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月,女,1981年4月生于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灌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会干部。业余创作散文《感悟思念》、《歌颂那些爱与责任并行的岁月》、《诗寄灌云情系伊甸》,及影视小说《玉女峰》、《牛角井》、《七里松》、《 幸街传》等多体裁文学作品。已在报刊发表八十余篇。
一条寂寞的路
张文宝
进入牛年就有了收获,灌云年轻文学作者高月送来一摞书稿,《孙猴子同乡灌云神话》,行将就要出版,犹如一股春风扑来倍觉清新、欣喜。恕我孤陋寡闻,国内远处不说,仅就连云港来说能够潜心研究、撰写《西游记》文化的年轻人不多,弄出一些子午寅卯、有名堂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
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以这样说,不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孙猴子的人,不是中国人;不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孙猴子的人,那肯定不是连云港人。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是连云港的文化名片,一个无所不能七十二变的孙猴子,扮靓了连云港,让世界记住了连云港。连云港因花果山神奇、浪漫、美妙的人文景观,引无数人纷至沓来。
想不到,后生可畏,高月用自己的文字,旁征博引,告诉我们《西游记》与灌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孙猴子不仅是花果山的猴王,也是灌云的灵猴,将扮靓灌云的大伊山、伊芦山,扮靓灌云的每一条河流。
高月最初接触到《西游记》,是儿时看电视对三打白骨精片断的记忆,这是她与儿伴们经常聊天的话题,再后来因为父亲退休后,抢救性的挖掘幸存在民间的西游原生态故事,钻研西游记,深受父亲熏染。她利用工作之余时间,把父亲写《孙悟空老娘家》-书,改编成四十多个神话小故事,揭示了《西游记》成书前,唐僧四众及其他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吴承恩用变化多端的神来之笔以魏徽代伊尹、观音顶女娲等钺甬公湄聘袁窦怅谬并同类的手法,将早至夏朝的神话,移花接木至唐朝等人妖颠倒的演释过程。
高月对《西游记》情有独钟,进行搜集、整理、创作,再现《西游记》人物的本来面目,并非仅是猎奇,而是给人以真善美的人生启迪。这部书稿中,尤其金猴与玉女、牛姑与田郎、白俊与觊仙、吴拳与花尼等爱情故事,无不彰显两性爱情婚姻观的真谛。玉女对美猴王的轻率看重美貌酿苦果,牛姑对田二郎的重德坚贞浴火生白俊与观仙的洗筋伐髓同甘苦,而吴承恩对花尼的秉德洁身忘年恋,都警示人们在一切生活中,守德则喜弃德悲,大伊山的文武双圣即伊尹和孙悟空的德武双修,为现代人提供了积众善、正天下的楷模,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在书中,优美、凄婉的故事,写的有情有致,动人心魄,告诉我们,灌云的西游神话故事源远流长,灌云山水中的《西游记》和《镜花缘》,都可追溯到《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神话等踪影,至于女娲、西王母不用说了,杨二郎则是后羿的化身等等。
高月讲的西游故事,情节曲折,悬念叠出,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同时,西游的故事把读者带入西游文化中,引发不少思考,《西游记》与灌云的密切关系,想到灌云是《西游记》创作的一个源头,是《西游记》成书的诞生地,还会从地理上来想,灌云与连云港市,过去的新海连市同属“一家人”。毛主席曾说过,“孙悟空的老家在新海连”。新海连原是灌云的一份子,他的母体是灌云,新海连的绝大部分,和今天的响水县北部及今天的灌南县大部,都是从灌云划出去的。还有,吴承恩的祖籍也是灌云,他的祖父吴贞出生在今天的新安镇刘园村,现在刘园村挖出吴承恩为祖父和邻居刘氏刻的碑文。从新安镇大胜村发现的吴承恩与南城吴姓同支的族谱看,他经常往返海州的同乡间。大伊山距时称安东的新安镇五十里,到南城和花果山又必经大伊山,能对久誉准北的九庵十八寺,被他同朝代的海州同知张峰,考证为“预观寺院,多创于宋”。
高月收集的神话传说是新鲜的,故事性强,经适当加工,很有可读性。如吴承恩与大伊山的传说,民谣里所唱的大伊山上噘嘴岩,牵累女娲来补天,无意生出佛门子,留下西游万古传:还有吴承恩在大伊山读经著书,在灌云流传了百年。
高月收集整理的灌云民间传说,文字朴实、简约、流畅,节奏感强常常用三五句话就构勒出一个人物。每个故事散发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真实可信。如吴承恩在大伊山奶奶顶下日照寺教书两三年,其间研读佛经,搜集民间神话,张冠李戴编书,并与顶上奶奶庙里一个叫花姑的女尼相好,滞留日照寺是为情所累著书西游记是要还为了他情死尼的情债。还留下“先有小耄街(当地贬称准扬人为耄子,吴承恩被称吴小耄子),后有伊山街;先有日照寺,后有西游记等俗语,带有灌云一带民间的烟火气息。
高月进行西游文化创作,有甜酸苦辣咸,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和非议。但她愿意走这样一条寂寞的路,愿意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精神劳动。
世间的事说不清楚,或许高月这次不经意间的一次激情飞扬,也能弥补《西游记》中的某一点不足之处。也许是我多想了,想入非非。但,高鹗不是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少红学家击节称好吗?
事是人做的,历史是人创造的。高月年轻,有的是时间,搜集的孙猴子故事还会源源不断涌出。
连云港是中国神话之都,灌云的山水孕育了《西游记》。用中国神话权威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神话选择百题》的前言所讲,“如果没有中国神话的乳汁,我们产生不出像屈原、李白那样的大诗人,也不可能出现像《西游记》、《镜花缘》那样的大作品,我们的文学艺术园苑,至少有一小半会成为暗淡无光……”而与屈原、李白并列的《西游记》、《镜花缘》这两部神话巅峰之作,都离不开连云港、灌云的山水,尤其是《西游记》首开中国神话小说的先河,可以说,灌云是中国神话的一个县。
一部神话小说,几百年间,引得无数人无限的遐想,思考,不断去演绎、丰富、发展,多姿多彩,让人膜拜,津津乐道,假若吴承恩九泉之下有知,足以欣慰,没有虚度此生。
高月是高情远致,传承传统文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在研究西游文化上。她立足灌云大地,深入村镇,走村串户,挖掘、收集民间传说,点点滴滴,悉心记载下来,饱蘸思想感情,进行艰辛创作。文学创作是艰苦的劳动,有人称是愚人的事业。只有无私忘我、肯于奉献的人,才能默默地劳作。高月的著作出版,丰富了我国民间神话传说,更是促进了连云港、灌云的西游文化发展,扮靓了孙悟空这张文化名片。
(序作者张文宝,系原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