗和联的形式在形象和意象上还原一下即将失传的纤夫踪迹;回顾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精彩瞬间和酸甜苦辣;描绘我们晚年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一个侧面展现三、四十年来社会的大变化。告诉朋友,教育孩子,让大家能够在文明、进步、小康的今天,回过头去了解我们的国家、家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一段历史不忘初心,让“纤夫精神”传下去,不失为一件有益的的事。
闲调月色入金樽,不与风霜论澈浑。
半世阴晴随梦去,唯留一纤系晨昏。
钟如华
2021年10月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