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和,1939年生,河南省伊川县人。195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河南省秘书专科学校毕业。
曾先后在本村小学、葛寨乡政府、酒后区政府、县邮电局、洛阳邮电办事处、洛阳广播电视管理局、洛阳电视台工作。退休后任洛阳广播电视台编志办主任,编辑《洛阳电视台志》、《洛阳(含九县六区)广播电视志》二卷。
2014年进入洛阳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河南诗词学会、河南老年诗词学会、洛阳老年诗词学会会员,洛阳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一届常务副会长兼《洛阳诗苑》杂志主编,参与编写《毛泽东颂歌》《中国共产党颂歌》《祖国颂歌》三部大型诗集。诗词作品在洛阳诗词大赛中获得过三、二、一等奖。
序 言
阎文顺
张和老师,年长于我,又是洛阳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前任常务副会长兼《洛阳诗苑》主编。前些日子,他突然提出让我给他的诗集《和谐逸韵》作序,使我不知所措,实感难当。然而,当我细心品读张老师的诗稿之后,一种钦佩、仰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那坚持学习,笔耕不辍的精神,和淳朴厚重的诗风深深打动了我,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些读后之感。
张和老师,1939年8月出生,伊川县人。他自幼家庭贫寒,割草放牛,自学文化,读过药书,干过药工,当过农业社会计。1959年2月参加工作后,又通过三年自学,于河南省秘书专科学校毕业。1963年10月入党,历任小学教师、公社通讯报导员、邮局职工、洛阳地区广播电视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洛阳电视台办公室主任等职。2014年夏,在负有盛名的张建宽老师指引下,开始学习格律诗。2015年9月洛阳手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时任常务副会长兼《洛阳诗苑》主编。年青时,那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志存高远、笃行于微的追求精神,造就了他那不负韶华争朝夕,勤勉之道在有恒的优良学风,加之他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以及谦虚谨慎的胸怀和敬业乐群的工作态度,为他晚年写诗填词,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从作者洋洋酒酒数万字的诗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普通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领袖的赤诚之心,和对同志、对工作、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并以细腻的笔触,较为翔实地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给读者以享受,给后人以启迪。从张和老师的诗集中,我归纳了以下内容和特点,与大家共同欣赏;
一、立志求学,不负理想。“割草入荒岭,放鹰银河滨。翻书随地坐,渴望入黉门”“掩泪失学离校园,牵牛拉套畜耕田。白天劳作汗流背黑夜攻读墨染笺”、“发奋苦,换来甜,拙文见报喜连连……”以及“国粹承扬循李杜,情操陶冶上诗楼”的诗词,最能反映他童年时期,家境贫穷,理想高远,立志求学的强烈愿望。直到文章见报和迈步骚坛,成为诗人的喜悦心情,使读者也为之拍手称快。
二、拥抱时代,爱国爱党。从“八年浴血铭心底,七秩强国荡惠风。警惕东瀛死灰复,长城铁固卫和平”“燎原灯火亮东方,血染红旗四海扬。不忘初心明似镜,履行使命刃如钢文韬武略鹏程远,伟业宏图国运昌。放眼神州天地美,国家大治谱新章”“和平跃马开新纪,港岛扬帆竞自由。满目繁荣迎盛世,中华一统上层楼”“两弹扬威震天地,众星发射奏强音。阳光照耀神州亮,锦绣江山处处春”、丝路穿梭宣道义,铁牛奔跑种桑田”“旷代新声动地天,航船舵稳竞千帆。小康伟业民心圆大略宏图国策严。敢触雷公开大道,能携云雨造山川。指航引领新时代,屹立东方钢铁坚”等等,这些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铮铮之音,令人叹服,催人奋进。
三、拥戴领袖,跟党奋斗。“伟业如山难颂尽,恩深似海怎说详。红书珍贵称经典,曲曲歌吟赞太阳”“鞠躬尽瘁无忧虑,辅弼殚精善决裁。两袖清风盖华夏,千秋万代颂恩来”“中州崛起中流柱,四海高歌北斗星。一座丰碑彪史册,千秋万代念恩公”“打虎拍蝇施德政,巡航固本震魔妖。和谐盛世迎挑战,华夏繁荣耀九霄”“宏音回荡新时代,大地腾飞绘彩云。万户千村欢乐舞,五洲四海赞功臣。”以及“银丝缕缕雄心在,古树苍苍春意昂。高举锤镰放声笑,中华崛起助辉煌”。从这些发自诗人肺腑的赞歌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习近平的无比拥戴,和我国各族人民,在几代领袖的带领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好形势由衷高兴,进而决心跟党奋斗的赤子之情,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四、贴近实际,热爱生活。“阳光已暖燕飞回,陌上犹寒生翠微。鸢影伴云情友聚,牧童夕照戴霞归”、“东边豫剧弹新曲,西侧红歌励后生。漫步人生心态好,如诗如画满园中”“百车硕果丰年喜,满斗香珠溢库存。姑嫂披星街巷喊,勤劳致富酒盈樽”“轻挑曼,细除沙。竹篮盛满爱人夸。淡调浓拌珍肴美,绿色鲜香胜海虾”“山路远,看桑麻。村旁沽酒有人家。无边美景撩人醉,春雨枝头赏百花”。这些诗词佳句,无不渗透着诗人贴近实际,热爱生活,博取提练,妙笔生花的独到见解,和功力深厚的创作艺术。
五、诗风淳朴,蕴意深刻。诗如其人。在这数万字、几千句的诗词中,字字重平仄,句句讲声韵,每首诗词都能做到蕴意深刻,起承转合,浑然一体。无论是乡土地理,民俗风情,还是历史人物,家国大事,都散发洋溢着淳朴、和谐自然之气息,看不到任何娇揉造做和故作高深之嫌,让读者耳目一新,一看就懂,实属上乘之作。同时,对张老师那种知古倡今,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运用,推广新韵的态度,表示赞同和支持!
是为序。
2023年12月10日
作者系中华诗词、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洛阳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兼《洛阳诗苑》主编。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