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兰盛银(曾用名蓝盛银,因初行身份证时,办事者将兰字误作蓝的简化字),一九三九年四月出生於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马前村。读过私熟,遂与诗词结缘。一九六四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同年考入本校研究生一九六七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转入华中农大生命科学院主持电镜室工作,从事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教学与科研。先后完成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专著一本(植物花粉剥离扫描电镜图解),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省部一、二等奖,专利三项,曾评“武汉科技新秀”,细胞生物学教授、博导获国务院特贴。因长期业余爱好诗词曾多次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国槛联学会主特的赛事,多次评为优秀作品。有诗联入选专辑,不赘述。这个小册子是业余爱好的产物。
自 序
我一个鄂西(恩施州)深山里的农家子弟,读过四年私塾。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到“论语”,读“大学””。背“千家诗”染上“千家诗”过“笠翁对韵”、吟病。四年私熟过程中,在松枝火下读完“三国演“七侠五义”、“兴“水浒传”“封神”义”、“今古奇观”等小说。要感谢母亲改嫁过来唐传”带了几箩筐线装古书。自背“千家诗”后吟病不辍屡戒屡患。伴随到小学、中学、大学到就业。
学农人总不离田园、垅头、山间,每有兴致必吟哦成章,这个集子便是长期吟癖的产物。诗词赋于我是业余人、吟业余诗、作业余联、赋业余文,全都在业余平台上。突出的特点是泥土味、垅头风、禾间气、耕耘汗。
年过八旬,吟稿大多散失,搜得零星哀集成册思维茅塞难以理清,只好按时间先后分为三个部分。
一、牧樵吟 :主要写孩提时期在荒傲深山的牧樵生涯,也囊括部分工作后的劳动生活。
二、茶余吟:在职期间,与老伴主持华农大申镜室工作,为期二十四年,既有研究课题(先后完成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一个博士点基金课题),又有教学任务,还要为大量的校内外研究课题服务,加之两台电镜及其配套设备常出故障,检修任务沉重,以致异常忙碌,无年假节假,故诗作甚少茶余饭后亦有吟咏。文革十年致力於自学电子技术十年间宵衣肝食略见收获,亦有感而发,一并入集三、竹苑吟:二00四年(65岁)退休安居竹苑“未定新巢同燕子,移居高阁是庸人”。休闲下来专注业余爱好,吟病大发,写了一些身经目睹的事物,身经祖国从穷到乱、到治、到 富、到强的全过程。也有时间感於事而诉诸笔,更有闲暇推敲平仄目睹广大农村、农民生活的变化,免除农业税后农民的喜悦,暴发出来的生产热情,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行各业捷报频传,尤其高速、高铁、网络神州大地。原子弹、核导弹、北斗卫星导航、航天探月轻车熟路,造航母、军舰、造大型飞机昼夜不停,其神速史无前例。战舰入海恰同煮饺子、下横吞。国际地位飞身直上,令人振奋。感於旧而激於今,扬於目而畅於心,吟成了祖国颂 (一)、祖国颂 (二)、农民工、大国工匠。推敲了一些格律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对於这个集子可以一言蔽,日“土”。虽则如此,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仍将它付梓,供方家一笑,供亲朋一阅,供子孙一读。西峰暮齿,白发孤灯,叹旧篇 之难续,兴尽欲罢者数也。得夫人及子女之助,特别儿子兰青和儿媳陈玉清为我酿资,并联系版社,故复萌剖厕之念。本人学历浅薄,谬误难免,望读者惠示指正。
兰盛银 於武汉华农竹斋 二O一九年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