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邢陇平,男,1943 年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青少年生活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1963 年毕业于河南省林业专科学校,被分配到福建省建瓯县林业局工作 22 年。1987年3月调回洛阳市林业局,2003 年退休终身从事森林保护事业。四十余年间曾先后至福建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部在广西北流县举办的紫胶生产技术训练班、河南省农业大学学习进修,为中国林学会、昆虫学会、植保学会会员、洛阳市植保学会理事、林业工程师。1992 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森防员,2000 年被评为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工作者,2003 年被评为洛阳市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洛阳市修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邢陇平同志是个敬业爱岗、对工作认真负责、勤于学习与实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人。1980 年至 1982 年参加过林业部组织的森林昆虫普查,1996 年荣幸的参加了河南省昆虫学会组织的伏牛山区昆虫考察,工作之余善于勤于总结,参与过《中国森林昆虫》、《福建森林昆虫》、《伏牛山区昆虫》、《生物资源抽样调查技术》、《洛阳市自然环境志》等书的汇编。曾在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二十多篇文章,同时编写森林病虫综合防治讲义,为指导森林病虫防治做出了奉献。所发表的论文及有关文章,大多是深入基层、翻山越岭,走遍所在地的松林、毛竹林、刺槐、标树林、天然林观察害虫生物学特性的记录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所流血汗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硕果。并多次参加全国森林病虫学术研讨会进行交流。
邢陇平同志毕生不怕苦不怕累,埋头苦干,淡泊名利。平凡的生活平和的心态,从而滋养和造就出了从容、坚毅和韧性,是战胜各种困难取得良好业绩的法宝。
前 言
本人一九六三年由河南省洛阳林业专科学校毕业,被分配于福建省建瓯市林业部门从事森林植保工作。能以所学报效于国家是人生之幸事,森林保护成了我甘愿为之献身的事业。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大规模的病虫危害无疑是森林安全的主要威胁,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森保工作就是为国家提供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方法。而要实施这些方法,就需要林业科技工作者到基层去宣传、组织、教育、培训群众,使之变为万千民众手中与病虫害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基层工作是实际且深入具体的。为了观察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黄枯叶蛾等十多种危害极大的害虫的生物特性和繁殖活动规律,我曾长期深入林场、伐木场、乡镇村队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次准确地预报虫情,为大规模地落实防治措施提供了确切有效的科技情报,并自编《森林病虫害防治讲义》,规模化地培训防治骨干队伍,普及防治知识,以及在森林防火、苗木繁育、造林验收、林权纠纷调解处理等诸多方面,引导和教育群众,将工作落到实处。
科研工作是艰苦、细致且复杂的。森林病虫害的普查、复查、发现认知,需大量的野外实地勘察。白天翻山越岭、跃沟跳涧,要扛得住高温酷暑、风吹雨打,以及免不掉的毒蛇猛兽之威胁,夜晚为观察昆虫习性和活动规律、采集昆虫标本,常挑灯诱捕,又需耐得了蚊虫之叮咬。此外,尚有老林深涧,山峦气之袭染。因此可说,每项成果都有可能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和冒着生命危险获得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急需紫胶这个林产品,我受组织委派蹲点乡村基地,完成了由引种、放养、越冬保种以及普及推广,直至量产等课题,是有益昆虫成功利用的一个范例。
时间将我们这代人送人了老年阶段。自二十出头人闽,到年近五+调离,闽北林区是此生最难以忘怀、也是养育我二十多载的一片热土那里留下来我人生最宝贵的激情岁月和青春汗水。那里民风质朴、物产丰美,那里干群一心,上下团结,融入他们之中便有了无难不克的力量那里山恋起伏、苍翠如屏,望不尽的竹海翻浪,听不厌的松涛如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作为森保科技工作者,当年的经历和实践给了我许多发现、认识和研究的机会。人生经历告诉我,机会和际遇常具有不可重现和不可再造性,因之为使前任之曲折不致成为后人之蹉跎,故将本人陆续发表于国家刊物和未发表然具有同样价值的论述、实验报告、害虫的生物学研究资料、森林病虫害普查报告等汇于一集,以期对森林病虫害档案的利用保存、业务培训、森林保护事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资源昆虫的利用等方面,有所作用和意义。此,权作一个老林业植保工作者退休之后的-点贡献吧!
邢陇平
2019年10月30日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