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新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协会会员,洛阳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洛阳楹联学会副会长,洛阳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爱好格律诗词,已创作诗词1000余首,楹联100余幅,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首都文学》《河南诗讯》《河岳诗词》《中州作家》《小百花》《中国红馆》《都市头条》《洛阳日报》《洛阳诗词》等,著有《青荷集》《平常心诗词集》两部,荣获全国诗词大赛金奖一项、一等奖六项、三等奖一项等。
《岁月心声》序
谭 杰
陈新平诗词集《岁月心声》行将付梓,几番酌阅,生发诸多感慨。我觉得,其心仰李杜,怀寄诗情,而且深“陷”其中,很有几分“痴迷”的感觉,让人为之感动。
他在出版《青荷集》《平常心诗词集》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又创作了600余首诗词,朝吟暮唱,犹若无冬夏更季之间息、春秋赏云之悠闲焉,日日沉醉在浓浓的诗意之中,自得其乐。
古往今来,骚客芸芸,吟韵漫天,无不与“情”相系焉。无意,则勿入诗途;无情,则难得佳吟。陈君历经戎马生涯,怀鼎国强军之志,秉放吟醉咏之好,文武兼济,难能可贵焉。其涉入诗词,精修格律,克已守任,日咏夜吟成为一位泼洒正能量的“分火”诗人,而且孜孜以求,“不自吝其光”焉。一如明朝中书舍人庄元臣《叔苴子》中之所云:“学者如取水,终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故操瓢者止于瓢,操盎者止于盎。教者如分火,终日分而未尝亏其体。故散为十灯而明自若,散为千灯而明自若。故善学着99不自隘其器,善教者不自吝其光。
这就是陈新平。其痴心学诗如“取水”也,其出版诗词如“散火”也。通过累年历练之后,他创作的诗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水平上乘,使读者获益,为天空增添了“亮光”。
陈新平怀抱诗情,将笔触伸向时代颂歌、情系河山咏物寄意、亲情友谊……堪称诗咏大地,韵赋云天,涉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父老,当丰收节来临的时候他挥笔写下了《农民丰收节》--“金风送爽果凝香,露染秋分稻穗黄。五谷丰登仓溢处,农家欢笑喜洋洋。”一首绝句,突显了在“金风”“秋分”的季节里,农民面对“稻黄”“果香”时的喜悦心情。这是对故乡的回忆,对先辈的怀念,这里包含着无尽的乡愁,让人读之动情……他怀抱战友之情,他永远忘不了昔日战友的深情厚谊。当战友聚会的时候他“往事如烟话语稠”一滔滔不绝,有千言万语焉倾诉,于是口占成韵 :“弹指一挥三十秋,今朝相会鬓霜头。笑拥祝贺身心健,往事如烟话语稠。”(《同学战友相聚》)……他深含国家情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常挂于心。他十分关注台海局势,当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的时候,他满腔热血写下了《佩洛西窜访台湾感赋》:“台海兴风热血腾,心悬午夜目盯屏。龙腾驾字真功在,横剑云天守太平。”他长夜难眠目盯电视荧屏,他期盼太平,他坚信自己祖国---因为我们“横剑云天”……反对腐败,是他人生铁定的信念,扎根心底,毫不动摇。《反腐倡廉颂》就是他发自心底的呼唤:“恢恢法网剑高悬,反腐惩贪维护天。执政清廉扬正义,为官律己做忠贤。弄权渎职必追悔,遵纪守章自坦然。对党忠诚多奉献,洁身自好志挺坚。”在他的心目中“执政清廉”和“弄权渎职”的“分界岭”,让人一目了然....
陈新平以“情”入诗,融“爱”和“恨”于字里行间,让人读之心潮难平。一首诗就是诗家在“散火”,它让天下更多的人知道孰对孰错,孰明孰暗,孰斜孰正,孰恶孰善,以推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陈新平这样想了,这样做了,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和赞誉。
诗词乃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千秋而不衰,更万韵而弥新。此非神灵之圣意,亦非帝王之授权,是乃汉文字之“尊颜专利”也--世界没有一种文字可与“汉字”媲美。其读音、含义、组合……不仅可以组成字数相等的五言七言句式,而且显示乎仄与对仗,以使读之有韵,诵之朗声,可以简洁而明快地表达各种意向,巍巍乎,无与类比者焉!以致九州大地无人不爱唐诗宋词,无人不晓李白、杜甫、范仲淹、苏东坡。就连昔日之妇孺小儿亦可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古往今来,喜欢诗词者众矣,而作好诗词者另当别论焉。
郭熙尝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林泉高致·山水训》)此言堪称高论。
诗词创作没有辞赋的篇幅,没有新诗的自由,没有小说的随意……创作诗词需要在简约中求精,变幻中出奇,隐喻中鉴美,惊叹中示理……所以,每一首诗词都需要写作技巧,都需要融入作者的智慧。
细读陈新平的诗词,我觉得每一首都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和创作智慧。他的一首《黄河》这样写道:“奔流千载叹黄河,九曲蜿蜒万里波。容物滋民施博爱,腾云驾雾醉欢歌。”《龙凤山古镇》则云:“青砖黛瓦宋时风,竹韵画阁迎客朋。老树香花融雅趣,隔窗燕语傍禽鸣。”《隋唐植物园春咏》则曰:“信步隋唐苑,恍然画里行。鹅鸭聊戏水,林鸟竞和鸣。”……三首小诗,区区不足80个字,但触景生情,妙趣横生--写黄河可以写“奔流千载”,也可以写“九曲万里波”,但他突出的是“容物滋民”黄河的“博爱”。写龙凤山古镇时,在展示“青砖黛瓦”“竹韵画阁”的宋代建筑风韵之后,以“隔窗燕语傍禽鸣”结尾,让人喜出望外--隔窗“燕语”而“禽鸣”引人入胜焉!而《隋唐植物园春咏》一句“恍然画里行”,便让人生发出无穷的想象……
《左转·襄公二十四年》曾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乃古谓之“三不朽”也。当下,虽然很多人无此奢望,但余以为追求“三不朽”应该是人生的选择和标尺,可以三头并进但我觉得类如陈新平君--喜文者择一“立言”而为之,则人生无憾焉。
是为序。
2023年8月31日
序作者:谭杰,字崤石,清韵堂主,斋号翠竹庐,河南洛阳市人。洛阳大学原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现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赋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名誉主席,曾任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洛阳诗词》主编。出版辞赋、诗词、小说、书法专著 12 部:《洛阳赋》由《光明日报》“百城赋”栏目发表,《关公赋》等十余篇辞赋镌刻于石照壁、铜鼎和泰山石。被誉为“诗龙”和“赋帅”。其书法主行草,兼隶篆,追求大美,张扬个性,既有学问家之厚重又有诗人之狂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散见于多家(处)报刊、匾额和照壁石刻。与毕加索合作《国际艺术大师》,与齐白石合作《2021 年台历》,与范曾合作《中国国礼艺术名家》挂历。作品被日本、法国、台湾等多国(地)收藏。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