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文学,别名李天佑,1943年7月生,辽宁清原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0 年平反落实政策从农村来到公安队伍,有神枪手称呼。在国际国内参加文学、诗词作品大赛百余次均获特等奖、一等奖、金奖。作品获“国家荣耀奖”、“国家文艺突出贡献奖’“共和国文化精英奖”、“世界最美艺术家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重点提名表扬,获“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建设奖”等百余种奖项。授予“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赤子楷模”“联合国重点推荐艺术名家”、“世界最美艺术大师”“中华国礼艺术大师”“中华文坛巨匠”、“国家十四五文化建设先锋旗手”和“新时期国家文艺开拓者”。被评为“华夏文化大使”、“当代文化大儒”、等称号一百多种。
现为新中国特级作家、中国作家创作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央文艺出版社名誉社长、中国国际诗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出版《雷鸣格律诗集》一、二集和《朝阳律诗集》、《文学岁月集》、《今体诗词典集》、《诗词古今独步集》和长篇公安小说《太阳之子》。
自 序
公元 2021年7月我去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游了“笔架山”顺便瞻望了渤海之滨,以及浏览了辽西湿地等一些地方的风光,颇受激发与感染。回来之后决定再写一本今体诗、词的集子。至2022年3月止经过八个月的努力,按照现代汉语语音、文字的规定写诗、填词共四百首,形成了一部《集子》心里感到很喜悦。这四百首诗词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民俗、自然、人生、灵魂、鬼魂等内容知识。其中包括对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赞赏;对动植物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集子》用了记实、叙事、夸张、比喻、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笔法。作品严谨、规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其中的解析、点评、注释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有人说我追求完美,我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在文学创作中更是追求完美。我创作的每首诗词总是要反复地推敲修改三五十遍力求完美。有人不喜欢别人指出他文学作品的毛病。我特别喜欢别人指出我文学作品的毛病,尤其喜欢指出遣词造句上的毛病,指出逻辑推理上的毛病,指出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毛病,指出写诗、填词所违背的常识毛病。如果作品真的被指出存在的这些毛病,对自己也是一种借鉴,一种提高。但是有人确是故意挑无妄的毛病,说起来也是可笑:把古汉语里的入声字挑出来,挑出来又当如何?押韵不以“平水韵”为对照,押韵为什么要以乎水韵为对照?有拗有救的句子视为出律等等。这些人还停留在古汉语阶段中,对现代汉语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就像《桃花源》里的秦人只知有秦,不知有魏晋。
现代人大部分都追求物质生活,可是还有一部分人追求精神生活,诗词是精神生活的奢侈品,尤其格律诗词更是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奢侈品。我国大约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在写诗词。我看过的各种大型诗书、杂志载过的诗词也有几十万首。我从中总结了“三多三少”,即:“写诗的人多,读诗的人少;滥(乱)诗多,精品诗少;流行的诗多,传世的诗少。”有的诗词不堪入目,令人觉得生厌,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精品力作诗的缘故。诗有诗的格律,词有词谱这些都是很容易掌握的。关键是能否写出好句子。好诗必有好句,好句必成好诗。好的诗句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它需要很高的文化和学问,需要有很多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悟。否则是不能写出好诗的。创作中我宁可写出一首好诗,也不写出多首滥诗。如果一首好诗也写不出来,那就停笔不写。
关于填词,有些人认为,按照词谱的平仄要求进行填就行了。其实,也并非全然如此,按照词谱的平仄要求填是必须的。同时也要看词谱的平仄是否有规律。平仄有规律的句子为律句,这种律句是一定要对仗的。如:《西江月》的上下片前两句、《临江仙》上下片的后两句。一般的逗号前后两句的律句对仗为“小对仗”。还有“大对仗”,一般的“分号”前后两句的律句要“大对仗”。这本集子里的填词中我在注释里已做了反复地解释。关于填词对仗还有很多学问,这里不便多述。总之是要看词谱中的句子是否是律句,凡是律句都应对仗。对仗的句子固然好,但是有时应对仗而未对仗的词也很好,如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作者杨慎在填这首词时虽然上下片后二句并未对仗,但是意境好仍然被人们所喜欢。有人说(有的工具书也说)为了对仗工整可以不考虑平仄结构。我以为:一是这种说法没有依据;二是自相矛盾。试想如果平仄不合,何谈对仗?按照要求去作,主要是使作品达到严谨的结构、严谨的句子。这是我们作诗、填词的人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则。当然,填词也要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平仄原则之内进行;押韵也要按照字典里文字的注音去押平韵或者仄韵。
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知道: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了吴国。后来伍子胥率兵灭掉了楚国。时值楚平王已死,葬在泽下。伍子胥竭泽而鞭楚平王之尸三百,有人劝之。伍子胥说:“吾日暮途远,倒行而逆施也。”伍子胥报了家仇,真是大快其心之事。我赞赏伍子胥的意志耄耋之年还在笔耕。有很多人不理解,劝我住手,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在当今的社会里诗文毫无用处。怎奈人各有志,岂能他为。退休之后二十年,我谢拒了单位的多次回聘,在家潜心著书。有时一写就是一个通宵,不知害怕不知愁;忘却了荣辱、忘却了得失、忘却了一切。虽形消、骨瘦不后悔。打造一流的诗词、一流的文学艺术,传承国学文化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为后人留下一份精神遗产,这就是我二十年以来的创作初衷。
这本集子所有的诗词完全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写成。句子的平仄声调符合现代汉语语音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准;使用文字的读音以《新华字典》里的注音为准。字典里注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在诗词结构里为平,注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在诗词结构里为仄,诗词文字的平仄由此确定。押韵,以押正韵为主,押新韵为辅,个别一两首押了平水韵。古代汉语的入声已消失,字典里没有入声字,那些曾经是入声的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已经不再是入声字平水韵是中古人作诗用的韵,与正韵不符,近、现代人作诗、填词已经很少用“平水韵”,故谢绝他人来自中古汉语这两个方面的指教与挑剔。还有一种人提出三条谬论:一、在诗、词的每一句里不能有“同韵字”,说是“撞韵”;二、在一首诗、词的全篇“同韵”不能超过4个字;三、韵脚不能是“同音字”(重押)。这种人把唐诗、宋词、古今名篇、课本教材:古人、今人、名人、伟人的诗、词作品全部否定。诗家把这种人称为“狂人”。狂人的谬论不成例,同时也无证据证明这种说法正确。试想,中国所有文字都由21 个声母和 35个韵母拼成。韵的“周期”为 35要想避开每句有“同韵”字是不可能的,古今诗词作品没有“同韵”字的作品根本没有,所以请狂人闭嘴,后面有专文阐述。
作者2022年5月29日
上一书籍:连云港名山名寺唱和集
下一书籍:晚霞辉映人生路——石树林晚年文集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