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朋友,你知道新四军吗?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虽然知道,但知道得并不十分清楚。新四军全称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新型人民武装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四军始终高举抗日民族战争的旗帜,浴血疆场,杀敌卫国,先后创建了准南、淮北、皖江、苏北、苏中、苏南、浙东、鄂豫皖等八块根据地,涉及苏、浙、皖、赣、鄂、豫、湘七省,面积 25.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420 万,号称华中抗日根据地。抗战八年,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 16 万日军,23 万伪军,作战 2.2 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 1.9 万多次,歼灭日伪军 31 万多人;反顽自卫作战 3 千多次。在烽火岁月中,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战结束,即由初成立时的一万多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5 万人,地方武装 9.7 万多人,民兵、自卫队 96 万余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惊天地而动鬼神。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这就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的爱国主义精神。
朋友,你知道准南新四军纪念林吗?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虽然知道,但知道得并不十分清楚。历史上有很多东西,是让人怎么也难以忘怀的。当年新四军的名字,它的斗争事迹、奋斗精神、爱国情怀,就如同日月星辰,永远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坎上。为了更好地宣传、继承和弘扬新四军精神,2002 年金秋时节,曾经战斗、工作在淮南的一批新四军老战士,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社会发出了在上窑山上结合荒山绿化兴建新四军纪念林的倡议,并带头捐款、捐物,开始了准南新四军纪念林的筹备、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经过 17 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奋斗,现在的纪念林占地面积已由初期的 65亩拓展到 3200 亩,植树 6.2 万多株,反映新四军光辉斗争历程的碑刻 200 多块,还建有新四军陈列馆、兵器广场、铁军阁、思源书院、思源茶馆、东进长廊、北上大道等配套设施。同时还为当地林场改建或新建了取名思源新村的居住场所。现在,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不但成为了江准地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已成为一处系统的、多功能的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和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成绿树成荫、花果满山的世外桃源,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兴建后,很快便引起了省内外各有关单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17年来,前来考察、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日渐有加,且多有题诗题词者。特别是准南诗词界的朋友多次成群结队到纪念林游览采风,创作了大量称赞纪念林和歌颂新四军英雄业绩伟大精神的诗词歌赋作品,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多有发表热情可嘉。这也引起了编者的浓厚兴趣,并决定选择其中近二百位作者的近千首诗词歌赋作品编辑成册,并付梓印刷。其意有四:一是藉此高雅的诗词艺术作品,来进一步宣传新四军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借以激励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不忘先辈光荣传统,牢记新时代伟大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二是也好展示一下淮南诗词界的新老作者们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和写作水平,并向他(她)们致以谢意。三是也可为我市广大诗词歌赋爱好者提供一份鲜活的最现实的吟唱、朗诵资料,亦可作为大家学习交流、切磋诗艺的平台,进一步弘扬诗词文化,促进我市诗词创作的持续繁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度发展。四可作为一份珍贵的史料存档,以备后人查阅。亦可作为淮南市的一张名片,借以推动准南市的对外宣传与介绍。同时,本书还收入了张劲夫、王文元、张秀、万海峰、周克玉、向守志、朱文泉、王光宇、郑锐等新四军老战士、老领导为新四军纪念林所写的题辞、题字,墨宝弥足珍贵。总之,上述种种,也就是主编者收集、整理、编辑这本小册子的初心所在。今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庆之年,编辑本书,也可作为淮南碎石诗词学会全体会员及广大诗词爱好者献给伟大祖国的一份厚礼,一份心意。当然,本书收集的诗词作品,因作者水平不一文字功力所限,其格律宽严、意境高低、语言优劣也自有不同。大家所用声韵亦有新、旧之别,读者阅读欣赏时亦应区别对待。孰优孰劣,皆自有因,贵在作者都有一种为革命先辈歌唱、为传统精神呐喊、为新生事物鼓与呼的美好心情。愿读者诸君能够喜欢它,主编者亦愿与读者共勉,并赋小诗一首以表心迹:
山色青青水色明,一番辛苦两番情
荒坡绿化子孙喜,传统弘扬家国兴
彩笔百支添锦绣,清言万句记峥嵘
春风缕缕催春雨,花绽淮南千里馨。
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淮南市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给予了热情帮助,著名书法家余国松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编者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周文龙
2019年5月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