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国武,河南温县人1944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河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历任太原重型机器厂二中校长,温县一中副校长温县县委副书记,温县人大主任等职,退休后任温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至今。
现为中华当代文学学会、河南省诗词学会、焦作市诗词学会会员,温县诗词学会顾问。作者自幼酷爱文学,尤爱诗词。近年来,先后在《诗词世界》、《诗词《河南老区建设百家》、《焦作诗词》、《焦作日报》、《新乡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首诗词作品。
前 言
在 2015年8月出版诗集《岁月抒怀》后,又度过了近五个春秋。这几年来,不论从哪个方面,个人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人变老了;社会活动变少了;书报阅读的也单调了;生活也简单了;诗词写的也少了。尤其是在二0一五年、二0一九年两次到洛阳正骨医院治疗膝关节和颈椎病,二0一八年,老伴又出了车祸,腿骨多处骨折,心脏及头部也不同地受到伤害,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七、八个月。每日花费大量精力照看病人。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自已生活上的节奏。也影响了创作。尽管如此,终还是写了一些诗词作品,交于付印。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关心自己的吟长老师及亲朋好友一个交代。
这本诗词集收录了从2015 年8月到 2019 年底创作的作品,共有 463 篇。还收录了对《温县志》载的“苏封八景”和其他古诗词的浅析。在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是发表在[同题诗词]网络中的作品。也有一部分是发表在《诗词世界》杂志上的。
[同题诗词]是焦作诗词家俱乐部在网络上的一个栏目,由焦作著名诗人伦炳宣和白凤岭创办并主持编辑,每月-期,截止2019 年底已经发 63 期。这本诗词集收录的基本上是[同题诗词]的作业。也有一部分是日常对社会和生活的一些感受。而《诗词世界》则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杂志,诗词家广为聚集,如全国诗词名家晨松、赵京战、郭云、刘先森等老师;诗评水平极高,每期都有领先学术前沿的论文发表,给广大诗友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和启迪。我是将它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的。
这本诗集,是按五言、七言、词曲排版的。既没有按诗意分类,也没有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分类。因为懂者自懂,根本不用提示。另外,这本集子,用的是新声韵。我个人认为,当代普及普通话既是时代发展潮流,又是国家之倡导。应该大力提倡用新韵去创作诗词。其他古韵如平水韵.只是在没有普通话的古代,诗作家创作的依据。不可否认它们曾经起到过推动历史文化繁荣发展的巨大作用。古韵对研究古代诗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作为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它的存在非常必要。当前,一些名家仍然将平水韵作为创作的依据。至于有些地方在举行诗词大赛时唯平水韵不取,而不论你的诗词再雅,一看稿件不是平水韵,无论内容如何便扔之案边、或弃于纸篓。这就不应该了。“中华诗词学会”的《中华诗词》是颇具权威的诗词杂志,还提倡新、古韵并行,并且在刊登诗友的作品时,不再强调必须注明是“新声韵”,这无疑是诗词改革的一大进步。受到广大诗词作者,特别是青年作者的赞同。对此,焦作诗家伦炳宣在自己的一篇《平水乱诗韵,该死的十三元》文章中作了如下的论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语音的形成和完善,旧韵的发音方式和现代语音越来越显得不协调、不融洽。如果一成不变地仍旧沿用旧韵创作诗词,就会影响诗词的健康发展。所以诗韵改革势在必行。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主张,也是进行诗韵改革的指导方针。”我认为,伦炳宣的论述是符合当代潮流的。建议诗词爱好者认真读一下,定会得到很大启发的。
此外,自己在创作时,也常常遇到是“推”还是“敲”的问题,很难拿定主意。因而诗词中常有用字不恰当之处。望各位吟长及诗友不吝赐教,当不胜感谢。
杨国武
2020年1月11日
上一书籍:词牌解读三百六十个
下一书籍:诗词歌赋选——淮南新四军纪念林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