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盛祥,1952年生,广西资源县人,大专文化,曾任中学校长和党支书,中学高级教师。自2001年夏开始涉足吟坛,至今已创作诗词4000余首。在《心潮诗词》、《中华诗典》等130余种诗刊和大型诗词典籍上发表诗词1000余首。获得国内国际各类诗词大赛奖多项。著有诗词集《清风吟愫》、《苦吟斋诗钞》、《鹧鸪留韵》、《鹧鸪逸兴》和《汉俳诗草》。此外,其创作之山歌,由《八角寨》杂志作了专辑刊载(2019夏季)。艺术传略载入中华《诗词月刊》“中国诗人档案”和《百年诗人图典》、《中国词人辞典》、《中国吟坛作家大辞典》、《世界诗人大辞典》等辞书。系桂林诗词楹联学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世界汉诗学会等会员。老山界诗社副社长、副主编,《浔源诗词》主编。
石榴打花叶又青
《五排山歌选集》序
钱开胜
最近,杨盛祥先生编了《五排山歌选集》一书,付梓之际,嘱我写序,感慨之。对于杨先生我一直心怀敬意,这么多年来,其不断地辛勤创作,陆续出版个人系列诗词作品集。杨先生还不遗余力地注重弘扬乡土文化,常年搜集、整理、研究和创作五排民歌,为五排文化传承发展奔波不止,促使当地民间文化得以保存、传承。在杨先生身上,我发现了一种传统的乡贤身影,正是这种乡贤精神,才使得我们的乡村有涵养和灵魂。
我与杨盛祥先生的家乡同属桂北资源,资源分东西两片,东部西延与西部五排,隔岭比邻,同脉而栖,故而西延与五排文化是相通的。早先,我对于家乡西延民歌情有独钟,长辈教,年轻人唱,孩子们学,很多词调一直留存在记忆深处。由于都处大山之中,西延与五排民歌多为山歌类型,虽各有特征,但其内容、风情与格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立之后,我在五排待了三年,对苗瑶地区的五排民歌有所收集和研究。十多年前,我曾写了一篇《五排苗歌文化初探》刊发于《广西民族报》,还曾代表瑶乡在当地河灯歌节上与各地歌友对唱。我认为,五排民歌源自于当地百姓的生活以及风俗传统,曲调优美,旋律柔和,婉转清晰,通俗易懂、淳朴自然。
民歌渊源悠久,最早的《诗经》便分风、雅、颂。其风,采自土风歌谣,即是民歌。明代冯梦龙认为:“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而李梦阳认为,民歌大抵是“今途鼓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民歌是真实朴素的民间记忆,内容丰富,乡土气息浓郁,所以才能真切感人,恒久传承。五排是苗瑶汉杂居的山区,多讲苗语、瑶语、新化话,也讲官话(西南汉语)。早先的五排人,靠山而居,没有民族文字,也少有人读汉书识汉字,其历史文化和情感交流多表现在歌声中,无论哪个山间田园、河边地头,都能听到悠扬的民歌。这些民歌,以男女相互传情者为多。如《送郎歌》:“送哥送到大桥头,桥头一树好石榴。割开石榴几多籽,几多情意在里头。”“送郎四里到烟竹,你妹双眼泪长流。别人问我为么个,难舍难分情难丢。”《山歌·种豆》:“天上几多云起花,包谷地里种豆瓜。豆瓜缠坏包谷树,娇妹缠坏后生家。”
五排苗族居多,民歌先前多用苗语来唱,如今逐渐亦用汉语官话来唱,有独唱、对唱、多声合唱等多种形式。五排民歌体现的是其民俗的简朴性和唯美性,叙事的形式在于自然化、生活化,语句喜用善意的比喻,追求情感的意境。“即兴发挥”是五排民歌的最大特征,同一个曲调可以拥有很多相应类别的歌词。在歌词中,衬词的运用丰富,衬词一般出现在句中或是句尾,如“么,呐,哦,哎,哟,呢,哩”起连接和感叹之用。五排民歌多用山歌形式表达,除了山歌,传统的民歌还有劝世歌、哭嫁歌、贺郎歌、帮工歌、点兵哥、拜香歌、挖地歌、砍柴歌、祭祖歌、苦歌、孝歌、茶歌、酒歌、排歌、盘歌、花歌和尼呐哩等等。尼呐哩又称陪嫁歌,主要用于婚嫁场合。由于尼呐哩韵律优美、格调宛转柔和,渐为国内艺术界重视。2010年,由当地民间艺术家创作的苗族尼呐哩歌舞《偷秋》,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斩获一等奖。
略览杨盛祥先生这次主编的这部民歌集,共收录了现当代歌手创作的民歌,共 人 首。大致分为情歌表意、风土吟歌、为人明理、时政关情、歌谣纪事、礼仪知行六类。礼仪知行类主要反映了五排民族地区特有的社会往来和礼仪规范。如:“恭贺主人福寿高,夕阳无限好自豪。福如东海年年盛,寿比南山日日高。”(祝寿歌);“人逢喜事笑盈盈,满堂亲友把歌轮。各位来朋唱得好,我把粗言贺新人。”(新婚贺);歌谣纪事,主要记录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如:“大刀破篾篾软软,给妹织个细笠头。冬天把躲濛濛雨,八月把躲大日头。“”大刀破篾篾细细,给妹织个细簸箕。八月把晒粟子米,冬天把晒蕨粑糍。”(大刀破篾);时政关情类主要针对当今社会发展,感叹时事。如,“精准扶贫要认真,办事公平要挺身。不向扶贫伸黑手,莫变狐狸起歹心。“”扶贫扶志要扶心,发家致富在于勤。党来种下扶贫树,浇水施肥快生根。”(精准扶贫);为人明理类,主要是教诲告诫,劝人言行。如“打牌赌宝一条龙,一时富贵一时穷。算来尽是黄金日,年头到尾一场空。”(牌桌);“我的男人要记清,切莫外面乱花心。情人就像电子表,不给充电它就停。平时都是把你依,只要欠费就停机。看她外表挺甜蜜,都是逢场作戏的。辉煌时刻把你陪,一旦落难你是谁。露水夫妻靠不住,只有老婆永相随。”(劝夫);风土吟歌类,主要吟唱当地风光和物事。如:“五排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把名扬。汉苗瑶族三兄弟,车田两水河口乡。”(赞五排);“浔源有座棋盘山,狮子抬头望凤凰。神仙岩上敲锣鼓,传说曾有仙下凡。村民砍柴经此地,闻声有人在闲谈。放下斧子细细看,偶遇神仙下棋玩。”(棋盘山);情歌表意类,主要是指男女之间传达情感的山歌,这是五排民歌最重要的部分。如:“送郎一里行过东,脚踩花鞋手攀胸。今日有话今日讲,不知哪日再相逢?妹送我郎过了东,妹你不必忧心重。哥掏心窝对妹讲,有缘千里定相逢。”(哥妹送);“哥不丢来妹不丢,哥情永记妹心头,哥讲分手妹不舍,难舍难分泪水流。”(情歌)。
这个集子收录的大量五排传统古歌和清民以来广泛流传的民歌,编入《歌海捞金》专栏。这些民歌简明朴实、通俗易懂,代代相传,表达了当地群众的思想感情、意志向往,是一种民粹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以即兴编作、口头传唱、流传中不断加工的山歌为主,绝大多数已不知创作者为谁。如《十月怀胎歌》《十劝世人歌》《十二个月花》《十二个月叹双》。由于这些民歌内容广泛,清新朴素、自由活泼,满怀真情,感人肺腑,所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如:“你歌哪有我歌多,唱头唱尾两三箩。因为那年发大水,哥拿歌本塞江河。“”讲起山歌妹最多,好比山中画眉雀。好比山中鹦鹉鸟,开口出来都是歌。“”唱歌就要有歌和,打鼓就要配响锣。妹念想唱歌哥会答,早晨唱到月落坡。”(赛歌);“出门爬坡高又高,爬到半坡跌一跤。不是路滑才跌倒,想起小妹脚打飘。“”哥想妹想容易想,妹愿哥愿容易连。杉木架桥容易断,铁板架桥万万年。”(想妹)。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五排民歌,虽流传于桂北,亦如同邻近湘赣云贵的民俗风韵,相融交汇,从古至今传承不绝。当然,一些五排古歌尚未得到深度挖掘,民歌内容的创新与传唱力量还很薄弱,民歌的传承也亟需激励,所有这些,都有待后来者的努力。而今,杨先生以一己之力,搜集编纂了《五排民歌选集》,实在是功德无量。借此为叹,我也聊唱一首西延山歌老调《石榴打花叶又青》,以赞之。
石榴打花叶又青,大雨过后望天晴。
五排山高山路远,唱首山歌送对门。
对门山上听得真,今日唱歌不撩情。
莫连亲来莫连妹,只盘五排山歌根。
老山楠竹根连根,石榴打花叶又青。
我同杨兄盘几句,老调新词用尽心。
老调新词用了心,祖祖辈辈传到今。
好歌好意唱不尽,石榴打花叶又青。
壬寅年夏至日于丹霞书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