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畅征,男,江苏赣榆人,1945年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连云港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连云港文学》(具有国内、国际刊号)主编;连云港日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职称。曾主编《建设之光》《文明在连云港》,曾出版个人作品集《片羽集》。
后 记
阅毕此书的付印样稿,心中陡然生出怅然若失之感,就像送娇女出阁、骄子远游那样,是不舍?是牵挂?是期待?无法说清。难以说清。因为每一篇文稿,每一首诗稿,都有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我文思不敏,每写一篇、一首,总要反复酝酿,反复思索不厌其烦地阅读有关资料,查找有关史实,还要尽可能地聆听物语,细察物象;撰稿时描墓、抒情、议论,一次次推敲,一回回修正,不断地否定肯定,不断地雕琢打磨,直到认为说得过去方止因而写得较慢,一挥而就的情况有,但不是很多。如《东海水晶赋》写好初稿,过了大半年才定稿。因放了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地方要强化,便改;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了一个好的形象思考,又改。再如六七百字的小赋《泥稣赋》,却花了不少时间翻阅资料了解泥稣的生活习性、特点、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养殖现状等等,又到养殖场仔细观察,然后选择贴切的词句来表现。又要反复修改。个中甘苦寸心知。
这本书取名《面壁斋诗文选》,因书中的作品,大都是在书房面壁斋里完成的。“面壁斋”,其义出于周恩来东渡扶桑求学时写的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面壁”是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在面壁斋我读书思考写作。窗外有一棵槐树,一直陪伴着我,春天给我带来蓬勃生机,夏天给我送来爽目绿意,秋天赠我一片丰稔的金黄,冬天馈我消风挡寒之屏。槐树深深地扎根于土地,沐浴着阳光雨露,生长了近二十年,愈来愈枝繁叶茂,耸入半空,像张开一把硕大的绿伞。槐树一天天高了,而我却一年年矮了;槐树的枝叶愈来愈绿,而我的须发却愈来愈白。可谓是“窗前绿叶树,灯下白头人”。确切地说,是“灯下两个白头人”我和我的大学同窗、爱妻何明芳,在面壁斋里读书看报,经常就写作问题,切磋探讨;她常发奇思遐想,每每会撞击出灵感的火花,顿使眼前柳暗花明;有时争得无果,便各执已见作罢。窗外的槐树上常有雀鸟鸣唱,脆脆的,甜甜的,悦耳怡心。有时明芳走到窗前,用她曾模仿过喜鹊鸣叫声的口哨,与鸟对语,开始时倒也合拍,少顷,鸟儿发觉不对,一声长鸣,振翅逃去。惹得两个白头人,哈哈大笑乐开怀。
本书收入赋 20篇、绝句 (五、七言) 51首、律诗(五、七言)20首、曲子词 59 首、楹联 52 副、序跋 12篇、文艺评论 6篇、散文20 篇、附录3篇。所选出的诗文也是平平者多,出彩者少,能称得上精品的更是凤毛麟角了。但救帚自珍,这些作品是我人生留下的履痕,且录以存之。
众多友人,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高级记者、《苍梧晚报》原总编辑谈虹,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陶兴亚及副会长郑威,帮助联系解决了出版印刷事宜;画家杨春林,精心设计了颇具艺术品位的封面;摄影家许金方为本书的插图出谋:摄影家张晓晖为本书提供了精美的图片;编排技术能手武强,为本书设计了时尚而精美的版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李德身教授,虽已年逾八旬却倾力倾情为拙作作序。他的评析,有过誉之词,但我深知这是他对我的殷切勉励,令我铭感于心。
感谢爱妻明芳,几十年来,上侍公婆,下教子孙,操持家务对我的写作鼎力相助。没有她的支持激励,恐难有这本小书问世。感谢我的孩子们,尤其是大孙女刘航好为本书作了部分打字和初编。
骤雨初歇。窗外的大槐树,扎煞着油绿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细语。凝望着槐树,我情不自禁地萌发出一种感悟:槐树陪伴我多年,不时地给我以愉悦以灵感,这本小书的产生,自然也有槐树一份不可忘却的功劳!
作者2021年7月3日于面壁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