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凡峻,笔名曾经,网名曾经繁峻,1943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达县黄庭乡。中共党员,高级统计师。1963~1967年在西南财大(原四川财经学院 ) 计划统计系学习,毕业后的1968~1970年在凉山普格军垦农场劳动锻炼,于1970年7月从军垦农场再次分配到重庆江北钢铁厂和江北工农煤矿当工人。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于1976年底从江北县调回了故乡达县地区工业局系统工作。先在刚兴办的达县地区破肥厂搞基建,于1978年6月调回达县地区轻化纺工业局作计划统计工作。从1983年底走上领导岗位,担任达县地区轻化纺工业局副局长,分管计划统计工作。1996 ~ 2003年间担任达县地区轻化纺工业局局长、达县地区 (达州市) 纺织化工总会会长和达州市化工局局长,任总会和局党组副书记,主持总会和全局的工作。于2003年10月在任上退休。作者从军垦农场再分配到正式退休,一直都在工业战线工作。于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篡写工业经济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编辑出版了《达县地区建国以来轻纺化工业统计历史资料汇编》和《达县地区轻访化工业统计论文集》。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受到四川省轻工厅、纺织厅和化工厅的表彰,并于1996年七-前夕被原达县地委授予地区十佳“人民好公仆”荣誉称号。
作者酷爱文学,在求学期间,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烈的爱好,主课之余,浏览学习了大量的前人作品。从1959年开始了他传统诗词的习创生涯。在大学期间,曾担任校刊《红色大学生》的编委,从此便把写诗当做写日记,记录了作者人生历程和时代的弯迁。2019年是作者传统诗词创作活动六十周年纪念年。作者工作创作两不误,特别是退休以后,更是激发了他的传统诗词创作热情,并与爱好相同的十余位老诗友一道,于2012年发起并创建了戛云亭诗社。作者六十年里共创作了传统诗词曲八千余首,结为《曾经咏稿》三十小卷。在1994年和1999年经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和大众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作者的《光华之歌》和《巴山新韵》两传统诗词专集。1996年《光华之歌》获得达县地区优秀作品奖,后又获得化工部优秀作品奖。作者是中华诗词协会、中国化工作协、四川省作协、四川诗词学会、全球汉诗总会等十余家协学会会员,现担任达州市戛云亭诗社社长,主持编印了《戛云亭诗友咏达州》传统诗词专集。其事迹先后人选在全国十余部名录中。
但凭山水增灵气惯用诗词记流年
(代序)
少小读骚尊屈原,锲而不舍苦探研。
但凭山水增灵气,惯用诗词记流年。
吟咏推敲无间断,兴观群怨有甘甜。
风风雨雨人生路,留下屐痕万万千。
这是戛云亭诗社社长曾凡峻诗友所写的《习诗随想》十首七律中的一首,它概括了诗人习研传统诗词的漫漫历程,坦露了一位老诗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作者曾凡峻,笔名曾经,网名曾经繁峻,中共党员,高级统计师。1967 年在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大) 统计系毕业,到解放军军垦农场锻炼后,于 1970 年再分配到重庆江北钢铁厂和工农煤矿当工人。1976 年底调回故乡达县地区工业系统作计划统计工作。从 1983 年开始走上工业主管局的领导岗位,曾先后担任原达县地区轻化纺工业局副局长、达县地区 (达州市) 纺织化工总会会长兼化工局长及总会(局) 党组副书记。2003 年在任上正式退休。
他在工业战线工作 30 余年,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著有经济类学术论文 50余篇,获得省部地级各种奖励 10 余次,并主编出版了《达县地区轻化纺工业统计历史资料汇编》和《达县地区轻化纺系统统计论文集》。1976 年6 月被中共达县地委授予全地区十佳《人民好公仆》的荣誉称号。他既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也是一位作家和诗人。他现是中国化工作协、四川省作协、达州市作协的会员,也是中华诗词学会、全球汉诗总会、四川诗词协会、雅韵、九州、心潮等学协会和诗社的成员。
曾凡峻诗友所学所从事的虽是经济行业,但却酷爱文学,尤喜古典诗词。从1959 年起即开始了传统诗词的研习和创作,六十年来持之以恒,从未间断。诚如他在《习诗随想》一诗中所说,“但凭山水增灵气,惯用诗词记流年”,他把写诗当成写日记,用传统诗词这一特殊的形式,记录自己所处时代的多彩人生。今年正好是他从事传统诗词创作六十周年。他不愧是一位高产诗人,在这六十年里,著有传统诗词曲八千余首,结为《曾经咏稿》30 小卷。他的《光华之歌》和《巴山新韵》两部传统诗词专集,已分别于 1994 年和 1999 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刊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曾先后获达县地区优秀作品奖和中国化工作协优秀作品奖。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他还在全国各地各种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两千余件诗词作品,并与全国数十家诗社建立了联系,与近两百名诗友交流作品,切磋诗艺。他的创作成果及诗路历程,曾被国内外十多部名录辞典收录。
曾凡峻诗友的传统诗词造诣颇深。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厚重的文学功底,以及长期的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了他的诗词观。他热爱诗词的形式美、韵律美,更追求诗词的意境美;他很推崇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艺理念。他主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入诗,不喜欢用晦涩深奥的典故吓人他主张诗词作品要主写现实,抒发真情,反对空洞乏味,无病呻吟;他敢于继承也敢于创新,既主张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更赞成以意为主,律为意用,反对以律害意,死搬硬套。在六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他还大胆地创制了八十余种格调清新的“自制谱”和“自度曲”,受到各地诗友的赞许和仿填,对丰富我国传统诗词宝库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他虽年逾古稀,却壮心不已。近年来他同全市的一些传统诗词爱好者一道发起并成立了戛云亭诗社,依靠老诗友,重用年轻人,为弘扬国粹,繁荣达州传统诗词创作,贡献余力。为扩大交流,方便切磋,近年来他还苦学上网,现已与全国近三百名网上诗友保持着联系。
“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因山水与精神”,此话一点不假。他汹涌不断的诗情都是因为祖国的锦绣山河、华夏的灿烂文明,给了他取之不尽的灵感,特别是在多姿多彩的退休岁月里,用他的激情和彩笔,吟写出很多贴近生活、扎根现实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好作品。由于汇编的工作量大,他不愿给诗友增添麻烦,这次由他亲自选编的《曾经咏稿》三卷集,共收录了他从 1959 年到 2019 底的八千余首作品,按时间顺序,以第一卷[燕羽集]、[马墨集]、[凤翎集]、第二卷[凝翠集]、[吟裁集]、第三卷[戛云集][追远集]连排形式交由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刊行,以了作者夙愿,以酬读者期待,以感恩故乡和祖国的养育和培养。
老诗友:曾宪翥
2019年12月
附:曾宪翥简介:笔名木主,网名坐看云起,生于 1935 年,四川开江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在地县党政机关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秘书、行政和教学工作 45 年。现是戛云亭诗社副社长兼《戛云亭诗词》社刊主编,系中华诗词学会等多个社团成员,已发表诗词、散文、篆刻作品 1000余件,出版个人诗文篆刻专集四部。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