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钟光荣,男,1952年农历8月出生,湖南湘阴人,独立经济哲学学者。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发展研究中心环保经济顾问,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创新经济应用研究所所长,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等。长期从事经济实践和经济哲学理论研究,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我的经济观》《财富的价值》 (上、下)《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价值的哲学》 (四卷集 )《经济学本理》(上、下卷)《经济范畴及其理性批判》《经济道德论》 (上下卷 )《自然经济哲学与逻辑》等。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达生草庐主编的《钟光荣学术思想研究》。
自 序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后来,希腊人将这句名言刻在德尔斐神庙上,奉为“神谕”作为最高智慧的象征,启迪人们反思自我。我想,这大概就是西方哲学唤起人们自我意识的真正起源吧。然而,人为什么要认识自己,究竟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同时,应该认识自己什么呢?尽管我对中国古代老子《道德经》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以及中国历史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所领悟,但还是不甚明了。为此,我想了很久很久,却总是想不出所以然。最后,还是苏格拉底给了我最具智慧和理性的答案:“我知道自己不知道。”
所以,黑格尔在《精神哲学》的“绪论”开篇便说:“认识你自己这个绝对诚命的含义,无论从它本身来看,或就历史上被宣告出来的情况来看, 都不只是一种对个人的特殊的能力、性格、倾向和弱点的自我知识,而是对于人的真实方面---自在自为的真实方面,即对于作为精神的本质的自身的认识。”这就意味着,人要认识作为精神本质的自我,就一定要诚实地“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有这样,人的自我意识,才会唤醒自己休眠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精神的本质。换言之就是人的心灵自发动力机枢中的机制。
于我而言,非但自己不知道,而且,自己越是用心想知道不知道,越是倾心要知道不知道,越是全心去知道不知道,却越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正如常言所道:“不想知道还清楚,越想知道越糊涂”,还不如干脆不去知道不知道。我想,这个始终困绕着我,并使我深陷“卡夫丁峡谷”的问题,恐怕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许多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可是,人又是一个越不知道越想知道和越要知道的怪物。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在惊异中追问疑惑。于是,这就产生了哲学;并且,在闲暇时思考疑惑。这样,人就需要哲学。那么,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就是智慧。所以,我们学哲学,就是因爱智慧而求智慧。于是,这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也就是我认识自己和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可是,既然哲学源于追问和思考,那么,这就使我萌生了对自然、世界、事物和人的心灵,愈是不知道愈想知道的好奇与兴趣。如自然因何而有,世界从何而来,事物以何为序,心灵如何而生等问题,长期纠结于心,不能自我释怀。因此,自经济学始,我花了近二十年时间,试着运用哲学思想和方法,勉为其难地完成了一套非常粗糙而且错误甚多,但又颇具经济发展方向意义,篇幅长达 400 万字的自然价值论和自然经济学原创理论体系的著作。接着,又开始了好高骛远的孤妄之行,这就是我试图写出一部多卷集著作:《天人见思录一并非纯粹哲学的哲学》。
我为何要写这样一部著作呢? 这是因为我经过长期观察与思考,觉得一些问题,与传统思想和观点并不一致。即使是科学、哲学和神学最关注的光明与黑暗,这两个人们时刻感受的根本因素,时间、空间,精神、物质,这四个人们日常体验的基本要素;火、气、水、土这四个人们自身即是和时刻利用的传本元素,我们也日用而少知,深陷幻相和迷雾之中。并且,自以为是,以错为对,长期悖行而不觉。然而,科学、哲学和神学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却又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互相排斥,互不贯通。这样,也就更加导致人们“是以是是而是之”的单极思维加剧。尤其是现在面临的“把科学技术捧上天堂,将宗教信仰打入地狱”的全球性困局,我们已经陷入危机四伏的意识困境人们找不到思想家园,心灵得不到自由安顿。这种情势的愈演愈烈,必将加剧人类的精神恐慌,加速世界末日的到来。
危机凸现,谁来挽救?唯有哲学,别无他途。因为,哲学既是神学的同源者,虽分流可同归;又是科学的同盟军,虽分殊可同道。哲学既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即我认为是形而上之上者的自由意志特性,又有“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自然真理特质,它是集神学和科学于一身的智慧之学。所以,只有哲学的理智,才能一肩挑两头,有效平衡双方权重,切实调和与消解神学和科学长期人为造成的矛盾与冲突,最终达致和谐共存,捷手共进的统一。因为,神学和哲学本质上是同一事实的不同认知。可是,非常遗憾的是,作为人类精神本质的哲学,好不容易从历史神学婢女的苦难中解放出来,却又沦落为现代科学的奴仆。哲学的这种悲惨命运,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人类的精神正在加快失守,人类的灵魂正在加速失落,我们在极尽物欲刺激的感官快乐中,早已对此变得麻木不仁。尤其是在当下,工业化应用学术哲学大行于市,我们却熟视无睹; 理智化明心见性哲学无处立足,我们也不以为然,从而使人们的生存恐惧感日益加剧。长此下去,势必招致灭顶之灾。
为此,我已深感不安,不得不呼吁: 我们一定要重举仰慕哲学的大旗,激发人性的自然智慧,点燃心灵的自由火炬,使之朗然明照,开显自然之真,彰显自由之实,从绝对自我中心主义和科学万能主义的陷阱中超拔出来,建立起“是以是非而是之”的和合思维,找出科学、哲学和神学三者的共性,中西融合,切实贯通。同时,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中国式的语言力量,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并告之于社会,使之对照参考实事求是,识其遮蔽,以其去蔽,达其无蔽。显然,这对于一个于物信用失度、于人信任失诚、于天信仰失真的非理性时代来说,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至于我的观察和思考是否正确,写的著作是否萝卜象个苗,我也没有把握。只能尽其努力,顺其自然。所以,我坚持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如果大家认为我的观察和思考是错误的,则可以作为错误参照系,证明原有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更为正确;另一方面,如果认为我的观察和思考有某些值得参考的地方,或有某些可取之处,则证明我所认为的那些原有不确切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仍有扩大探讨范围和拓展认识广度的必要。这就是说,学术研究秉持理一分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殊途同归,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然而,我又为什么要开宗明义作出上述阐明呢?这是因为,我的知识非常浅薄,学力严重不及。但我又是一个“身为下贱,心比天高”的无知无畏者。所以,我也就敢于做自己本来不应该做,而且也没有能力做,并且,更没资格做的事情。因为,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就是说,如果用苏格拉底“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句话来看自己,我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知识的村夫野汉在问鼎高深学问。这岂不是此婷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吗?
事实的确如此。鉴于自己确实无知,所以,我所写的这部著作,肯定问题甚多,以致不得要领。这也就是说,它不会是像一个正规学者构建的学术体系那样,条分缕析,有板有眼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用词得当,概念准确;我只是任凭激情随心所欲地吐露心声,即如一个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不懂武功套路的粗野莽汉,只是打起架来不畏强势,猛打猛冲,朝着目标,拼死向前。成,则瞎子鸡婆撞到米箩里,可以饱餐一顿;败,则在汪洋恣肆的口水中湮灭,永无轮回之日。但无论何种结果,本人绝不后悔!
因为,本人既已决定探险,也就决然一不做,二不休。无论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悬崖峭壁,也会勇往直前,决无任何犹豫和畏惧;即使粉身碎骨或化为灰烬,也在所不惜。因为,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毛泽东也有过这样的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我常以敬畏之心,仰望星空自励: 我要站在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山之巅,一睹自然天地万物人生的绮丽风光!
歌德说:“岁月如织,尽享欢乐,思想如此积极追求,去体察,去探索,创造中的大自然如何生活,它是永恒的一个,却又婀娜多姿;小即为大,大即为小,万物皆按其本性。近和远,远和近;如此创造,如此革新,我正是为此惊讶而生。”
可见,我虽无知,但却也深切地感到: 对于从根本上思考世界和人生这两个根本问题的哲学,不应只是象牙塔里知识贵族自我欣赏的精神奢侈品,而且,更应成为普通大众陶冶智慧的心灵滋养剂。
因为,哲学是万学之纲。所以,只有大众都来开显哲学的智慧,纲举目张,才能懂得当代和未来人生的最高使命,就是将我们过去对自然世界和生命人格的分裂认识,统觉地源始地综合统一起来,重建其整体知识。对此,我虽有所见和有所思但并非有所知。为此,只能述已见思以求教。
是为序。
2023年2月3日于岳阳逸闲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